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安徽省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虞愛華與比亞迪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展開關于推動全面戰略合作的商談,并將于8月底開工建設有關項目。
省委書記李錦斌在本次座談時表示,“希望雙方繼續深化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刀片電池、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場景應用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助力安徽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然而有關項目具體是什么?這個問題在官方資料中目前沒有具體的答案。
但我們可以從其他地方找到雙方合作的一些線索。在去年12 月,比亞迪與安徽省蚌埠市政府就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展開合作,并舉行了簽約儀式。在這個項目上,比亞迪總投資60億。
另據東方財富網中“比亞迪吧”里的消息稱,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大巴將落戶長豐下塘,8月開建。
在這篇帖子中,發帖人表示,依托合肥清廉高效的營商環境,也看中合肥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突飛猛進,以及合肥懂產業懂技術的強大優勢,比亞迪確定最后選擇在合肥,定居在長豐縣下塘鎮布局新廠。以后合肥可能還會有比亞迪的公交車行駛合肥大街小巷。
從這兩則消息中,我們可以雖不確定,但可以大膽地推測,蚌埠與合肥同在安徽省,比亞迪應不會在同一個省份不同市區重復花巨資,用以投資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比亞迪與合肥可能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大巴的應用上達成合作。
現如今,這種車企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遍地開花,而其合作是雙方為共生共贏進行的選擇。車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時為地方政府完善其產業集群,使汽車產業及相關產業在同一地區大量集聚,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為地方政府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正如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所說,“對于一個企業,最好的支持就是去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集群,因為產業集群會帶來人才聚集,帶來產業鏈、供應鏈聚集,帶來市場聚集。”
比亞迪與合肥,一個是全球首個新能源車交付數量達到100萬輛的品牌,一個是最牛投資機構,兩者的強強聯合不是為了簡單的“1+1=2”,而是通過雙方的合作加大產業集聚效應,借溝通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多種方式,來達到降低成本等作用,進而實現優勢互補。
為完善汽車行業相關產業鏈,合肥進行了扶持京東方上位、搶救瀕危的蔚來等一系列投資。而這些企業能夠被救于水火之中,離不開合肥在資金上的大力支援。
在這一過程當中,合肥在政策上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安徽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草案)》的頒布,對公眾參與機制、建立決策容錯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優化了決策機制;《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發布,更是明確了合肥要建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全國新能源汽車之都。
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合肥的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完善,合肥也得以“屌絲逆襲”成新能源汽車之都。據不完全統計,合肥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等的完整產業鏈也已形成。而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加速了產業間的跨界融合,給車企的發展提供極大的支持。
近年來,合肥一直在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強化自身產業鏈的優勢,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目前,合肥集聚了蔚來、江淮、長安等120余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并在今年1-5月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產量2.4倍的同比增長,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
完整的產業鏈、政策,是合肥讓這些車企看重的地方,而這些公司在技術、研發等方面的長處,也是合肥看中的。
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不僅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頭部車企,還是國內鋰電池、功率半導體、新型軌道等行業的龍頭企業;研發上,比亞迪累計專利超23500件,且是全球唯一掌握三電核心技術、整車制造核心技術的車企。
比亞迪落戶合肥, 顯露出了產業集聚效應。而這一效應加速了產業間的融合,并為車企與地方政府的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使產業發展更加科學、產業布局更加合理,成為車企提高產業效率的加速器。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劉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130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