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電氣化浪潮,汽車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觸電”,其中混合動力扮演了承上啟下的角色。有趣的是,各大車企的混動技術路線有所不同,歐系品牌積極踐行插混(PHEV)戰略,日系品牌則將主要精力放在油混(HEV)領域。插電混動汽車帶有大容量電池組,需要在燃油車動力總成基礎上進行大幅改造,成本居高不下。正因如此,車企更樂意將插混車型打造成高階動力版本,其昂貴售價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不過最近情況有所轉變,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擴充插混產品線,推出更加親民的PHEV車型,而寶馬正是一個典型代表。
日前,寶馬正式發布了320e和520e,這標志著藍天白云品牌首次推出入門級20e插混系統。隨著新車的加入,3系和5系的插混產品矩陣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價格門檻也有所降低。身價下探,尾標縮水,兩款20e新車能否配得上BMW的運動形象?我們不妨從2.0T插混系統說起。
20e插電混動系統應用了第四代eDrive電驅動技術,主要組成部件包括發動機、電動機、動力電池和電控裝置。這是一套典型的P2架構混動,電動機整合在變速箱動力輸入端,發動機和電動機的連接通過離合器控制,以此實現混合驅動或純電驅動。在發動機和電動機的配合下,綜合最大功率達到了150kW(204馬力),油耗和能耗表現也十分出色。20e暫時只提供后輪驅動方案,若想同時領略eDrive和xDrive的魅力,只好選擇30e或45e車型。
相比30e插混系統,20e沒有在內燃機部分大動干戈,口碑頗佳的2.0T B48發動機得以保留,只是峰值輸出略有調整,最大功率降低了15kW(21馬力)。320e/520e的電動機峰值輸出完全相同,83kW(113馬力)的最大功率與330e相同,略高于530e。電動機彌補了發動機的低扭缺憾,動力響應再上一個臺階,中低速行駛更顯輕盈。除此之外,電動機能夠實現更精致的扭矩控制,這對平順性是個好消息。
歐洲流派的插混系統像是在內燃機基礎上做加法,因此增重不可避免。以3系為例,320e的整備質量較320i增加了270kg,相當于3-4個成年人的體重。因此,320e的極限動力表現反而不如賬面參數更低的320i,0-100km/h加速時間多出0.5s。
在P2混動車型上使用舊版本變速箱,寶馬絕非獨家,許多歐洲廠商也采用了相同策略。由于電動機整合在變速箱內,且機艙空間十分緊湊,所以齒比范圍或擋位數量經常要作出犧牲。8HP45曾經是N20發動機的搭檔,齒比范圍為7.1;8HP50出現在B48時代,齒比范圍提升至7.8;現今主流的8HP51與B48TU匹配,擁有高達8.2的齒比范圍。
從PHEV系統的設計需求出發,8HP45已經能夠滿足主要性能目標,更小的體積有利于容納電動機。類似案例還出現在大眾集團的部分產品上,例如邁騰GTE(參數|詢價)沒有采用最新的7擋雙離合變速箱(DQ381),替代品是基于DQ250改造而來的DQ400e型6擋雙離合變速箱。
按照WLTP工況,320e和520e分別可實現48-57km和41-55km的純電續航里程,旅行版車型則稍有差異。值得一提的是,華晨寶馬535Le配備了容量更大的電池組(17.7kWh),純電續航里程達95km(NEDC工況),明顯優于海外版5系PHEV。
編輯點評:320e和520e的發布,標志著寶馬將繼續深耕插電混動市場。值得肯定的是,20e插混系統只是適度降低了動力,硬件層面并無明顯變化。根據官方預測,2021年寶馬電氣化車型銷量有望實現50%左右的同比增長,增量接近10萬輛。可以預期的是,定位下探的20e系列將為此作出重要貢獻。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胡劭顏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7049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