11月25日,針對“奧迪正與比亞迪商談電池合作”的傳聞,奧迪中國相關負責人向媒體作出了既未否認也尚未有結論的回復。比起這種曖昧不清的態度,寶馬與寧德時代的合同金額,已經從2018年年中的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9.8億元)提高至7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65.4億元),有效期從2020年延長至2031年。
不僅諸多國內車企,而且從豐田到寶馬、奧迪,都對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動力電池青睞有加,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原因和內情呢?
與比亞迪“確認過眼神”
“從明年開始,奧迪將與合作伙伴一汽在長春進行奧迪e-tron的本土化生產。”奧迪中國總裁武佳碧此前透露,到2021年,奧迪將攜手合作伙伴向中國市場推出九款新能源車型;至2022年,奧迪將攜手一汽將本土化生產的產品陣容增至12款。或許,這就是奧迪在已經與寧德時代簽下動力電池采購大單之后,“電池焦慮”依舊,急于尋找像比亞迪這樣的動力電池巨頭的原因。
事實上,早在今年9月或更早時間,奧迪就已經與比亞迪就動力電池合作進行談判。據透露,雙方擬協商的內容包括,比亞迪制造的動力電池將用于奧迪和保時捷共同開發的PPE平臺打造的高端新能源車型,首批車型或將于2021年左右進入市場。此外,奧迪還希望入股比亞迪電池業務部門,或雙方共同成立合資的動力電池公司。
在奧迪方面看來,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單一市場,中國市場對奧迪電氣化戰略的落地顯得極為重要。對于奧迪來說,在華生產電動車首先需要確定本土電池供應商來提供充足的保障。目前,在華發售不久的奧迪Q2L e-tron車型等奧迪的部分電動汽車依舊使用了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
在業界,選擇兩家以上電池供應商的車企并不少見,因此,奧迪在選擇寧德時代之外再尋“新歡”并不奇怪。業內人士認為,車企引入兩家甚至三家以上的電池供應商,一方面可以提高電池供應穩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壓低采購成本。如果奧迪能與比亞迪進行股份合作或者合資成立公司,那將意味著奧迪對比亞迪的信任與合作程度更深一層。
對寧德時代“一見傾心”
與奧迪相比,寶馬的胃口同樣不小。寶馬方面近日表示,已從中國電池廠商寧德時代和韓國電池廠商三星SDI處,訂購了總價值超1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73.8億元)的新能源汽車所用動力電池。
“這能確保我們持續獲得最佳電池技術。”寶馬負責采購和供應商網絡的管理委員會成員Andreas Wendt表示。
該消息立即在股市中引起強烈反應,11月22日消息公布當天,寧德時代開盤大漲6%,市值一度超過1860億元。
由于看到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寶馬集團正在加快電動化步伐。目前,其在全球范圍內生產12款電動汽車,并計劃未來三年內其電動汽車銷量將翻一番。寶馬研發負責人克勞斯·弗羅里奇(Klaus Frolich)曾公開表示,寶馬集團原計劃在2025年生產25款電動車,目前該計劃的完成時間已被提前至2023年。由此可見,搶先一步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是寶馬的明確目標。這也是寶馬如此急于訂購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訂單總額提高了近一倍的真正原因。
其實,寶馬與寧德時代早有淵源。2012年,華晨寶馬首款高端純電動車“之諾1E”的動力電池就是由寧德時代提供的,而且電池系統是雙方共同研發的。那時,寧德時代剛剛起步。
此后,寧德時代成為寶馬集團在大中華地區唯一一家電池供應商。憑借與寶馬的合作,寧德時代迅速打開動力電池市場。
自主動力品牌快速成長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豐田到寶馬、奧迪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合作中,可以看出明顯的“兩個轉變”趨勢:
一是整車企業即使如寶馬、奧迪這樣的跨國品牌也放下身段,主動“追求”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企業,與傳統零部件企業上門追著整車企業爭取配套相比,整零關系似乎有了新“轉變”;
二是國際主流品牌車企主動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談合作,這種技術對等基礎上的合作,與以往只是代工、加工等有了本質的區別,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其中透露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中國零部件企業在電動汽車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正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增長。”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如今,車企出于產品、市場、成本的需要,也開始向關鍵零部件發力,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僅在動力電池領域,寶馬早已開始研究電芯技術,目前已經在中國沈陽、德國丁格芬和美國斯帕坦堡建立了三個電池工廠,并于11月在德國慕尼黑建成投入使用了全新電芯技術中心。大眾也于今年9月底在德國薩爾茨吉特的卓越中心開設了一條動力電池試驗生產線——開始落實自產電池的新能源計劃。此外,大眾還與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Volt共同建立了電池工廠,初期年產能為16GWh。業界預言,根據目前整車企業的需求,即使這些電池企業全部投產,市場還是有不小的缺口。
有鑒于此,寧德時代、比亞迪也在擴產。寧德時代在德國圖林根州建設的電池工廠,擬在原目標之上大幅提升工廠產能,據透露,其將在第一階段(2022年)實現14GWh的產能,預計最晚到2026年可實現三位數的吉瓦時產能。比亞迪的擴產項目進展順利,今年國內產能將達到40GWh。
目前來看,整車企業為保證優質的動力電池供應,選擇有實力的動力電池企業合作仍是大勢所趨。“汽車‘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加快資源整合與市場布局至關重要,競爭與合作已成大趨勢,也成為車企站上領先地位的一個標志。”比亞迪國際合作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對優化動力電池行業格局、加快全球電動汽車技術發展和普及都是有益的。
來源:新能源汽車新聞EV
作者:趙建國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04566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能源汽車新聞EV,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