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斯柯達”變“上汽大眾斯柯達”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焦點。這一官方ID更新讓不少人心生疑惑,作為擁有百年造車歷史的汽車品牌,斯柯達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其發源地歐洲市場,無論是銷量表現或是增速都比豐田、奧迪品牌更加亮眼。對于這種全球汽車品牌,其每一個變化都有很大的意義,此次對官方ID的更新,必定也是有戰略性意義。那么這個改名操作意味著什么?上汽大眾和上汽斯柯達合并了嗎?斯柯達之于上汽大眾意味著什么?
對于名字,我們總喜歡追根溯源。1895年斯柯達誕生于捷克,在還沒有汽車的時代,斯柯達是生產自行車起家,這也是為什么斯柯達和自行車有著不解的淵源。而斯柯達開始造車始于1905年左右,斯柯達的故鄉布拉格緊鄰德國,因此這個品牌既在設計方面表現出了布拉格這個城市特有的藝術感,又在造車方面秉承了鄰國德國對于材質做工的苛刻要求。
1991年4月16日,斯柯達公司成為德國大眾集團公司的一個子公司,大眾汽車集團購買斯柯達70%股份,9年后,又將其余30%股份收購。自此,斯柯達進而成為德國大眾旗下繼大眾、奧迪、西雅特之后的第四大品牌。
如今除了捷克本土,在中國、俄羅斯、斯洛伐克、阿爾及利亞及印度等多個國家,均有斯柯達車型生產。高性價比、堅實耐用、高安全性、優良的操控性及舒適性兼備等諸多亮點,讓斯柯達車型成功在歐洲、亞洲、中東、南美洲、非洲等多地區市場站穩腳跟。
15年沉淀 百年車企實力顯成效
其實熟悉斯柯達的都知道,早在2005年斯柯達就正式與當時的上海大眾合作,定名為上海大眾斯柯達。這樣做也不難理解,初入中國的斯柯達急需提升知名度,當時的合作也是為了能借助上海大眾這個光環來提升自己在中國的影響力,從而達到提升斯柯達品牌力的目的。
而在2016年更名為上汽斯柯達,說明當時的斯柯達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斯柯達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一直積極的導入新技術,無論是明銳上的EA888發動機,還是MQB平臺的應用,均讓斯柯達車型在動力和平臺方面有著先天技術優勢。再加上這幾年斯柯達品牌結合國內消費者對智能網聯、語音對話方面的需求,率先在產品中導入斑馬系統提升車型科技程度,同時還針對國內年輕消費者推出了更加動感、個性的GT型SUV等,獲得了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在2017年1月,斯柯達品牌在華累計銷量已經突破200萬輛,這與第一次突破百萬里程碑相隔不到5年。如今時隔三年多,伴隨著第300萬輛車型的下線,斯柯達在中國市場開啟了全新的發展篇章。
如今,在斯柯達在國內市場已建立一定知名度,上汽大眾進一步強化企業品牌的整合,斯柯達官方ID號變更為上汽大眾斯柯達,也就不難理解了。
回歸上汽大眾 全方位煥新調整
那么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選擇改為上汽大眾斯柯達?
是整合,也是煥新。
從企業層面看,這可以視為上汽大眾進一步強化企業品牌的整合。面對逐漸加劇的市場競爭,只有“兄弟”齊心,才能增加對抗不確定因素的能力,對于今后汽車市場的變化,上汽大眾早已洞悉,如今重新審視斯柯達的定位,可謂是明智之舉。
其實,早在今年4月的線上發布會上,斯柯達就通過全線價格的調整,使其與大眾品牌在同級產品的價格重疊明顯減少,同時加上斯柯達較低的售價門檻,也讓其在同級合資產品中更具有競爭優勢。不僅是在技術上與上汽大眾強強聯合,斯柯達還將帶來包括產品、營銷等多方面的煥新調整。
在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時代,一成不變就會被淘汰。斯柯達在合資品牌中可謂是腹背受敵,因此必須尋求突破,對于斯柯達而言,綜合現有的資源優勢,然后積極尋求突破才是當下發展的重中之重。
上汽大眾斯柯達在中國市場存在多年,依靠百年的造車技術和上汽大眾德系工藝,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未來,如果斯柯達能繼續借勢強勢的企業母品牌,在產品上走出一條融合發展之路發揮出1+1大于2的優勢,同時保持品牌的特定和年輕化設計,必將在車市寒冬中走出一條堅實的道路。
寫在最后:
看似是簡單的更換官方ID,但加入“大眾”二字的意義遠不止表面那么簡單。在三大件優勢、德系品控、斯柯達百年DNA精髓以及年輕化設計的加持下,讓斯柯達的車型充滿誘惑力,也讓消費者對其未來車型充滿了期待,相信更具年輕氣息和活力的上汽大眾斯柯達能收獲更多粉絲和愛好者。
來源:中車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0250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車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