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和特斯拉的對壘是個長期話題。
前者是在過去取得過輝煌成就,進而成為一個時代象征的傳統巨頭;后者是在如今新興崛起,有望成為下一個時代符號的新銳品牌,兩者分別代表“燃油”和“電動”的不同陣營,在這個更替的時代中短兵相接,看點十足。
而正如各大體育賽事賽前雙方運動員互相“毒奶”一樣,大眾和特斯拉的競爭大幕拉開前夕同樣免不了互相“毒奶”一番。
就在前不久,大眾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在英國《金融時報》舉辦的汽車未來峰會上便再次承認競爭對手特斯拉的表現強于預期。他表示:“我們與特斯拉之間的競爭將非常激烈,不得不承認,特斯拉的準備十分充分,且擴張的速度非常快……。”
不過,迪斯在承認特斯拉強勢的同時也表示:“大眾不會就此放棄”。這同樣好比體育賽事“毒奶”環節的另一層含義:“你很強,但不影響我痛扁你”。
迪斯馬斯克“互捧”的背后
迪斯對馬斯克或者說大眾對特斯拉可以說始終放在心頭,亦放在眉頭。
去年1月,迪斯入駐推特。他在自己發布的第一條動態中就喊話馬斯克,寫道:大眾汽車旗下的電動車已在歐洲市場占據先機,并準備搶占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同年,在迪斯寫給大眾員工的一封信時眉頭一皺:“即使我不再談論埃隆·馬斯克,他也仍然在那里,正徹底改變著我們的行業,并迅速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在面對特斯拉Model 3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汽車甚至排在高爾夫之前時,迪斯這樣對員工說道。
迪斯將大眾與特斯拉比較,頻頻公開稱贊特斯拉的敏捷性和擴張速度,并以此向大眾現有的結構施加壓力。雖然此舉受到了大眾內部的質疑,但無疑也加快了大眾反擊的速度。
在迪斯五次三番點名特斯拉后,今年的年度媒體溝通會上,大眾集團終于斥資20億歐元表示在狼堡工廠旁邊建立一座全新的工廠,生產基于SSP平臺第一款大眾品牌車型Trinity。
我們都知道,特斯拉已經在柏林開設了第一家歐洲超級工廠,在大眾以及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等車企的大本營挑戰傳統車企,這種擴張對上述車企來說十分具有挑戰性。而大眾建立全新工廠則被外界認為是其能夠和特斯拉勃蘭登堡工廠競爭的一個重要舉措。
針對此次面對迪斯的夸贊,馬斯克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也選擇了“回捧”。他表示:在電動汽車領域,大眾是除特斯拉以外取得最大進展的公司。
當被問及哪家電動汽車初創公司給他印象最深時,馬斯克的回答令人驚訝。他既沒有說到Rivian、Lucid等初創公司,也沒有提及中國的頭部新勢力,而是特意點名了大眾。
“我認為除了特斯拉之外,進步最大的公司實際上是大眾。雖然大眾不是一家初創公司,但從電動汽車的角度來看,它也可以被視為是新人。所以我認為大眾在電動汽車方面做得最多。”馬斯克這樣說到。
誠然,每一家造車新勢力和涉足電動轉型的老牌企業都可以被視為初創公司,但馬斯克提名大眾而不是其他公司,這既是他對迪斯的回應,也是對大眾電動化轉型的肯定。
與此同時,“大眾是除特斯拉外……”有意無意的將大眾排在特斯拉之后,這種似夸非夸的態度也顯示出了兩家公司暗自較勁,預示了二者將在全球市場展開新一輪領袖權的爭奪。
大眾特斯拉爭奪領袖權
雖然承認了特斯拉的表現強于預期,但基于大眾電動化轉型的決心與現有進度,迪斯也認為大眾有機會在2025年前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制造商。
在迪斯看來,大眾旗下豪華車、高端車以及量產品牌能提供比特斯拉更廣泛的產品組合便是優勢所在。僅ID.家族目前就擁有ID.3、ID.4、ID.5、ID.6等多個車型,分別對應不同的細分市場,簡言之:這是一種不追求單品獲勝的群狼群毆戰術。
除了迪斯所言的群狼戰術,大眾的“品牌信仰”成
根據公開消息,大眾ID.3在歐洲上市前,工程師們發現其存在軟件缺陷,使其難以完成OTA功能,且短期內找不到問題所在。這讓大眾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暴露了短板。
但從2021年的數據來看,歐洲用戶并為因為大眾出現過軟件問題而對其產生質疑。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14個國家一共銷售了超過100萬輛電動車。
在這中間,大眾以15.5萬輛的銷量業績成為市占率最高的品牌(14.1%),特斯拉賣出了大約14.9萬輛新車,市占率大約13.5%。
而在大眾的大本營德國市場,大眾2021年賣出了7.2萬輛電動車,市場份額為20.3%;特斯拉的數據接近4萬輛,市場份額11.2%。除了德國市場之外,大眾在多個歐洲國家的電動車銷量榜上均排在TOP5,其中在瑞典、丹麥、愛爾蘭等市場甚至長期位列第一。
可以說盡管過去汽車市場的很多頭條被特斯拉搶走,但大眾的確成功阻擊了特斯拉的攻勢——尤其是在歐洲市場。
大眾ID.系列在歐洲超過特斯拉,顯然跟大眾在德國和歐洲地區霸榜數十年有關--大眾的品牌效應讓歐洲消費者感受到了ID.家族的天然親近感。
與大眾顯現出來的優勢對應的是,歐洲市場對于“智能駕駛”的接受程度和德國環保部門的不斷“問責”成為特斯拉在歐洲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但若是全球視野來看,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超31萬輛新車,在連續高增長后依然呈現野蠻生長態勢。與此同時,特斯拉全球“基建”相當之快,已建設開發33600+個超級充電樁,光在國內建設開放的超級充電站就已經超過1100座……這正應了迪斯口中“特斯拉擴張的速度非常快”的說法。
此前,大眾集團在德國本土召開了董事會,對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的2030 NEW AUTO戰略進行了盤點,并首次對外曝光了自己在整車、技術平臺、軟件、電池以及出行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其中,前者在整車、軟件、電池三個方面都將特斯拉列為了對手。
而隨著特斯拉柏林工廠規劃50萬輛產能的逐步釋放,使得其和大眾在德國、在歐洲、在全球的競爭,也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76361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