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沒有想到有一天富士康將生產汽車。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能夠走到現在是因為抓住了IT市場快速崛起,時至今日,當手機制造商蘋果、小米被爆進軍智能汽車市場之時,富士康也坐不住了。
本周六,富士康旗艦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HaiPrecisionIndustryCo.)董事長劉揚偉在位于臺北郊區的公司總部對采訪的媒體表示,“富士康將基于全新的MIH平臺為基礎推出三款新車。”
這標志著富士康在智能汽車領域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據悉,富士康三款新車將在今年第四季度亮相,其中兩款車型為乘用車,一款為電動巴士。
這三款新車都將在臺灣設計,未來將在不局限于臺灣市場進行銷售,包括中國大陸。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在制造汽車上不會推出全新的品牌,更多的是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
富士康造車終究還是代工廠模式為主。
劉揚偉強調道稱,“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
在劉揚偉看來,“ICT產業大概會維持疫情后的這種態勢,居家就業帶來相關產業的興起,除了ICT產業,對臺灣來講下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就是EV。”
富士康第一款新車將在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共同發布MIH EV開放式電動車平臺進行研發制造,并率先使用2021年1月底發布第一代電動車開發者工具平臺EVKit。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首款「EV Kit」平臺可為系統開發者提供 Drive-by-wire 的車端平臺,此平臺將開放車端通訊讓開發者可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與動力系統上進行開發。
MIH走的是模塊化路線,主要提供給產品開發者一個主架構,并結合聯盟成員的專長來達到優勢互補、降低開發費用和加速開發時程。
據悉,開發者擁有「EV Kit」后,可參與聯盟討論與規格制訂,包含軸距、輪距、電池包、底盤懸架等都可以根據需求設定,以滿足SUV、轎車等多款車型產品。
此外,「EV Kit」也將提供 Level 4 以上自駕技術,當前,ADLINK、AutoCore 及 Tier IV 都已加入 MIH,并在自動駕駛不同層面上進行分工。
例如 ADLINK 提供硬體和通訊模組,AutoCore 提供計算平臺設計方案,Tier IV 負責定義軟體應用層的功能需求。
與此同時,富士康還發布信息稱,2025年將是電動車的關鍵之年,計劃在2025-2027年拿下全球電動車10%市占率,也就是約300萬輛。
對于這一判斷,劉揚偉認為,2025年到2027年間,全球電動汽車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000萬輛,2025年是電動車商機關鍵之年。
在此次采訪中,他認為電動車商機關鍵之年將提前到2024年。
他說,“我對電動車今年的進展持續看好。”
現在看來,鴻海精密全球10%的市占率的目標并沒有改變,相反,這一數字還將增加。
盡管富士康在汽車領域數據表現突出,但劉揚偉預計富士康的電動汽車相關業務要到2023年才能開始對集團的整體營收做出明顯貢獻。
劉揚偉透露,“截至今天為止,MIH電動車平臺聯盟已有736個會員(全球廠商)加入,預計3月,富士康將召開MIH會員大會,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跟會員溝通MIH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富士康加大了對芯片的投入,面對汽車芯片的短缺,劉揚偉稱,將會收購馬來西亞的一家8英寸的晶圓廠。
劉揚偉表示,“對于新的收購,還在持續努力中,可能會采取不同形式的合作,目前正在洽談中。”
劉揚偉判斷示,“持續的芯片短缺對公司主要客戶的影響有限,由于本季度通常是淡季,預計不會出現低谷。”
富士康這次之所以能如此確定在新能源行業的路線,或許與今年簽訂的幾個合作有著很大的關系。
1月4日,富士康科技集團、拜騰汽車以及南京經濟開發區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富士康將會為拜騰汽車提供制造工藝、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加速推進拜騰汽車旗下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工作。
1月13日,富士康科技又與吉利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整車、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
隨后在1月29日,吉利控股發布再次公告稱,與FF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技術支持和工程服務領域展開合作,并探討由吉利與富士康的合資公司提供代工服務的可能性。
劉揚偉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與初創公司法拉第未來(FaradayFuture)以及吉利討論電動車合作事宜。”
吉利-富士康代工FF正在快速推進中。
當然,富士康野心不止于此。
近日,自媒體《晚點Post》發布消息稱,其從多個信息源獲悉,小米已確定造車,并視其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
雖然小米在最新發布的公告中表示,本集團注意到近日若干媒體有關本集團擬進入電動汽車制造行業的報道。本集團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并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本集團就電動汽車制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小米真邁入智能汽車領域,這對于富士康來說是個機會。
當前,汽車智能正處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當互聯網公司賦予汽車一定的生態能力以及軟件算法之后,整車制造不再向傳統汽車一樣重要。
流水線式的汽車制造由富士康代工或許是一種新選擇。
就像富士康代工蘋果手機一樣。
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富士康不僅希望借此賽道完成轉型,也希望能獲得老合作伙伴蘋果的認可,在汽車領域展開新的合作。
從傳統汽車到新勢力造車再到互聯網造車,智能汽車正在經歷新的一輪變革,或許顛覆掉傳統汽車行業的力量將來自消費電子。
來源:AutoR智駕
作者:子晨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8448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R智駕,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