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局,福特迎來的似乎都是壞消息。
2月24日-2月28日,福特汽車的股價在5個交易日內跌幅12%,下降0.93美元至6.96美元。當時,就有媒體報道,這已經是福特汽車10年來的最低水平。
但是顯然,這樣的結論下得過早了,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美國時間3月9日(周一),福特股價下跌9.4%,至5.88美元,再次刷新2009年7月以來的日內最低水平。更為嚴重的是,隨著新型冠狀肺炎在全球的持續蔓延,誰也不能肯定,這樣暴跌的股價是否已經觸底。(編者注:截至3月10日收盤,福特報收6.26美元,漲幅6.1%)
有經濟學家表示,“10年前,福特的股價曾跌至0.67美元的歷史低點。這一次,它可能會跌至0。”
“公司內部的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現在的處境,我可以從同事的臉上看到。”福特汽車首席運營官吉姆·法利在紐約近日的一次投資者會議上這樣表示,“這讓我想到10年前的時刻。”
2009年,汽車行業籠罩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下,眾多車企遭到了史無前例的打擊。那一年,汽車巨頭通用和克萊斯勒申請破產。
而如今10年過去了,當年逃過一劫的福特,會在今年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步通用的后塵嗎?
2019年利潤暴跌99%,中國市場銷量連續三年下滑
如果只把股價的下跌怪罪在疫情之上,未免有些不太公平。畢竟自2019年起,福特的經營狀況就已經出現了問題。
2月5日,福特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福特全年營收額達到1559億美元,凈利潤卻僅為4700萬美元,與2018年的凈利潤37億美元相比,跌幅高達98.7%。
股市從來都是業內順風倒的“墻頭草”,在財報發出不久,福特的股價就在交盤后交易中暴跌9.4%,公司市值一度縮水近30多億美元。
在這樣的整體情況下,福特在全球各地區細分市場中的表現自然也不算出色。
2019年,福特在北美的稅前利潤為66.12億美元,下降13%,利潤率為6.7%,與2018年的7.9%相比,下跌15%;在南美市場虧損達7.04億美元;在歐洲的虧損為4700美元;亞太地區的虧損額為2300萬美元;在中東和非洲共虧損1.42億美元。
其中,福特在中國的銷量也是連續下降。數據顯示,2019年,福特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為56.8萬輛,同比下降26.1%。而這已經是福特在中國銷量的第三年下滑了。2016年,福特的銷量還能超過127萬輛,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就下滑6%,至近120萬輛。進入2018年,隨著車市出現整體進入寒冬,福特的銷量更是出現37%的大幅下滑,驟降至75.2萬輛。
不能否認的是,一直以來,福特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在逐漸上升,不僅在2018年10月,將福特中國全面升級為獨立業務單元,直接向公司總部匯報,更是將中國市場與北美市場同時列為業務核心市場。
同時,福特還特別提到了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2025計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福特將在中國推出超過50款新車型。而到2022年,公司將向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車型,其中超過10款為新能源車型。在銷售渠道方面,福特表示將成立全國銷售服務機構,專門負責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營銷、銷售和服務。
但也必須承認的是,盡管“心意滿滿”,但此前福特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確實也積累下了不少問題,比如不斷遭到投訴的產品,頻繁更換的中國高層,以及產品更新換代速度過慢等等。
即使上述提到的銷售渠道整合,一經推出之時,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為了提高市場運營的效率,福特計劃將中國福特、長安福特和江鈴福特的銷售渠道進行合并,統一品牌體驗。但這個決定讓長安和江鈴方面都提出了異議。畢竟在各占50%股權的合資關系中,沒有一家企業希望失去對銷售決策的控制,因此在2019年9月,在中國建立統一銷售公司的這一計劃也宣告流產。
超百億美元重組計劃未生效
對于連年下滑的營收額和市場表現,福特不是沒有過行動。2018年福特就曾宣布,將在全球展開耗資110億美元的重組計劃。這一計劃不僅包含各地區的產品線更替,人事調整,更包含對業務的轉型與布局。
具體來看,首先是移動出行市場,福特于2018年初收購了硅谷技術公司Autonomic,及北卡羅來納州軟件供應商TransLoc,致力于關注交通工業領域的解決方案。同時,公司還將移動團隊拆分為四個核心部門。以促進相關業務的發展。
在電氣化轉型方面,福特首先與印度馬恒大集團簽署協議,雙方計劃共同研發SUV和電動汽車;緊接著,為了能更加專心發展自己的燃料電池電池技術,福田宣布關閉與戴姆勒和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
在自動駕駛方面,福特先是斥40億美元,重金打造自己的自動駕駛子公司;同時,與馬恒達簽署協議,專注于車聯網的研發;隨后又花費1200萬美元在以色列研發自動駕駛系統。
最后,在現有業務的整合方面,福特也先后關閉了北美、歐洲、南美等地的多個工廠,并停產銷量慘淡車型。
在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2019年也被福特視為“邁向真正光明未來的轉折點”,但遺憾的是,以結果來看,其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其中,被特別給予厚望的自動駕駛和移動出行業務更是擴大了虧損數額,由2018年的2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3億美元。
于是,在2019年財報發布后,吉姆·法利又一次提出了公司扭虧為盈的計劃。對于2019年公司利潤出現的巨額下降,他認為是由于部分車型的失敗,以及較高的保修成本。因此,福特方面將會削減50億美元的保修成本,同時在未來兩年內相繼向全球推出10款車型,并削減材料和物流的成本。
一次又一次全球性戰略的提出,讓現在的福特看起來有些千瘡百孔,仿佛一個在不斷漏水的水壺,但誰也找不到這個窟窿具體的位置在哪里。2019年末,福特曾對2020年收益做出預期,當時它將數額定在了56億美元-66億美元之間。盡管與2019年65億美元-70億美元的收益預期相比已經有所下調,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或許2021年年初,福特的成績單將會更加難看。
“146億美元的負債,加上1400億美元的信用債,福特是一家杠桿率很高的公司。當汽車企業的現金流出現負值,信貸部門的違約開始堆積時,它將很難履行自己的義務。”對此一位經濟學家認為,在公司一直停滯不前的情況下,冠狀病毒的爆發只是導致銷量下滑的催化劑而已。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1127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