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點半,深圳市發改委將在會展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5·26”特大交通事故車輛質量鑒定結果。專家組稱,事故中e6電動車電池并沒有爆炸痕跡,兩次嚴重撞擊給車內人員造成致命性傷害,e6電動車總體未發現設計缺陷。
專家組報告稱,根據實驗結果,起火原因為電池破損或短路、高壓配電箱的高壓線路與車體間形成電弧,引燃內飾。雖亦有部分電池被引燃,但事故中,電池無爆炸跡象。
車禍追溯到三個多月前,5月26日,深圳街頭發生一起出租車被追尾后起火的重大交通事故,導致車內三人當場死亡,而這輛車正是比亞迪頭發比亞迪投放出租車市場的純電動汽車e6。
這是e6電動出租車在深圳大規模運營兩年多來,第一次在事故中起火燃燒,車禍引發了災難性的蝴蝶效應,出于對電動車安全性的擔心和恐慌,事發后兩天,比亞迪A股、港股齊齊暴跌,A股一度跌停,最高市值蒸發了57億元人民幣。
車禍發生后三天,比亞迪曾發表公告稱:”比亞迪e6搭載電池經過國家權威部門,做過擠壓測試、電池模塊50%變形后,并沒有發生起火燃燒,符合國家標準。”公告發出當天,比亞迪A股、港股略有回升,但仍未完全恢復。
今日,比亞迪再次召開媒體說明會,據悉,此次報告由深圳質量計量研究院組織,13名廣東內外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實施。其中,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簡稱深圳質檢院)是依法經上級質監主管部門授權組織質量鑒定工作,13名專家中,包涵了廣東省內專家3名,省外專家10名。專家們分別來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廣東省消防總隊、北方車輛研究所、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等技術機構。
專家組發言人吳志新表示,經過兩個多月的分析,查看大量的事故影像資料、多次實地考察事故現場和出事車輛,根據收集的交警錄像和反復仿真實驗,結果顯示,e6乘客的姿態和安全帶狀態,與現場法醫尸檢報告吻合。車內人員的致命原因為機械傷害。
”出事車輛E6在三秒內經歷兩次極其嚴重的撞擊,先被左后方GTR以18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莊轉180度,后在滑行中尾部與路邊大樹發生嚴重的‘柱碰撞’,大樹撞進車中一米。車內三名乘員遭受的機械傷害程度嚴重超出人體承受極限,這是人員所受的致命傷。” 吳志新說。
對于業界最為關心的電池組安全問題,專家組稱,事故中,該車動力電全部96節單體電池中72節未起火燃燒;參與燃燒的24節電池也沒有發生爆炸。至于監控錄像中聽到的十二次響聲,是電池安全閥破裂打開以及救援人員砸玻璃的聲音,并非爆炸聲。
據了解,當前鋰電池大致分為磷酸鐵鋰電池和錳酸鋰電池兩種。比亞迪采用前者,就是看中其自身穩定、安全性遠高于其他鋰電池正極材料,故稱之為”鐵電池”。但有專家指出,鋰電池技術并未完全成熟,無論哪種,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
另外,國內并沒有針對電動車安全碰撞標準的法規出臺,比亞迪稱,五月公告中出示的檢測結果是參照美國標準,用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進行正碰、側碰、后碰。而國內大多數電動車企業則按汽車標準進行檢查,速度為每小時50公里。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騰訊財經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436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