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汽車行業這場大變革不僅將改變人類出行方式,更是讓上下游產業鏈為之轉型。可以預見,那些只堅守傳統零部件業務且沒有提早轉型布局的企業只能面臨“消失”。企業應該盡早積極擁抱這場行業大變革,尋找到屬于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新領域。例如,自動駕駛、智能互聯等風潮下催生的一塊塊“新蛋糕”。在2020年汽車市場存量時代,相關企業都做好擁抱潮流的準備了嗎?國內企業與跨國企業之間是否還存有鴻溝?本文通過調研與采訪,結合政策導向,對2020行業變化進行一些展望。
60秒快速get全文關鍵信息:
★2020年,基于5G車聯網技術的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將逐步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為了5G-V2X盡快落地應用,政府、互聯網公司、車企等開始多方合作。
★2020年新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搭載率達到30%以上。在ADAS領域,一些外資企業來到中國后會出現水土不服,國內企業需要趕在跨國企業“本土化”之前抓住市場機遇。
★諸多汽車廠商都提出在2020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計劃,這一定程度上將拉動線控制動和線控轉向發展為藍海市場,但國內供應商在該領域有作為的寥寥無幾。
★政策要求下2020年TPMS(胎壓監測)的前裝滲透率有望達到100%,芯片是TPMS的核心部件,國產TPMS芯片廠商也在奮力追趕,2020年國內TPMS市場將迎來爆發。
★2020年,智能大燈會有快速發展,特別是ADB大燈(自適應遠光燈),目前在豪華品牌車型上有了較多應用,但中低端車型應用較少。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ADB大燈市場前景廣闊。
一、5G為車聯網發展按下快進鍵
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等4家公司發放5G正式商用牌照,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5G商用元年。2018年底,工信部就已經表示,到2020年,基于5G車聯網技術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將逐步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目前,無錫、廈門、長沙等地都已經有5G-V2X的試點推廣,主要由政府推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就通信技術而言,L3級以上自動駕駛需要5G。遠程駕駛、自動泊車、高密度自動編隊等場景要求端到端的時延不超過5毫秒,可靠性要求大于99.999%。4G達不到以上自動駕駛的數據傳輸要求,只有5G才可以。
得益于5G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以及龐大的汽車市場規模,我國車聯網產業將進入“快車道”。根據中國聯通預測,預計2020年全球聯網汽車總量將達到2.2億輛,同時車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6500億元;中國車聯網用戶將超過4000萬,滲透率將超過20%,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巨大的汽車市場為車聯網的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眼下,諸多通信技術企業和汽車企業已經“抱團合作”。2019年上半年,奧迪與愛立信、IBM、華為等科技企業展開合作,計劃于2020年推出搭載華為5G技術的車型,并通過此項技術實現半自動駕駛;2019年7月,寶馬宣布與中國聯通、四維圖新分別就5G移動通訊以及高精地圖簽約合作。2019年4月,華晨寶馬已完成其沈陽生產基地的5G網絡建設并率先啟動應用示范項目--測試車輛數據5G傳輸,成為全球首家將5G技術應用于汽車研發及生產領域的汽車制造企業。
鄔賀銓也指出,5G雖然相對于其它移動通信系統更靠近車聯網的需要,但5G也要適應車聯網環境的多重挑戰,如5G如何滿足車聯網低延時、巨大計算量、高效率、高可靠的要求等。
雖然5G的車聯網創新還在路上,但可以肯定的是,從2020年開始,5G將為車聯網的發展按下快進鍵,車聯網從技術到生態競爭會愈演愈烈。
二、本土ADAS供應商需抓住機遇殺出重圍
按照2019年年初發布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新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搭載率將達到30%以上。基于此,根據相關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新車市場將迎來ADAS搭載的爆發年,市場規模將達878億元。
這里所提及的ADAS并不是什么新鮮名詞。自動駕駛技術分級中的L1和L2都屬于ADAS范疇,是一項高級輔助駕駛技術。在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禾多科技創始人兼CEO倪凱稱,L1/L2市場將進入存量市場競爭。
從當前的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主機廠依然扮演產業鏈核心角色,Tier 1憑借在傳感器、功能安全等領域積累的長期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仍處于統治地位。目前市場中供應商主要為博世、大陸等國際巨頭。對這些巨頭們而言,無論是科研力量、資金或還是資源方面,都有著遙遙領先的優勢。
在車載毫米波雷達領域,國際零部件企業法雷奧、海拉和博世占據我國24GHz雷達市場60%以上的出貨量,大陸集團、博世和德爾福占據我國77GHz雷達市場80%以上的出貨量。我國量產車型的主動安全應用中主要采用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達,用于自適應巡航ACC、自動緊急剎車AEB、前向碰撞預警FCW等。
法雷奧CEO Jacques Aschenbroich曾在2019年12月稱,中國汽車市場已觸底反彈,現在正在往上攀爬。所謂的“反彈”,即指中國市場對ADAS駕駛輔助系統的需求保持高速的增長,這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一些Tier1供應商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在ADAS領域,國內企業如何與國際上成熟的供應商來競爭?實際上,華域汽車應用于大巴的具有自動緊急剎車功能的77GHz毫米波雷達已于2019年4月已順利通過國家法規測試,成為國內首款通過該類測試產品,實現對金龍客車批產供貨;德賽西威24GHz毫米波雷達已獲得項目訂單并于2019年量產,77GHz毫米波雷也將進入可量產狀態。
除這兩家本土Tier1供應商外,諸多ADAS初創企業正異軍突起。安智汽車創始人郭健在媒體采訪時提到,ADAS“本土化”至關重要。因此,國內企業需要趕在跨國Tier 1“本土化”之前抓住市場機遇。
三、L3量產給線控技術帶來商機
2017年7月,隨著全新奧迪A8正式發布,世界上首輛搭載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量產車誕生了。此后,寶馬、奔馳等知名車企也陸續發布自動駕駛戰略計劃。另外,國內包括傳統車企及造車新勢力在內的多家品牌也都提出了在2020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計劃,例如廣汽新能源Aion LX于2019年10月上市,官方宣稱已經能夠支持L3級別的自動駕駛。
『廣汽新能源Aion LX』
業內專家認為,線控系統是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標配,它的發展關系著智能網聯汽車能否最終對落地。對于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制動系統的響應時間尤為重要,線控制動響應更快,是實現自動駕駛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轉向系統控制需要更精確,只有線控轉向可以滿足要求。因此,線控制動與線控轉向將在2020進入藍海市場。
目前,線控制動與線控轉向因成本較高,市場滲透率較低,僅有少量車型配備。據相關研究顯示,預計2020年、2025年國內線控制動系統的市場空間分別為58億、162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高達23%。線控制動系統的單價有望從目前的2500元下降至2000元左右。此外,線控轉向系統的市場空間將從2020年的不到1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22億元。線控轉向系統單車成本有望從4000元下降至3000元。
『英菲尼迪Q50配備線控轉向系統』
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博世、舍弗勒、捷太格特、NSK、采埃孚、耐世特等國際巨頭有成熟的線控產品和技術,但在商業化方面仍然遇到了瓶頸。因此,部分企業欲通過產品首先落地中國來打開市場。
舍弗勒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張藝林在媒體采訪中表示:“舍弗勒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最大的挑戰在于成本的壓力,而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屬全球最高,再加上中國市場巨量的優勢能夠助舍弗勒更快地規模化應用以降低成本,所以我們優先把線控轉向技術在中國市場落地。”
『舍弗勒采用三重冗余設計的線控技術』
2020年,L3級自動駕駛進入量產將拉動線控系統產品商業化,那些率先在中國市場布局的外資企業會有先發優勢。縱觀國內市場,在線控技術上有所作為的中國本土企業寥寥無幾,且規模相對較小。對于這片藍海市場,本土供應商亟待技術突破,畢竟留給它們趕超的空窗期沒有多久了。
四、強制法規驅動國產TPMS芯片發展
根據政策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國市場要求所有的在產乘用車開始實施強制安裝TPMS(胎壓檢測系統)。根據相關產業調研,2019年TPMS前裝市場滲透率約為40%,政策要求下2020年TPMS的前裝滲透率有望達到100%。
TPMS是監測輪胎氣壓并在偏離時報警的系統,可以有效提高行車安全舒適性與燃油經濟性。傳統汽車視角下,TPMS是繼ABS、安全氣囊后第三大得到立法的安全產品;而在汽車智能化視角下,TPMS不是一個孤立的安全系統,而是智能網聯體系中的一個感知端口,未來TPMS還將整合車輛載荷測量、輪胎數據追蹤、輪胎磨損檢測,路面狀態監測等功能,助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因此,TPMS離不開芯片的支持,芯片其TPMS整個部件成本的50%。
事實上,國內TPMS芯片領域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包括英飛凌、飛思卡爾及NXP等外國企業,其中英飛凌占比超過50%。但隨著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及國產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國產TPMS芯片廠商也在奮力追趕,2020年國內TPMS市場將迎來爆發。
目前,國內具備TPMS芯片量產能力的公司有琻捷電子、廣東合微以及四維圖新旗下的杰發科技。據悉,琻捷電子和杰發科技產品已經通過AEC-Q100車規認證,單就溫度、壓力監測精度而言,國產芯片參數可以媲美海外大廠芯片。然而,國產TPMS芯片初期在產能和客戶認知方面難以與進口芯片正面競爭,需要以較低的價格進行市場拓展。
五、ADB大燈將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標配
車燈被喻為汽車的眼睛,是集照明、信息交流、外觀美化等功能為一體的汽車關鍵零部件之一,也是少數單車價值量提升空間超過100%的優質零部件。車燈由鹵素到氙氣再到LED,大燈的單車價值量由400-600元上升至1600-2400元,未來ADB(自適應遠光系統)大燈更是高達3000-5000元,給燈廠企業帶來了極大機遇。
汽車前照燈伴隨著技術創新不斷升級。對于未來汽車大燈的發展趨勢,歐司朗LED汽車照明市場經理何海翔認為主要有三點:第一、汽車大燈原來主要使用傳統光源,逐步向LED大燈、智能大燈轉變,2020年智能大燈會有快速發展;第二、隨著LED技術發展,大燈像素越來越高,軟件和測控技術的更新,讓ADB和未來的智能大燈覆蓋的功能越來越多;第三、一個技術能否推廣應用,一是看技術的先進性,二看能否為主機廠帶來增值,智能大燈能提升車廠新車的銷量。
為什么ADB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這和ADAS系統迅速發展有關。ADB技術可通過視頻攝像頭信號的輸入,判斷前方來車的位置與距離,并相應調整燈光照射區域,關閉或調暗對面車輛區域的燈光照射,避免對來車產生炫光,滿足駕駛者的視野需求,其將成為汽車安全照明的技術趨勢。同時,它可以提升ADAS系統夜間圖像識別能力,當前ADB已經是ADAS系統的一部分,未來有望成為智能駕駛汽車標配產品。
據相關調研,ADB在當前中高端重點車型中市場占有率只有1.5%左右,未來市場空間廣闊。而美國聯邦因為要求汽車的燈光為離散高或低光線所以還沒將ADB合法化,預計最晚2020年前能通過審查。
目前,許多零部件供應商和照明科技企業正在該領域進行激烈競爭,如奧迪A8上ADB智能防炫目矩陣式全LED大燈由海拉提供。中國品牌汽車供應商也有所布局,如星宇早在2016年正式推出ADB產品,首先在廣汽和奇瑞的一些車型上測試。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迅速發展,ADB大燈市場將迎來廣闊前景。
■編輯總結:
對于汽車企業而言,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未來出行的“蛋糕”更大、更香。2020年,在政策加碼下催生了許多新機遇,行業競爭格局或改變,如何在存量市場上守住優勢,又在藍海市場上搶占“新蛋糕”是對所有企業提出的思考,找準定位將成為布局成敗的關鍵。
來源:汽車之家
作者:彭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0800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之家,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