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以上的規劃、測試和驗證,星云互聯于近日牽頭發布了《C-V2X 大規模終端通信外場測試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報告》由星云互聯牽頭撰寫,高通無線通信技術 ( 中國 ) 有限公司,辰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汽 ( 北京 ) 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參與發布。在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北京翠湖智能網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海淀駕校等單位提供的場地、人員、設備等的大力支持下,《報告》的最終實機測試工作于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京冀)示范區海淀基地順利完成。該報告是全球 C-V2X 行業首例針對 200 臺以上大規模實機通信測試的定量驗證及分析報告。
(測試現場: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京冀)示范區海淀基地)
《報告》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測試并驗證了 5905-5915 10mhz OBU 信道,5915-5925 10mhz RSU 信道,及 5905-5925 20mhz OBU,RSU 共用信道等各個 C-V2X 通信頻段下的通信性能極限及 v2x 通信性能的各項參數,論證了 210 臺 C-V2X 車路協同通信設備在有限的道路空間范圍內,高時間與空間密度條件下的各項無線通信性能指標,評價了車 - 車之間,及車 - 路之間的點到點通信過程中的信道繁忙率(CBR:Channel Busy Ratio),時延 ( Delay ) ,丟包率(PER:Packet Error Ratio),發包間隔(ITT:Inter-Transmit Time),收包間隔(IPG:Inter-Packet Gap),消息生存周期(IA:Information Age),位置跟蹤誤差(TE:Tracking Error),等多個關鍵性能指標的綜合表現。并首次以大規模實機通信的方式,驗證并提出了在極端擁堵路況條件下,如何改善高并發場景下的車 - 車,車 - 路的無線通信性能。
《報告》中的主要測試內容包括:交叉路口場景和直行道路兩種典型的交通場景,旨在探究真實的交通擁擠環境中 OBU 與 OBU 間、OBU 與 RSU 間的通信性能。在這兩種場景下,星云互聯設計了 23 種不同的測試項目,涵蓋信道配置、擁塞控制算法、車輛密度、移動車等多個維度的測試。同時,星云互聯制定了 7 項評價指標對測試結果進行評價。在本次大規模測試中,總計 204 臺通信設備參與測試,共收集了 11000 份測試日志和超過 400GB 的點到點實機通信日志大數據。
對于以中關村自動駕駛創新示范區為代表的測試區及未來智慧城市的路基網聯建設的探索,《報告》也給予了相應的啟示:《報告》還從多個方面給出了面向真實道路自動駕駛的示范區和開放道路等環境中,在大量 OBU 和 RSU 等 C-V2X 通信設備部署之后的真實通信場景下,通信擁塞控制,信道資源占用,通信丟包率和時延等關鍵參數的選擇和配置的參考標準。為 C-V2X 通信設備在大城市,交通密集區域的大規模部署和智慧城市建設中面臨的大規模 v2x 通信的實際環境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經過大規模終端測試系統驗證的車企及終端企業可以為將來 v2x 大規模部署后的真實道路環境做充分的軟硬件功能和性能測試與驗證。
關于《報告》的測試工作過程及多方的協作支持
《報告》是在克服了年初疫情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經過星云互聯與各協作單位的緊密配合,經過了數十次的軟件與通信模組固件更新與迭代,調動了北京,長沙和上海三地的資源,歷經了軟件模擬、小規模實機驗證、大規模實機驗證、外場實機測試等多個階段,并經過各單位 C-V2X 專家的嚴格論證和充分討論后最終發布的。星云互聯為此次報告的發布協調并投入了總數超過 400 臺套的車路協同設備,及十余位 C-V2X 專家及軟件開發人員,設計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套測試軟硬件系統及自有通信協議。《報告》的面世體現了星云互聯與 C-V2X 工作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及各參與單位的緊密配合,并且得到了海淀區中關村科學城屬地各參與單位的大力支持與協作。
關于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京冀)示范區海淀基地:
示范區擁有全球第 1 條 V2X 潮汐開放試驗道路,占地面積 850 畝,道路規模為 800Km, 測試場地提供典型的交通環境:直行道路和交叉路口,支持真實交通場景下(高速 城市 郊區)的 C-V2X 大規模測試。在測試道路兩旁,架設高架桿和交通指揮燈,可用于裝配 RSU 等設備。
來源:雷鋒網新智駕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0835
以上內容轉載自雷鋒網新智駕,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