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瞄定A股
本已在港上市、或外界視為將在美上市的車企,近期齊齊登錄A股,成為境內上市企業。
近期,東風集團創業板IPO申請已被受理,該公司從受理到問詢只隔3天,打破創業板試點注冊制以來最快紀錄。自主龍頭吉利亦在披露招股說明書不久后,被告知予以通過。9月1日,吉利汽車向A股科創板遞交招股書。27天后,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公布,決定“同意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發行上市”。
不僅傳統車企接連回歸境內上市,造車新勢力亦在積極籌備登錄科創板。不同于蔚來與小鵬選擇赴美IPO,恒大汽車已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深圳證監局官網10月19日發布的信息顯示,恒大新能源汽車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10月13日,上海證監局披露,威馬已于9月30日正式開啟輔導備案,擬在科創板上市。
造車新勢力雖為車企,更具有科技公司屬性,其鼻祖特斯拉在美科技股聚集區納斯達克上市,以往科技類企業如阿里、騰訊、百度、美團等多在美或在港上市。此番,無論吉利這類民族車企龍頭,還是處成長期的恒大汽車與威馬卻都盯住內地科創板,把上市地點轉向境內。
對于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紛紛籌備A股上市,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對中車網說:“國家近幾年在大力增加上市公司來源,擴大股市規模。科創板成立、創業板改為注冊制后,A股的承載能力、IPO速度明顯加快,不止汽車行業,各行各業都有紅籌企業回歸A股的趨勢。造車新勢力對上市預期較高,也是因為大批人士判斷,即便特斯拉未來雄霸電動車,還是會有其它產品對其補充,在科創板上市的新勢力可能會有機會脫穎而出。”
紅籌股是指在中國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包括中資控股和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的公司股票。
據悉,今年4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將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回歸A股的市值門檻放低至200億元,這也為東風、吉利等傳統車企回歸A股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科創板對公司放寬盈利限制、營收規模要求,也使得威馬類創業公司上市難度降低。
高估值或為主因
針對因何選擇回歸A股,紅籌股東風集團曾公開表示:“為了更快、更好的落實公司轉型發展戰略,加大新興方向的研發投入,促進汽車行業及制造業產業升級,東風集團需進一步完善融資渠道,加大資本投入力度。同時,回歸A股、打通境內融資渠道,有利于東風集團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另一回A股的大型車企吉利曾對中車網坦言,回歸A股市場有利于進一步多元化公司融資方式、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有利于鞏固和凸顯公司的獨特優勢和地位,幫助吉利汽車更好地利用嫁接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資源。
天風證券鄭浩認為,港股估值偏低或許才是吉利與東風轉而回到A股上市的主要原因。他告訴中車網:“港股的PE實在太低,一些企業私有化之后,回A股上市,市值翻一兩倍很正常。企業對回到A股之后的估值預期比較高,認為對其融資、后續發展利處較大。”
截至發稿,吉利在港市值1599.53億,東風集團僅為162億。相比之下,體量遠小于二家企業的比亞迪,A股市值卻達到3783億元。而吉利與東風選擇上市的科創板與創業板均是估值高地,據報道,科創板現上市企業平均市盈率已達到117倍,創業板市盈率亦接近50倍。相比之下,港股平均市盈率不足15倍。
李大霄分析,可預見吉利等企業科創板上市后估值不會低。從融資的角度看,企業一定想股票賣的更貴一點,現在科創板的情況,顯而易見對融資者非常有利,因而對企業有很大吸引。
吉利與東風集團都是營收接近千億企業,完全具備主板上市資格,為何選擇為中小企業提供的科創板與創業板上市,鄭浩直言:“主板上市公司多為傳統企業,我認為吉利在科創板上市很可能因為科創板的屬性、概念好。”
來源:中車網
作者:張詩雨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0333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車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