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公社2年多了,確切地說是2年5個月零11天……
兩年前,5月21日,周一,我特意換上新買的衣服,為自己更換了微信頭像,并在朋友圈發文說:“開啟新的篇章”,還入鄉隨俗煞有介事地給自己起了個說唱風格的英文名Young Chaos,寓意在這混沌的世界中永遠保持年輕,永遠保持初心。
“日拱一卒”
那時剛過520,周老師特地為公社的每一位成員都準備了一朵玫瑰花,當然也包括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新人。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收到鮮花,也是參加工作后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的善意,而這朵玫瑰也讓我對公社有了第一印象,熱烈而真摯,心里想著:原來是一群可愛的人啊。
三天后,我寫下了在公社的第一篇文章《20年之后汽車銷量只有現在的1/10?》,講的是共享出行對于傳統汽車產業的沖擊,我開始用自己稚嫩的眼光去看待這個波瀾壯闊的汽車行業。“新四化”這個在日后被無數次反復提及的詞,也在彼時讓懵懵懂懂的我隱約感覺到,一個正在努力轉變社會角色的我,轉身遇見的是一個正在經歷巨變的時代。
老板衛老師平日里很忙,在公司很難看見他的身影,但他總是會如期出現在周一早上的例會上,語重心長地跟我們說,“市場轉型,對于每一個汽車媒體人來說,都是幸運的。”是的,轉型意味著變化,變化就絕不缺新聞,能夠成為浪潮下的記錄者,對于任何一個新聞人而言都是一件值得高興且自豪的事兒。
但市場轉型,對于每一個汽車媒體人來說,也是不幸的。不斷演變的新格局、新技術、新思維就像一個同行奔跑的人,稍微一不留神,已是被它遠遠地甩在身后。我能做得就只能是在后面,一邊不停地完善著對于這個市場的基本認知,一邊馬不停蹄地追趕時代前行的腳步。
起初,我是好奇的。一個汽車小白誤打誤撞進入博大精深的汽車行業無異于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人生中的一切從未如此之新。哪怕當時加班熬夜的時間越來越長,也越來越頻繁,日拱一卒,我卻既有探索的喜悅,亦能收獲難得的成就感。
還記得,《吉利的焦慮和博越的夢想》是我頭一次在辦公室里通宵寫下的稿子,衛老師在會上說:“能打85分了”,我嘴上說著達不到,心里卻是樂開了花。
“打撈自己”
可漸漸地,公社亦如汽車行業一樣,新舊時代開始更迭,那群可愛的人中有人離去了。原先我那好奇心,在日益增加的壓力之下,跟隨著行業的突然下行,也向著焦慮轉變。
孫老師是那段動蕩的歲月中最后一個離開的。我倆幾乎同時入職,她比我早一個星期。離開前的那兩個月里,孫老師的情緒很低落,往往在編輯部樓下靠窗的角落里一坐就是一整天,一言不發,仿佛身處在另外一片空間。
離開前一個星期,她哭著對我說:“我想寫,但是不會寫,寫不了。”我能理解她,有多少個夜晚我也曾這樣迷茫掙扎過。
在那些個通宵寫稿的日子,我租住在公司附近一個不過十多平米的小隔間里。晚上寫累了便帶上耳機,打開音樂,用迷幻的Trap讓自己暫時地忘卻,好吧,我承認,忘卻是一個經過修飾的詞藻,更多的是逃避,逃避眼下種種的不快與焦躁。我也會用節奏鮮明的Boombap幫助自己思考,善意地提醒自己Talk something real。
有時,我會望著慘白的天花板,心情突然跌到谷底,整個人就像是被推入深海,就這么一直沉了下去,失落而又絕望。過了很久,才能長舒一口氣,算是把自己打撈了回來。
有時,看著一篇又一篇甩過來的稿子,煩躁占據內心,不由得想著:“糊弄一下過去算了,何必讓自己這么累呢?”但不知怎么的,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構筑起一道心墻,讓我沒辦法去心安理得地糊弄交差。
“認清你自己”
王爾德在《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里說:“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我并不覺得自己可以稱得上是那個仰望星空的人,同時我也不覺得我身處在陰溝里,最起碼陰溝里不會出現各地的美景美食與高檔酒店。
對我來說,出差有時候是一次逃離的機會,仿佛只要我不身處上海,那些莫名其妙的焦慮就會離我而去一樣。
算起來,我接到的第一個正式出差任務是來公社的一個月之后,去參見北京BJ40 PLUS的區域上市發布會,那是我頭一次感受到作為“媒體老師”的魅力,仿佛所有的正常需求公關團隊都會左一句“老師”右一句“老師”中被盡力滿足。
但隨著時間慢慢推移,我逐漸意識到,所謂的“媒體老師”是一份很“危險”的工作。它連接的何止是廠家與消費者,更是兩個與眾不同的世界。一個世界里,大部分人都只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文字工作者;另一個世界里,有人又會自帶濾鏡,出入各種高端場所,沉浸在繁華的幻像中。
來回兩個世界的穿梭是容易產生錯覺的,使得看不清前路,認不清自己。
去年9月,我們第一次來到德國參加最后一屆法蘭克福車展。歐洲獨特的人文風貌令人神往,同行的周老師警醒道:“記住,我們出差的第一要務永遠是工作。”
回家聚會時,在很多朋友眼中,似乎我這個“媒體老師”的所有工作就是游遍千山萬水,我很難和他們解釋清楚這份看似體面的工作背后是多少個不眠不休的夜晚。
有的時候,我安慰自己說,保持焦慮的好處就是能夠認清認知自己的狀態,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讓焦慮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前行的推動。
事實上,現在公社也在行業的轉型中焦慮地摸索著新媒體視頻業務的方向。老實說,視頻并不是我們所擅長的領域,但公社正在不斷嘗試著突破口。而我也正努力沖破焦慮的包圍,在新領域中找尋到久違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從第一部紀錄片的撰稿,到第一支視頻的拍攝,蹣跚起步,慢慢學起……
?
不久前,我將頭發染成了黃色,一方面是想讓自己換個造型重新出發,另一方面也想提醒自己,無論何時,自己都是個黃毛小子,要以年輕的心態,在行業的大潮中,謙卑地學習與記錄。
2017年,畢業前的最后一晚,宿舍六人躺在床上沉默不語,下鋪的銘哥突然開口問我:“超哥,學了四年新聞,你真打算去做這行啊?”我愣了一下,思忖了片刻后回答道:“應該吧,不然當初為什么要來學新聞呢?”
文/羅超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290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