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對于全球汽車行業而言,或許是個會被載入史冊的日子。
這一天,特斯拉市值達到1901億美元,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這個成立不到17年,年銷量不足40萬輛的電動車企,卻撬動了已經發展百年的億萬級燃油車市場,也將汽車行業快速推向了智能化與電動化變革的十字路口。
而也是在這一天,仿佛有心電感應一般,福特與大眾歷時一年半的戰略聯盟談判,終于落到了紙上。這看似不經意的巧合卻更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當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呼嘯而來時,這兩家身處其中的傳統車企巨頭選擇用攜手合作的方式,來打這一場硬仗。
從需求出發,更純粹更靈活
站在改革的岔路口上,體量越大的車企越難轉型。而在傳統汽車市場分別擁有百萬體量的福特與大眾,已經在轉型的道路上砸下了數億資金。
雖然自2017年起,福特就開啟了百億美元的全球重組計劃,希望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精簡和優化公司結構,以節省更多資金。但在電動化轉型的持續投入下,福特資金投入需求將會變多。其中,僅福特在2017年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rgo AI,前期收購加上后期研發,福特就投入了40億美元。
而大眾同樣為這場變革砸下了重金。只在電池這一項業務上,2019年大眾就先后投入了近510億歐元,再加上前前后后為打造MEB平臺所投入的60億歐元。
選擇合作,在研發方面分攤成本,利用共享資源減少投入,無論對于福特還是大眾,無疑都是一次提升業務規模和運營效率的共贏。
正如福特汽車公司CEO韓愷特(Jim Hackett)所說:“隨著當今世界智能化發展,消費者也表現出對智能網聯車型的巨大熱情,兩家公司的全球戰略聯盟因此應運而生。這一聯盟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機會,讓雙方能夠努力創新解決諸多全球交通難題,同時也為我們的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回報。尤其是在各大公司在現金投資上都更加謹慎的今天,這一聯盟就顯得更加重要。”聯盟成立后,將有望實現“分攤成本,力求創造科技成果和機遇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而與其他很多巨頭間的合作不同的是,這是一次不涉及股權交叉的合作,雙方只在產能、技術、研發和產品等方面進行優勢互補,不得不說,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中,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例子就在面前,雖然“三合一”之后,雷諾-日產-三菱一下上升為全球排名前三的汽車體,但這些年三家企業之間的明爭暗斗,卻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品牌內耗與利益的相互牽制。而自2019年12月就決定要合并的FCA與PSA,在市場、利益與政府的不斷權衡下,至今也沒有任何結果。同樣,受疫情影響,戴姆勒與寶馬成立的合資出行公司正面臨業務縮水的困境,雙方也不得不承擔一定份額的損失。
由此可見,由于不牽扯股權利益的分割,只從各自發展的需求出發,福特與大眾的技術合作顯得更為純粹,同時方式也可以更加靈活,操作效率也將更高。
三個重要領域
而在雙方簽訂的戰略合作中,商用車、電動化與自動駕駛是最重要的三個領域。
根據協議,首先,雙方將從 2022 年起推出共同為全球市場開發的商用車車型和中型皮卡車型。大眾商用車將負責城市廂式商用車的開發和生產,而福特將主要負責載重一噸的輕型廂式卡車的開發,此外大眾汽車還將推出一款基于福特Ranger平臺開發的中型皮卡,而在新的商務合作下,在上述三款車型的產品周期內,共計生產最多可達800萬輛的商用車型和皮卡車型;
其次,福特汽車將基于大眾汽車集團MEB平臺,為歐洲客戶打造一款純電動車型,該車型計劃將于 2023年推出市場,預期數年內產量將超過60萬輛;
同時,隨著上周大眾汽車完成對自動駕駛平臺公司Argo AI的注資,兩家公司將分別與Argo AI開展合作,基于Argo AI的創新科技,規模化開發自動駕駛車型。
“天造地設”絕對互補
車企聯盟是種行業趨勢,但像福特與大眾如此合適的卻并不多見。這兩家相隔近8000公里的行業巨頭,在百年的發展中都積累了各自獨有的優勢,而雙方優劣勢所構成的鋸齒剛好能無縫拼接在一起。
例如,2019年,大眾以1097萬輛的銷量蟬聯全球銷量第一車企,市場占有率達到12.2%。但在市場分布中,中國和歐洲市場以423.36萬輛和455萬輛的銷量,占到大眾全球銷量的80%以上,而其在北美和南美市場的銷量累計僅為160.57萬輛。也就是說,盡管全球每賣出100輛汽車,就有12.2輛屬于大眾,但它依然沒能敲開美國市場的大門。
福特的情況剛好相反。2019年福特全球銷量僅為538.6萬輛,但是其在北美市場的銷量卻達到了276.5萬輛,占其全球銷量的51.3%。作為土生土長的美國車企,福特顯然更了解“家鄉市場”的喜好。
因此借用福特在美國市場的優勢,大眾或許能更快地掌握美國市場的脈搏,用因地適宜的產品敲開美國市場的大門,而利用大眾在以歐洲為代表市場的影響力,福特在除美國外其他海外市場的銷量勢必也能得到一定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此次戰略聯盟中,電動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向,這對福特此后電動化產品品牌力和產品力的建設,都將起到一定作用。
而在雙方十分看重的商用車領域,福特與大眾各自都擁有十分暢銷的產品,例如在皮卡市場中,福特一直是絕對的王者,2019年僅一款F系列皮卡的銷量就達到了107萬輛,堪稱美國國民神車。而已經誕生70周年的大眾Transporter,不僅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商用車,同時在各個市場的銷量也經久不衰,截至目前累計銷量已超過1300萬輛。
因此,雙方在輕型商用車方面的強強聯手,在補齊雙方此前薄弱產品線的同時,也能利用相互的生產線和影響力進行市場開拓,一舉兩得。
最后,在最為重要的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大眾和福特也各自在一個方面更有建樹。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大眾投入巨資研發的MEB平臺,是傳統車企中動作最快,且最先進的純電動車平臺,借用MEB平臺和大眾的品牌力,福特在歐洲銷售6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或許并不難實現。
同樣,硬件很強的大眾在智能化方面稍有缺失,而這剛好是福特一直以來大力投入的領域。除了重金收購Argo AI外,福特還在激光雷達龍頭Velodyne、機器學習公司SAIPS和打車平臺Chariot等公司進行投資,全面布局智能駕駛技術,因此大眾與福特的合作,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強實力硬件與軟件的結合。
除了彼此之外,大眾還與硅谷的自動駕駛公司Aurora 展開合作,而這家由谷歌、特斯拉和優步前自動駕駛主管人員聯合創建的公司,也成為了賓州首家可在公共道路進行無人駕駛試驗的公司;而自提出“福特中國2.0”戰略以來,福特也有意與中國企業加強合作,近年來不僅積極與騰訊等巨頭攜手,還與百度合作發開了其在國內車聯網領域的首個項目,智行信息娛樂系統SYNC+。當車主利用“福特派”或“林肯之道”APP輕松實現車-手機-人無縫互聯時,對于“更福特,更中國”的承諾也會有著更深一層的體會。
而隨著雙方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的繼續發力,未來福特與大眾的聯盟或許能為1+1賦予無窮大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福特在MEB平臺上開發車型還可以提升平臺整體的規模效益,從而實現成本降低,而這對于大眾和福特而言,或許才是未來能戰勝市場的殺手锏。
如今,大眾ID.3已經在量產的路上,備受矚目的福特Mustang Mach-E也將于明年正式與消費者見面。隨著與大眾聯盟的落地,原本就已經擁有閃電般性能的“鋼鐵俠”福特Mustang Mach-E,或許還會迸發出不一樣的驚喜。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18274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