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5周年的專題上,我談在公社的成長,聊了《理想這點微光》。一晃,十周年專題又來了……這次,我們聊點面對中年的迷茫。
雖然從心態和心理感受上,我沒覺得自己要步入中年,但四舍五入后馬上要四字開頭的年紀,總會悄咪咪地冷笑一聲,提醒著我“你不是小年輕了”。打開記憶的倉庫,回看過往的故事,心態似乎有了新的變化……
總有一些離別不可避免,總有一些努力不該忽略。
一些遺憾
2012年的秋天,在神龍公司成立20周年的時候,我和公社的小伙伴們曾穿梭在神龍一工廠的廠區,用一周的時間深入到生產一線,采寫了《神龍本紀》的特刊。那是我入行以來第一次有機會在企業生產一線感受其內部運作的實際狀態。這次采訪讓我對“汽車行業的國企”有了深刻的印象,雖然神龍公司是中國成立最早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
今年的10月29日,神龍公司一工廠正式關閉。而5天前的10月24日,晚上8點半,當一輛白色的神龍富康駛上舞臺,盤旋了一圈之后就退出了舞臺,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富康出現的時間太短了。
就是在這個歷史車型回顧的環節里,我腦海里浮現最多的卻是2015年1月,東風標致品牌之夜上,全系車型亮相的畫面——偌大的舞臺即被設計成上下兩層,擺放上東風標致的全系車型和進口車型之后,依舊顯得擁擠。5年前單一個東風標致品牌就曾那樣的繁盛,5年后神龍的首屆汽車文化節,更像長久壓抑之后的那一聲爆發的吶喊,要像世界證明神龍心氣還在,決心還在……
幾乎整場發布會我都在自覺不自覺地給神龍的朋友們挑毛病,希望這些提醒能讓神龍更快地實現復蘇。畢竟過去10年在與神龍交流溝通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神龍人的熱切和頑強,也深深體會到他們無奈與固執。
東風雷諾的故事則簡短很多。從2016年2月武漢黃金口工業園區的東風雷諾工廠建成投產,到今年4月14日宣布重組,東風雷諾“停止品牌相關活動業務”,雷諾在中國退出乘用車業務,轉而專注于輕型商用車和電動車市場。而此前的2013年12月底,當我一邊寫東風雷諾成立的消息,一邊感嘆“終于來了”的時候,確確實實沒有想到故事的結局會來得這么快,結束方式會如此出乎意料。在東風雷諾的軌跡里,我似乎理解了市場的殘酷和“適應市場”的必要性了。
過往十年里,經歷過的遺憾遠不止這些,只不過兩段故事給我留下的情緒最為復雜、最為鮮明。還好,出現在這兩段故事里的人們,很多都還在汽車行業里繼續奮進著。
一些焦慮
從最初養成雜志記者一月5稿的寫稿節奏,到被逼迫著適應24小時出稿制,以實現向新媒體工作節奏的轉變,再到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經營業務,直到去年開始適應視頻化傳播方式轉變。這是我在公社十年工作職責的變換路徑,也是我更深入感知媒體這個行業的路徑。
當你經歷過雜志向新媒體的轉型,期間還順帶探索了網站的運行,之后再迎面撞上視頻傳播方式的崛起,相信我,你不會覺得這個轉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不了是把自己變得更為焦慮而已。
對我沖擊最大的工作職責轉變,應該是從記者到媒體銷售的思維轉變。從新聞理想到經營業績考核的價值觀轉換,來得生猛而粗糙。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學習和接觸媒體經營業務后,我就有幸認識到媒體生存的另一面——新聞理想不能當飯吃。雖然至今我都不能完全理解和認同進攻型的銷售思路,但并不妨礙我在一次次議價、催款的拉鋸中,在一個又一個項目的循環里,漸漸變得有“銅臭”味,逐漸感受到被業績壓力支配的焦灼感。
經營業績的帶來的焦慮是外在的,而內在的焦慮則來自越來越壯大的團隊。
與工作年限一同增長的,還有在辦公室里要承擔起的責任。從小白時期的單兵作戰,到學會融入團隊,再到構建一個團結有溫度的團隊……承擔更多的責任本身不會產生更多的焦慮。但隨著公社小伙伴隊伍的壯大,十年里積累下來的一些經驗正在面臨失效,如何讓更大的團隊維持高效的運作效率,逐漸成為了一個新的焦慮來源點。
寫稿的水平可以經年累月靠“寫”來提升,而團隊效率管理這種事情就沒有寫稿來得簡單了。公社從不足10人小團隊到現在接近40人的規模,一些習以為常的觀點正在經受沖擊,以前的一些管理方式也逐漸被棄用。更多年輕的同事加入到公社,為公社帶來了更多元的價值觀。但如何讓新老觀念更好的融合,這個問題依舊沒找到高分的答案。
一些反思
十年前,當我在出租房里熬夜憋著一篇篇稿件的時候,無論如何想不到十年后,我承受的最大焦慮居然是來自經營目標;五年前我還興致勃勃地給新來的同事討論新聞理想對干媒體這行的重要性。而在這魔幻的2020年還未接近終點的時候,我已經在會議室里拍著桌子罵了好多遍公社的小伙伴們了……沒有一次是因為經營業績,絕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因為團隊效率。似乎,我正在從一個理想主義的愣頭青,向現實主義的暴躁中年人過度。當下的我對“現實主義”并不反感,對“暴躁”有著一些困惑,對“中年”有著一些莫名的恐懼。
?
現實主義是十年滬飄對我的改造結果。中年本身也沒啥可怕的,讓人感到害怕的是“暴躁中年”,雖然對我來說它要比“油膩中年”好上一萬倍。
暴躁的根源可能是焦慮的疊加,可能是處事方式的粗暴,也有可能只是對現狀的不滿。一個個順利執行的方案可以舒緩焦慮;提升思考格局、轉換心態能改善處事方式,而對現狀的不滿可以成為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
即便2020可能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即便媒體這個行業的變革要遠遠大于過去的十年,但這個行業擁有會有值得期待的故事。
面向下一個十年,現在就認慫?不可能!
文/趙威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290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