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變種德爾塔病毒突然來襲,讓各大車企均猝不及防地取消了很多線下發布會和活動。
比如說比亞迪的e平臺3.0發布會,理想汽車港股上市發布會、嵐圖的用戶之夜,都要么被推遲,要么把活動形式改為了線上。
有意思的是,在被德爾塔病毒“關門”之前,第一電動參與的最近3場發布會,都不是大家熟悉的主流車企,但他們卻都和自動駕駛戚戚相關。
第一場,是一家叫“地平線”的企業在上海召開的發布會。
在這場發布會中,作為中國初創公司的地平線展示了征程5芯片,單顆可提供128TOPS的算力,功耗可低至30W,因為這一參數理論上可以支持L4級別的自動駕駛,可以說地平線已經走到了整個自動駕駛芯片、解決方案領域靠前的位置。當晚的發布會也邀請了包括長安、上汽、理想、哪吒等很多車企核心高層參加,且他們均表示出了采購的合作意愿。
——在很多人至今尚不相信、沒有體驗過的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有創業公司打造出了不輸給外企的產品,并獲得了很多主機廠的支持。
第二場發布會是稍早一些的上汽集團剝離了自己的軟件中心,并命名為“零束”。
在這場發布會中,上汽零束公布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一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軟件公司,將獨立運作自動駕駛、軟件架構等方面的應用,其中自動駕駛是重中之重。
——在很多人至今尚不相信、沒有體驗過的自動駕駛領域,傳統的大企業們即便不急于快速投入產品,但不甘于落后的它們,也在內部展開了孵化。
第三場發布會,則是來自一個99%的人都完全不知曉的品牌——羅德與施瓦茨(RS)。
這是家生產測試儀器的企業,企業名稱來源于德文的翻譯,其中施瓦茨=Schwarz,既是姓名,也可用作“黑色”的意思。別看名字奇奇怪怪,但它確實是一家老牌企業。
當看到“測試”倆字的時候可能大多數人會覺得無關痛癢,但其實很多車企會搭建一個專門的測試團隊,而這個團隊的目標主要有兩個:
站在研發領域角度做測試;驗證設計符合性;功能性能實現。
站在用戶使用角度做測試;擴大車輛使用的廣度和深度;驗證設計。
可以說,如果沒有測試團隊,任何車企都無法交付出一臺好產品,就連自動駕駛這件事上,也同樣需要測試——在面對無數種道路情況,無數種可能性的情況下,原先工程師們只能用人肉測試的方法去一點一點的測試,而現在羅德與施瓦茨(RS)為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提供了一個可以模擬出毫米波雷達成像的儀器,讓工程師們的測試可以足不出戶,極大提高了自動駕駛研發的效率。
——在很多人至今尚不相信、沒有體驗過的自動駕駛領域,像羅德與施瓦茨(RS)這樣傳統測試行業里的“隱形冠軍”,也開始涉足了自動駕駛領域。
很顯然自動駕駛的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所有汽車行業的人都意識到了,如果不能在這個全新領域中站穩腳跟,那么就意味著未來可能會被淘汰。
正如上汽董事長陳虹對外界表達了不能沒有“靈魂”一樣,自動駕駛是未來汽車靈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目前這個靈魂的表現,似乎給人一種“外來和尚更會念經”的感覺——目前在量產車上提供自動輔助駕駛產品的企業中,表現好的幾乎全是新勢力,或者是有一定新勢力基因的企業,例如在新勢力三強里,小鵬有NGP,蔚來有NOP,理想之前自動駕駛不太行,但最近有個車主發布了一段“躺平”自動駕駛的視頻,雖然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也說明了理想汽車在自動輔助駕駛這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就更不用說了,這家100%獨資的車企,在美國本土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新勢力,前些陣子拜登開的一次會議中,馬斯克甚至沒有被邀請去參加。(因為參與的都是美國傳統車企)
即便在自動駕駛領域有些掉隊的新勢力威馬汽車,在W6上也給出了車道居中輔助+打燈變道的功能,打燈變道這個功能在比亞迪漢上甚至是沒有的,事實上除了新勢力之外,傳統品牌能實現打燈變道這個L2+自動駕駛最基礎功能的屈指可數。
而前一陣子放出市區全自動駕駛視頻的極狐,盡管是北汽旗下品牌,但實際造車的是麥格納,演示的這套自動駕駛系統也是由華為開發的,也是妥妥的新勢力。
或許是因為追求穩妥,或許是技術真的跟不上,總之原來的老牌車企們,難道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真的要步步落后了嗎?
答案是不一定。
上汽集團推出過一個全新的品牌——智己汽車。
最近智己發布了一支市區自動駕駛的視頻,在這個視頻中智己的表現還是可以的:無保護左轉、避讓路邊障礙物等項目都非常順利的完成。光看這個視頻的話,你可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畢竟極狐之前就發過一個類似的視頻。
但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這臺智己車上并沒有激光雷達。
這就很厲害了:
在這個視頻里,左轉是所有自動駕駛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和右轉不同的是,左轉最難的地方在于,它需要考慮對向的來車,并在這種情況下要計算對向來車是否會減速,以及判斷出“什么時候我先走”的問題——如果是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除非對向來車不多或者主動讓行,否則自動駕駛的車輛就需要和人類駕駛員一起進行博弈,而這種博弈的結果并不確定。
這部分從視頻來看,智己是可以做到的。
不過比起成功左轉,真正的亮點在于,一方面這臺智己據官方說是不帶激光雷達的,因此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左轉,我認為是很不容易的,畢竟同樣是依靠視覺+雷達的小鵬市區NGP目前尚未開放,雖然我們暫時無法判斷最終交付到用戶手里的量產版車型是否能直接開放市區自動駕駛的功能,但毋庸置疑的是從左轉的例子來看,智己在自動駕駛領域確實追上了新勢力。
另一方面是:用某位大佬的話說,其實市區自動駕駛并不難。因為對于代碼而言,如果單純為了實現“市區自動駕駛”而不考慮舒適的話,那么大可以把自動駕駛代碼寫成有任何問題直接急剎車,這種有一點不確定性就直接剎停的方式,可以100%保證安全,但并不能真正投入到使用中。
而在視頻里智己的表現,也考慮到了乘坐者本身的感受。
說白了就是,真正好用的自動駕駛,不光要準確判斷,而且還要能夠讓乘坐者不會感到難受,并且讓其他的交通參與者理解、配合。
舉個最常見的場景,那就是在一些機動車非機動車不分隔開的道路上,經常會有非機動車(例如外賣小哥)為了超車突然切入機動車道的情況,在這種場景下,最簡單的算法是直接剎停,這樣可以100%保證安全,但體驗并不是很好。
好一點的做法是會和人類駕駛一樣,會讓車稍微向左偏移一點行駛,在避讓結束后恢復居中行駛,這樣雖然在通行效率上似乎不高,但在99.99%的交通參與者為人類的時候,這個細節不但可以加強乘坐者的安全感,而且對于其他交通參與者來說,由于這樣做起來行為上更像人類在駕駛,反而才是最安全的,因為別人可以準確預測你的行動,從而做出相應的配合。
這個過程中,智己不僅更像人類駕駛,而且還做到了0接管——對于旁人來說,這臺自動駕駛的車,可能和其他有人駕駛的車沒什么不同。
除了左轉之外,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在狹窄的道路里,旁邊行人、電瓶車或汽車突然插入車道時,智己不會直接剎停,也不會因為“預判距離足夠”而保持速度不變,而是像人類駕駛一樣,會先適當減速,以避免可能存在的風險。
我測試過很多自動輔助駕駛的車輛,大多數品牌在面對類似場景的時候,都能感受到“機器的無情”——機器會計算出以當前速度繼續行駛并無危險,例如在類似的場景里,華為智駕在遇到外賣小哥從右側駛入機動車道橫穿馬路時,就沒有明顯的減速。
這里并不是說華為的不如智己。
因為機器的判斷是準確的,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不減速肯定沒問題,但這并不符合人類的駕駛習慣,一方面會引起乘坐者的不適感,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機器過于冷靜不像人類,反而會讓其他的交通參與者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增加引發事故的風險。
智己在這個細節上,做的的確更好一些。
除了上面的細節之外,智己還有一個很像人類駕駛的地方,那就是在前車等待紅綠燈的擁堵狀態下,會智能縮短跟車距離,更接近于人跟車的狀態。
這個狀態一方面同樣是給予了乘坐者更大的安全感(車速快的時候,和前車距離大一些,車速慢的時候,和前車距離小一些),另一方面,則也是因為更像人類的駕駛,從而讓其他交通參與者能夠理解、配合,從而降低事故的風險。
從這段視頻中我們可以發現,智己汽車作為上汽旗下的品牌,在自動駕駛上做到的水平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雖然還不是量產車,但是根據官方的說法,這一套系統并沒有使用激光雷達,在市區能有這樣的“0接管”表現其實是非常讓人意外的。
因為在這種市區能做到0接管,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策劃和安排,那么就意味著這套自動駕駛系統有著相當高的可靠性。
這樣就不得不讓人期待,當智己日后搭載上激光雷達時,自動駕駛水平會有多大的提升。
對了,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一個細節是,智己的IM AD開創性打造出人與系統間的“信任增強”溝通能力,這個產品的確是一個創新,結合多維感知信息和全方位動態預測技術,讓每一次接管都可預測,為智能駕駛系統定下“一看就懂”的人性化體驗標準。
說白了就是智己汽車會根據不同的路況,告訴駕駛者當前自動駕駛功能的“可靠性”,當可靠性最高的時候,就意味著當前路況可以實現0接管,我們可以放手,當可靠性很低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要做好隨時接管的準備。
一旦給了駕駛者合理的預期,那么智己的這套系統會變的更為可靠。
智己汽車這次視頻的展現,其實不僅僅是這個品牌對自身實力的一種展現,因為對于行業來說其實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這意味著并非只有擅長軟件的互聯網造車才能做好自動駕駛,作為上汽靈魂項目落地的智己汽車,同樣也可以做出絲毫不遜色的產品。
至少上汽確實拿出了智己證明了這一點。
更為難得可貴的是,這次智己真正用實際自動駕駛的表現+產品規劃讓我們徹底記住了它。
智己的特點是“完整交付+可升級性”。
在智己的產品規劃中,現有車型用的自動駕駛芯片和小鵬P7應該是同款,也沒有搭載激光雷達,在這個基礎上,智己把自動駕駛功能直接做到了新勢力多次OTA之后的水平,這就是“完整交付”。
而可升級性,則體現在了智己對產品的思考并沒有局限于當下的技術、成本限制,而是放在了一個更大的層面,傳統車企的傳統產品,是不會考慮到日后升級的可能性的,在升級方面,智己應該是目前考慮最周到的品牌之一——智己預留的升級空間應該是目前所有新能源車中最大的——不但可以加裝激光雷達,而且還能把自動駕駛芯片更換為算力更強的Orin X(500+TOPS)芯片。
這一點的重要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蔚來雖然擁有NOP,但是旗下SUV產品因為Mobileye芯片算力只有2.5TOPS,在其他配置依然尚可的情況下,已經進入了產品生命的末期。這意味著在汽車急速進化的時代里,智己L7這臺車的產品壽命會遠超同類產品。
這大概也是智己能夠賣到40萬+的底氣所在。
無論是自動駕駛產品,還是產品規劃本身,都能看出來,智己這家背靠上汽的新品牌,在智能化領域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頭。
很期待智己量產車的真正表現。
碼上入群 搶先試駕智己L7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劉澤竑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347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