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貿易報2021年3月5日
作者:Franz Hubik
編譯者:劉曉毅博士
圖1 戴姆勒斯圖加特的電動汽車生產線
戴姆勒正在推動向電動出行(E-Mobilit?t)的轉型。在總部斯圖加特(Untertürkheim區)將更多地生產電池和電驅動單元了,這樣,也將有部分工作崗位丟失。
136年前,Gottlieb Daimler(戴姆勒)和Wilhelm Maybach (邁巴赫)兩人在位于斯圖Bad Cannstatt區的一個花園小房屋里開發出了一個“座鐘(Standuhr)”,從這個單杠發動機開始,誕生了一個世界級的企業集團,至今梅賽德斯制造商在離這個花園小房屋不遠之處依然生產傳統的內燃發動機,它的產量在未來幾年將大規模減少。
其原因是: 戴姆勒將要在它的發源地斯圖加特市Untertürkheim區, 擁有18500員工的工廠,盡快地轉型為電動生產基地(Elektro-Campus),具體是將這個最重要的內燃發動機生產基地改為生產電池,電驅動和軸,以及電機三個技術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計劃為這個轉型投資數億歐元”,戴姆勒這周五發布道。Untertürkheim工廠將樹立“電氣化優先(electric first)”的旗幟。
戴姆勒將加強從一個硬件提供者向軟件企業的轉變,并在電動出行成為領先企業,相對應的燃油汽車將成為過時模式。依據貿易報的信息戴姆勒可能比原計劃更早得多的時間點與燃油發動機告別。
這樣也使燃油發動機的生產基地倍感壓力,尤其在戴姆勒CEO Ola K?llenius令下,同時正在實施降本增效項目, 降低固定成本的情況下,至2025年,全球300000員工中將減少20000個工作崗位,柏林的發動機廠將變為數字化基地。
在斯圖Untertürkheim區除了建立兩個電池組裝線外, 還要增加新的測試平臺, 一個試制線,一個“安全實驗室(Saftety Lab)”, 以及一個小批量鋰電池電芯生產線, 都坐落在梅賽德斯-奔馳最大的動力總成工廠里, 下一代的電機也將在這里生產, 2024年起, 也將生產電驅動的其它部件(eATS), 產量將是原計劃的兩倍。
同時,生產傳統柴油、汽油發動機的生產深度和產量將“逐步減少”,戴姆勒解釋道。例如,生產曲軸的部分產量將搬遷至波蘭, 并取消了在斯圖的小規模4缸發動機生產線,為此,管理層已經和工會達成一致。
最壞情況是在斯圖Untertürkheim區的18500員工,將有4000工作崗位取消。“實現逐步人員減少與燃油發動機生產減少同步”,戴姆勒解釋道。
但是在未來數年,企業在總部工廠要減少多少人員還不清楚,有可能是四位數的數字,因為電動部件的制造比燃油的要簡單得多,所以需要考慮到。
“實施結構性改革具體細節需要在未來幾周和工會(員工代表)協商、討論出來”,戴姆勒解釋道,最優先考慮的是能夠社會兼容(sozialvertr?glich)實施, 因此,至2029年底,所有員工不會因為企業經營原因而被解雇。減員只能通過志愿、補償費、提前退休方式執行。
“建立一個電池、電芯、電驅動技術的生產基地, 我們強調了未來聚焦“電氣化(Elektrifizierung)””,廠長Frank Dei?解釋道。他的目標清晰:“最重要的前提是在未來驅動系統上領軍”。
工會主席Michael H?berle也表示滿意,“通過協商的整體方案使我們持續地在電動出行聚焦,順應技術發展,同時也使我們在傳統驅動上可以作業”。
這個協商結果是通過數月的談判得到的,據工會所說,這次從2020年9月開始的談判是從未有過的困難,管理層多次批評工會的阻礙姿態,相對應地,工會努力得到盡可能保留更多工作崗位的承若。這次談判結果,就是嘗試循序漸進地、同時能夠盡可能快地減少燃油發動機的生產,增加電驅動的生產。
編譯者 劉曉毅博士(觀昱機電技術(costkey-solutions.com)創始人、CEO),德國戴姆勒集團(奔馳汽車)20多年新生產工藝、整車企劃(含新能源汽車)和成本工程;德國物理學家獎獲得者;工信部“長風計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庫專家;長城汽車技術中心高層技術管理;工信出版集團“國之重器出版工程”重點圖書《制造企業的成本工程體系》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研究生企業導師;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客座教授。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劉曉毅博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4139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