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5日,以“電驅智聯 創贏未來”為主題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齒輪技術分會學術年會在上海舉辦,這也是齒輪技術分會第二十二屆學術年會。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作為指導單位,由昆山新浦瑞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阿基米德先進技術網等單位承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齒輪與電驅動分會副會長王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向陽、河北工業大學新能源汽車研究中心主任陳勇,天津天海同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超,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秋貴等來自行業協會、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代表出席本次會議。
■1+9!路線圖出現重大變化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
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的解讀引燃了參會代表討論的熱情。“齒輪領域是我工作開始的領域與陣地之一,我對這一領域很有感情。也正是因為抱有著濃厚的情感,我請各位參會代表一定要重視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下簡稱‘路線圖2.0’)。”作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老領導,付于武的主旨報告中飽含著對行業的深情。
“汽車行業對于宏觀前景認識得很清晰,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但是對于微觀層面的前景,恐怕行業中還有不少迷茫者、觀望者。而路線圖2.0恰好是這樣一個對于未來工作具有指導性的手冊、指南、工具書。”付于武表示。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付于武解讀了路線圖2.0版本與前一版相比的重要變化。“從汽車產業的變革與趨勢來看,能源革命、互聯革命、智能革命正在深刻地影響著行業,對汽車產業形成了重構;汽車產業迎來全面深刻的百年巨變,汽車產品結構向‘綠色低碳、智能網聯’轉型,汽車價值鏈開始‘總量上升、重心后移’;汽車產業生態系統步入‘開源創新、開放融合’的狀態。全球汽車技術進入‘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入融合發展的時代。”付于武這樣介紹路線圖2.0版修訂同期汽車行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從1.0版路線圖的‘1+7’研究框架,變為路線圖2.0版當中‘1+9’(即1項總體目標+9項專題研究)的框架,這其中增加了很多新內容,例如充電基礎設施技術路線圖與新能源電驅動技術路線圖都是全新的部分。”聚焦變速器領域,乘用車變速器持續向著自動化、多檔化方向發展,傳動效率持續上升;商用車尤其重卡AMT變速器的上升趨勢較為明顯,各類變速器整體朝著多檔化的方向發展。
付于武還重點對汽車行業發展愿景與目標進行了解讀。輕量化、智能制造與關鍵裝備、節能汽車、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電驅動總成、充電基礎設施等9個方面,成為未來汽車技術的九大重點發展方向。“行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要雙輪驅動,一個都不能少;對于齒輪行業更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內燃機與電動化(兩個方向)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付于武表示。
■未來 變速器如何定義
本次學術年會上,新能源汽車變速器也成為全場的焦點。很多參會企業在交流中表示,齒輪行業領域內有一種帶有共性的疑惑,隨著未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不斷興起、發展,傳統的傳動形式會變成什么狀態?未來的傳動系統可能是什么樣子,這影響著眾多企業對于技術路線的選擇對于資源的配置。
河北工業大學新能源汽車研究中心主任陳勇
“我們需要重視對于技術路線、方向的選擇。我們可以觀察日本的一些目前比較成功的技術路線,都是在確定了大方向之后,不斷的進行迭代、小步快跑式的革新,累積之后,形成獨具特色的技術樣板。這一做法對國內企業應該有很大啟發。”陳勇在做題為《新能源汽車變速器的現狀和開發實踐》的主題演講中提示行業內企業,“除此之外,我們的企業需要關注技術的領先性,不能一味地進行跟隨模仿,在國外技術路線身后學習,雖然風險小,但是會面臨一種窘境,即‘投產就落后’。”
陳勇認為,在法規和成本的驅動下,多形式動力源在一定時期內會共存,傳統動力成本最優,不同企業基于自身技術資源、市場也呈現出不同技術路線。陳勇結合目前各家企業的技術路線盤點了PX變速器的現狀,并系統介紹了DHT的發展趨勢、純電動汽車傳動技術等熱點話題。“從我在企業開發一線的工作經驗來看,以國內某款自主變速器為例,我們從最初18家供應商全部是外資供應商,到越來越多的國內零部件企業參與,我們的行業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我們依然要正確認識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我還想給各位企業家提示一下,面向未來,企業內部要更好的協作開發,各企業之間要更好的協同,產學研用不同領域要進行緊密嚙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向陽
“我們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我覺得行業應該想清楚智能化、電動化到底會怎樣改造我們的變速器。”徐向陽在會上指出。他認為,軟件不僅僅定義汽車,軟件更是定義了傳動系統,但是,沒有變化的是,無論怎樣的軟件,都需要依靠優秀的傳動系統作為硬件平臺。基于思考,徐向陽認為,未來的傳動系統功能會在原有的變矩變扭的基礎上疊加機電/電電耦合、能量回收轉換分配,形成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能量智能轉換與控制系統。同時,以豐田THS四代演化過程、本田i-MMD的進化過程為例,徐向陽系統梳理了動力分流DHT與串并聯DHT的各自特點、優劣、適用范圍。進而思考了智能網聯汽車對于傳動系統智能化的需求,提出傳動系統應該以結構升級創新、性能系統優化、效能動態提升等為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提供平臺支撐。
■跨界 向未來而生
天津天海同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超
“此次會議召開背景具有很強的時代特性。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行業帶來了短期的波動,而新能源汽車的加速發展,把傳統齒輪行業推向了一個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誰能夠想到,以往傳統汽車當中大量且必不可少的齒輪軸承,在新能源汽車當中,用量大幅降低,要求出現顛覆性變革。”呂超這樣感慨。
如果需要找到一個面向未來應對變局的例子,那么輪轂電機可以算做一例。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把輪轂電機這一領域列為七大前沿技術之一,也是唯一一項動力系統技術。天海同步集團輪轂電機應用中心副總經理吳曉東介紹了高效智能輪轂電機驅動平臺的項目開發情況。輪轂電機集成了轉子電機、逆變器、制動模塊、懸架系統、車橋系統、PCM等,是一個智能化的平臺;車輛的靈活性、操控性、安全性能、爬坡性能等,都相應地得以全面提高,尤其適合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需求。
面對大變局,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楊建軍提出要強化與高校的合作,也要進一步與先進企業強強聯合。格特拉克(江西)傳動系統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裴質明則介紹了自家重視軟件工程師隊伍,注重自主開發的一些經驗。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行業一定要重視出現的細微變化,踏錯節拍可能如墜懸崖;踏準趨勢,則可能直入云霄。”徐向陽這樣建言,“例如我們商用車AMT變速器進入爆發增長期,這對行業企業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一定要善于抓住并利用。”
“總結起來,我在這里建議,我們要重新定義齒輪行業,不一定局限在傳統的變矩變扭形式,要擁抱與電機的融合;同時我們要重視軟件開發的能力,要集成我們行業傳統對于硬件的重視,同時把軟件的短板盡快補足;最后要敢于跨界融合。”呂超表示,“要敢于邁出第一步,更要找準方向邁好第一步,這樣齒輪行業才能順應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發展。”
編輯:黃霞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作者:馬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0443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