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均勝電子(股票diamante:600699)發布2021年半年報。報告顯示,企業上半年實現整體營收約236.5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5.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7億元,同比增149.83%。其中,主營業務營收234億元,同比增15.7%。
均勝電子主營業務分行業、分產品、分地區情況(圖片來源:均勝電子財報)
三大核心要素助推業務增長,新增訂單334億元
2021 年上半年,全球汽車行業仍在艱難中前行。雖然主要國家已從新冠疫情中恢復,但變異病毒的出現和反復依然給汽車行業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此外,自 2020 年年底開始,全球性的芯片短缺開始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供應鏈體系,芯片供需關系的不穩定直接導致其價格陡增,并直接影響到供應鏈和整車廠的排產計劃。然而,在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均勝電子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均取得不錯的業績表現。其中,海外業務上半年營收達182.89億元,同比增長15.08%;國內業務半年營收達51.17億元,同比增17.97%。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大核心要素:
首先,供應鏈管理及生產管理方面的靈活性。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況下,為了提升全球供應鏈安全性,建設扁平化和多元化的供應鏈,均勝最大力度加強和主機廠的溝通和協作,調產不停產,短供不斷供,實現全球分料,并積極搶購市場稀缺現貨。此外,技術上尋求替代方案,在可獲得物料的前提下,通過技術手段使用替代物料。在生產管理方面,最大化實行柔性制造,換型調產,應做盡做,應用盡用。
其次,產品力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均勝在創新技術方面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數據顯示,均勝電子上半年研發經費約15.2億元。與此同時,公司還設立了均勝智能汽車技術研究院和均勝新能源研究院,以提升產品實力,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因順應市場趨勢,較早進行技術儲備,均勝電子近兩年在座艙電子、主動安全、智能車聯、新能源以及出行服務軟件等領域產品訂單量不斷攀升。
圖片來源:均勝電子
另外一點是,均勝電子在維護現有客戶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客戶尤其是國內客戶,利用本地化優勢和超級工廠戰略優勢,擴大國內市場,和自主品牌及新勢力品牌,如長安、長城、廣汽、吉利、蔚來、小鵬、理想等展開廣泛合作。
在高效靈活的發展戰略以及創新技術優勢等因素推動下,均勝新增訂單量不斷攀升,僅上半年就達到了約334億,其中,其中,汽車電子業務獲得 219 億元,汽車安全業務獲得 115億元。
汽車電子業務表現亮眼,生態鏈合作增強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業務的快速增長,過去幾年均勝電子一直在強力推進相關領域的資源投入和市場拓展,以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汽車電子業務不負眾望,從2020年至今一直表現亮眼。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汽車電子收入約60.6億元,同比增長43.49%;毛利率為18.03%,同比增長 4.24%。其中,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業務收入約 50.6 億元,新能源電控業務收入約10億元。
智能座艙業務方面,均勝電子敢于大膽突破,并積極展開行業合作,推動諸多創新技術快速商業化并贏得車企訂單。如近期均勝電子旗下均聯智行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均聯智行基于華為平臺能力,提供從域控制器、操作系統至應用層的軟硬件智能座艙完整解決方案,相關產品已獲國內某領先車企多款車型項目訂單。此外,均聯智行還將與黑芝麻智能攜手在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前瞻技術聯合預研及智能汽車平臺化等業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重點圍繞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開發與定制。
均勝與華為等建立戰略合作(圖片來源:均勝電子)
此外,均勝電子在一體化交互界面,觸屏應用,顯示單元和控制單元觸覺反饋,手勢識別等人機交互產品的關鍵技術上都擁有成熟的解決方案,目前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于了保時捷、大眾、寶馬、奔馳,福特,通用等全球主機廠以及吉利,廣汽等自主品牌車型。
智能駕駛業務方面,均勝電子已與激光雷達、自動駕駛仿真測試、芯片等智能駕駛上下游相關領域企業展開深度合作。目前著力 L2++至 L4 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和功能模塊的研發,預計在 2023 年初搭載量產。
新能源電控業務方面,目前均勝電子已具備 12V、48V、400V、800V 等全電壓系統的研發與制造能力。此外,隨著汽車電子模塊化、集成化和小型化的趨勢,均勝電子也正積極推進電控三合一技術(電池管理系統 BMS,車載充電機 OBC,電壓轉換器 DC/DC)。與此同時,還牽手高校構建產學研創新聯合體,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超級快充等功率電子研發。
圖片來源:均勝電子
汽車安全業務國內市場占有率提升
作為均勝電子主營業務,汽車安全主營收入約173 億元,同比增長 19.19%,毛利率為 11.42%,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隨著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汽車安全越來越受到整車廠和消費者的重視。當中,單車安全氣囊的個數隨著新車型的推出逐步上升。此外,隨著安全帶和方向盤電子化程度的提高,整車安全產品的單車價值也將持續提升,預計汽車安全產品的全球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210 億美元逐步提升至 300 億美元左右。這為均勝電子汽車安全業務帶來新的機遇,財報顯示,均勝電子將不斷提升綜合實力,預計在未來公司汽車安全業務市場份額將達到 40%。
圖片來源:均勝安全
在市場拓展方面,均勝汽車安全業務持續聚焦中國市場,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安全業務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已獲得長安、長城、廣汽、一汽、上汽、江淮、小鵬、蔚來等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品牌的訂單。
隱憂仍存
盡管2021年上半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從目前來看,風險和挑戰依然存在。
首先,新冠疫情反復,將持續影響整車廠商和零部件企業的經營和發展。
其次,芯片短缺問題尚未得到緩解,前不久馬來西亞疫情失控再度引發缺芯鏈式反應,部分車企不得不采取停產措施。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2021年全球汽車因缺芯導致的減產預測將超700萬輛,其中國內市場減產預測在100~150萬輛之間。Q3季度由于各主機廠計劃在下半年彌補H1生產缺口,或加劇恐慌性追加訂單及惡性競爭,芯片短缺情況預計將比Q2更為嚴重。并且因為馬來西亞、東南亞等關鍵區域的疫情反復,增加了芯片供需缺口,2021及2022上半年芯片供給仍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此外,從整體業務來看,均勝電子存在較強的營收能力,但凈利潤有待提升。由此來看,企業未來面臨的壓力依然不小。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任慧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456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