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通知消息,在業界激起了不小的浪花。該通知消息顯示,即日起騰訊計算機主體旗下所有APP不得新上架或更新新版本,各應用商店和分發平臺均須立即執行。
一時之間,關于騰訊“泄密”的論調,變得層出不窮起來。
事實上,說騰訊“泄密”,并沒有什么錯誤,尤其是在“尾大不掉”的APP違規獲取個人信息方面,騰訊系已經接連受到了相關通報。也正是因為騰訊系一而再,再而三的違規,才使得工信部將問題擺在了明面之上。
據央視新聞報道,工信部表示,今年以來,在工信部開展的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中,騰訊公司旗下9款產品存在違規行為,共計4批次被公開通報,違反了2021年信息通信業行風糾風相關要求。
而按照有關部署,工信部對騰訊公司采取了過渡性的行政指導措施,要求對于即將發布的App新產品,以及既有App產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經工信部組織技術檢測,檢測合格后正常上架。
換句話說,騰訊“求瓜得瓜”的操作或許也并不難理解。尤其是自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生效以來,監管部門加大了對各家企業的用戶數據合規監管之后,騰訊等掌握人們大量數據的互聯網企業,也需要確定出一個類似“閾值”的存在。
根據統計,在騰訊系接連被通報的4批次違規中,微信、企業微信、騰訊地圖、QQ音樂、全民K歌極速版、騰訊新聞、騰訊視頻、QQ閱讀、御龍在天9款產品顯然在列,而更久一些的時候,騰訊旗下的QQ同步助手、騰訊動漫、騰訊手機管家產品,也被通報過。
騰訊本身是不知道自家APP違規嗎?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不過,現在顯而易見的是,騰訊的“拖”字訣,最終令其迎來了工信部的過渡性行政指導。而后的市場監管,也將會以此為范本,變得愈加清明起來。
根據業界的討論得知,已經有不少公司將“主要陣地”轉移到了其他地方,尤其是涉及一些敏感項目、敏感企業時,相關交流溝通要么轉到了釘釘,要么就是遷移到了自家的交流APP。
而關于本次工信部的監管事件,盡管騰訊官方也在昨天回應道:公司正持續升級App對用戶權益保護的各項措施,并配合監管部門進行正常的合規檢測。在此期間,用戶可正常下載使用App現有版本。
但面對變幻多端的市場,會不會有后來者抓住機會,迎頭趕上,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只不過眾所皆知的是,在互聯網巨頭的陰影下,這種可能性有些微乎其微罷了。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6227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