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海臨港。
在品牌成立一周年之際,智己汽車首款產品 智己L7終于迎來“交付”。之所以加上雙引號,是因為此次首批200臺車型為Beta體驗版,交付的也是“系統測試用戶”。
兩個方面看。
首先是Beta體驗版。顧名思義是一種驗收測試的版本,它是技術測試的最后一個階段,通過了驗收測試,產品就會進入發布階段。而此次Beta體驗版的交付也是智己L7的軟硬件產品完成了功能測試和系統測試之后,在產品發布之前所進行的測試活動。
另一方面,交付用戶也是“系統測試用戶”。相關渠道人士表示,“此次交付的用戶為產品專家和工程師,天使輪和A輪用戶有機會參與測試”,但相信更多的是專業人士參與專業測試。
也就是說,首批200臺車型Beta體驗版智己L7是交給專業人士做最終測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交付。其意義在于數據搜集與更新,而后給予廠家調整的空間,為最終的交付做背書。
肩負上汽集團智能化重擔的智己汽車,其首批車型的交付,對于智己乃至整個上汽集團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但時隔一年,作為上汽集團三電、智駕、智造等技術的重要載體,智己汽車這個也被認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純電動品牌僅僅做到體驗測試,能算成功嗎?
一年就出個測試車?
“什么?智己汽車一年就搞了一款車,還不是最終交付?你看同期其他車企都……”
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自2020年12月25日智己汽車成立以來,這家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企業就受到整個市場的關注。無論是其客觀的投入、擁有的資源、戰略定位,還是我們主觀對它的高期待,都共同匯成壓力與動力,施加在了這家企業的頭上。
壓力也好動力也罷,對于這家全新企業而言,沖進市場并受到關注,就自然會有不同的聲音,或褒或貶,或踩或捧。
急于看到成果落地者再三催促,一邊看著新能源市場的殺伐局勢,一邊對標著同一時期獨立的其他新能源品牌的階段性成果;樂觀的人大方地給予時間和機會,讓智己汽車打磨產品競爭力,塑造品牌形象;悲觀者認為市場容量有限,新能源格局趨于穩定,后來者斗不過蔚小理和特斯拉。
面對這些聲音,智己汽車這一年來也沒閑著。
首先,便是從跳脫代號“一號工程”,讓這個在上汽內部醞釀了兩年多的“L項目”,正式以“智己汽車”之名成立公司,且智己汽車這家全新的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在創始輪融資就拉來了阿里巴巴集團和浦東新區,起步階段達百億量級。
緊接著,首款電動中大型轎車在4月初正式命名為智己L7。而后,智己汽車便圍繞著這款產品優化風阻系數到全球前三、底盤調校、車機系統的創新,智己汽車為它從硬件到軟件做了一次又一次推進。
和很多其他企業一樣,智己汽車從試錯中調整,從質疑中前行。
但其實精進之路并非易事。就拿影響的風阻系數來說,智己汽車工程師左輝輝表示:“風阻系數每降低0.01,可將純電汽車續航里程大概提升8km”,可見風阻系數對于一個全新產品的重要性。
而低的風阻系數就意味著空氣動力學的契合,無論是進氣格柵、輪轂、還是尾翼等,都需要巧妙地與空氣融為一體,才能實現設計美感與空氣動力學性能的完美結合。這些精準的數據、角度,細節都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打磨。
以現代的技術配套設施條件,可能獲取參數和技術并不難,但對產品的態度之嚴謹認真是關乎關于品牌追求的事,是一場夢想和工程的碰撞,急不得、壞不得。
一年后的今天,隨著智己L7 Beta體驗版交付,智己汽車這個“后入局者”奮斗數月后,給市場以階段性答卷。至于未來C端用戶的交付,智己汽車表示,“智己L7計劃年底實現小批量投產,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明年的二月底到三月份實現to C交付。”
智己需要證明自己
不管是明年的to C交付,還是現階段的“系統測試用戶”交付,都是智己汽車的關鍵一步。
但客觀地說,智己汽車現在做的顯然還不夠好。
就像上文說的,自去年長安汽車宣布將與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后,便掀起了傳統汽車企業的高端化之爭。在隨后的半年時間里,東風嵐圖開始發力;廣汽埃安霸占華南車市;北汽藍谷的極狐“刷屏”上海車展;吉利推出極氪;長城汽車的坦克品牌正式獨立,完成了從一款車型到一個品牌的跨越,正式成為長城汽車旗下的第五大品牌……
一眾傳統車企獨立出來的高端新能源品牌,產品相繼落地,從當初的PPT走到銷量表格。
而智己汽車跟他們大多數相比,在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上確實是落后了。
那么智己L7作為后來者,有獨特的優勢嗎?
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智己L7以40.88萬元的價格開啟預售,已經明確表示了其市場定位就是高端。作為后入局者,智己L7如今在市場上勢必將面對眾多競爭對手,除了來自特斯拉和蔚小理等新勢力,還要面臨轉型的大眾、通用等傳統車企轉型的沖擊。考慮到價格區間,甚至在競爭的名單上還要加上BBA等豪華品牌燃油車在高端市場的固守。
智己L7的競爭壓力不言而喻。
正如特斯拉的品牌號召力、蔚來汽車打造服務體系力,理想在車身尺寸的獨特定位,智己汽車必須要在高端化的純電動市場中盡快建立出自身的獨特性。
而從首款產品智己L7來看,智己將自身的優勢鎖定在了配置端。超高分辨率的39英寸巨幅智慧場景屏、12顆攝像頭及5顆毫米波雷達帶來的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1000km的續航、整車無線充電,均成為智己L7在預售時期的營銷核心。
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軍備競賽邁向L3級別,激光雷達在業內20萬級的電動車產品上已經卷至2顆以上時,仍只是預留激光雷達接口的智己,似乎缺少足夠的說服力。
同時,按照整車的研發周期來計算,智己用時22個月完成首車下線,在可靠性以及產品的穩定性上,智己L7又能否有充分的保障,并給予消費者充足的信心,仍需要市場來檢驗。
智己汽車要做的便是證明自己。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65031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