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各大車企財報陸續發布。從數據呈現來看,無論是日系還是德系亦或者是美系,“虧”成為主旋律。顯然不僅是主機廠,受新冠疫情沖擊,汽車流通業也是如此。
近日,上市經銷商紛紛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在記者統計已披露中報的10家主流上市經銷商中,包括廣匯、中升、永達在內的7家企業總營收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只有3家實現營收和凈利潤上漲。銷量方面,實現增長的經銷商也僅有2家。
八成銷量下滑,盈利不到三成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銷量增長的經銷商比例僅為21.5%,其中有60%的經銷商為豪華/進口品牌經銷商;另超過3成經銷商銷量同比下跌30%以上。這意味著,車市分化的趨勢明顯,主流豪華品牌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以中升集團為例,2020上半年,該公司豪華品牌銷量同比增加5.7%達到111,653輛,占集團總銷量的56.6%,較2019年同期明顯增長。
從盈利方面來看,今年上半年有38.3%的經銷商出現虧損,32.9%的經銷商持平,28.8%的經銷商表示盈利。此外,在經歷了2019年新車毛利率首次為負的情況,今年上半年新車毛利率進一步下降至-3.5%,出現“銷售即虧損”的情況加劇。盡管汽車廠商針對經銷商出臺了相應的幫扶政策,來保證其正常經營,但虧損經銷商比例仍然較高。
10家主流上市經銷商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顯示,僅有美東汽車和龐大集團實現銷量增長,銷量同比分別增長7.9%和7.98%。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正增長的只有三家,分別是中升集團、美東汽車和龐大集團,營收同比分別增長1.4%、23.5%和6.72%,凈利潤同比分別上漲9.8%、28.5%和103.54%。
顯然,經銷商虧損的直接原因是汽車銷量下滑。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綜合銷量770萬輛,同比累計下滑23%。而更讓經銷商吃不消的則是“價格倒掛”(經銷商終端售價低于廠家批發價)。2020年上半年,出現價格倒掛經銷商占比為83.7%,19年這一數字為79.9%,其中合資品牌價格倒掛現象仍然較為嚴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認為,受到豪華品牌價格下探以及自主品牌高端車型價格向上的雙重壓力,合資品牌的成交價一再下降。
究其原因,經銷商庫存壓力大是根源之一。今年以來,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持續位于警戒線之上,且在國內車市批發銷量增長較快的6、7月份,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不降反增,這意味著庫存量在進一步增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顯示,2020年8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2.8%,較7月下降9.9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雖說汽車流通行業景氣狀況有所改善,但仍處在不景氣區間。部分經銷商表示,主機廠任務目標制定較高,無法全額獲取返利,再加上市場價格下滑較快,經營風險較大。
千余家退網,經銷商滿意度持續下滑
在多重壓力的綜合下,一些經銷商已經出現了資金問題。8月24日,潤東汽車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接獲通知,一名債權人已于2020年8月20日針對潤東汽車集團向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破產重整申請。據悉,此次破產重整申請針對的主要是潤東汽車未能償還結欠的165.9萬元及利息,有關債權人聲稱,潤東汽車上述結欠款項自2019年7月19日起逾期未還。
區區一百多萬債務,就讓這家曾在“百強經銷商”排行榜躋身Top 20的玩家陷入資金鏈危機,讓業界感到十分意外。無獨有偶,同樣的遭遇也發生在正通汽車身上。作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豪華汽車經銷商集團,正通汽車昔日的輝煌經歷遠比潤東汽車更耀眼,但是在今年下半年,正通卻被爆出因數億美元的債務不得不出售股權的消息。
曾經的光環已不再,而與潤東汽車、正通汽車有著相似命運的經銷商還有很多。《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乘用車經銷商總數為29,773家,較2019年底數量減少0.7%。其中,選擇退網的經銷商數量為1,019家,新增授權經銷商824家,行業凈流出195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所統計的這些經銷商還是傳統車企的網點數量,并不包括像特斯拉、蔚來、威馬這類新勢力企業的網點。
與此同時,經銷商滿意度也持續下降。相關調查顯示,2020年上半年,經銷商總體滿意度持續走低,得分為76.0分,相比去年全年下降一分,除了經常提及的庫存等一系列問題,主要是商務政策不夠靈活,對于經銷商的經營現狀考慮不充分。
具體到品牌,豪華/進口品牌的滿意度最高,為84.3分,而自主品牌滿意度持續下降,得分為71.2分,這也顯示部分企業的產品線較為單一,對于市場調整所作出的反應較慢。
各項指標數據中,經銷商品牌價值下降最多。雖然廠商考慮到疫情影響進行了政策調整,但由于調整期尚短,對經銷商整體的經營情況改善效果并不十分顯著。在品牌價值指標中,經銷商對盈利能力滿意度緯度的打分最低,就像前文所提及的那樣,主要因為廠商下達的任務指標過高,經銷商庫存壓力大。
?
此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指出,汽車行業馬太效應日益明顯,一些弱勢品牌不可避免地面臨退市,因此經銷商對品牌授權合同中退出機制方面的說明和完善關注度提升較快。誠然,當前合同中對經銷商的保護滿意度比較低,所以經銷商滿意度有所下滑。同時,經銷商對廠家捆綁銷售反饋的意見比較多,也引起經銷商反感。
對于2020年全年預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顯示,僅有29%的經銷商認為全年可實現增長,有43%的經銷商認為車市負增長在15%以上。由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渠道網絡進行了初步判斷,即渠道網絡將進行階段性調整,極有可能出現網絡收縮。
如上,對于今年的車市走向,大部分汽車經銷商并不看好。對于汽車行業來說,2020年顯然是一個難熬的年份。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在這場大變革下,各大經銷商迎來的是淘汰出局的命運還是“鳳凰涅槃”后的重生。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短時間內,還會充斥著無休止的“死亡傳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依舊會上演。
文/孫莉莉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2588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