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堅持不懈的制裁和阻撓下,中國芯片行業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在過去四個季度中,全球20家增長最快的芯片行業公司中,有19家來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
根據彭博匯編的數據,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只有8個。這些對芯片制造至關重要的設計軟件、處理器和設備的中國供應商正在以數倍于全球領先企業臺積電或阿斯麥的速度擴大收入。
全球芯片短缺,擾亂了從汽車到智能手機等多種產品的供應。去年拜登下令審查漏洞,發現盡管美國在芯片設計和制造設備市場保持可觀份額,但相關行業“高度依賴”海外銷售,尤其是中國。
這種窘境在最新數據中一覽無余:2021年,全球芯片需求激增推動美日公司獲得的訂單猛增44%,其中來自中國的訂單增幅遠超其他地區。一旦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生產能力開始提升,那么美國在芯片行業的可觀份額將消失殆盡,所以各種針對中國芯片企業的制裁紛至沓來。
被逼出來的領頭羊
中國本土的領軍企業從華為到海康威視被美國實施制裁后,中國半導體產業仍顯示出蓬勃發展的跡象,這在華盛頓敲響警鐘。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海外供應商從中國獲得的芯片制造設備訂單激增58%,令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第二大市場。
這種高速增長凸顯了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系正在如何改變全球價值 5500 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該行業在各個方面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從國防到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未來技術都離不開半導體行業的保駕護航。
2020 年,美國開始限制向中芯國際和杭州海康威視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出售美國技術,成功遏制了它們的增長,但出乎意料的是同時也推動了中國芯片制造和供應的繁榮。
盡管寒武紀科技公司等公司的股價已從今年的低點翻了一番多,但分析師表示仍有增長空間。預計北京將根據其“小巨人”藍圖等雄心勃勃的計劃在該領域安排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以支持和資助國家科技冠軍,并鼓勵“購買中國”策略以規避美國的制裁。
而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正引來了一些最挑剔的客戶的注意:據說蘋果公司可能已經選中長江存儲技術作為其iPhone14的閃存供應商。
逆境中成長
中國芯片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新冠病毒封鎖期間,依賴半導體生產的中國客戶不得不采購本土替代品,以確保生產交付的順利進行。“最大的潛在趨勢是中國在與新冠病毒封鎖措施的推動下尋求供應鏈的自給自足,”晨星分析師 Phelix Lee 說到。
2021 年中國擺脫地緣政治競爭對手進口了價值超過4,300億美元的芯片組。數據提供的數據顯示,隨著當地工廠擴大產能,去年來自海外供應商的芯片制造設備訂單增長了58% ,這反過來又推動了本地業務。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21 年中國芯片制造的總銷售額(包括制造和設計)躍升 18%,達到創紀錄的 1 萬億元人民幣(1500 億美元)以上。
持續的芯片短缺正在削減全球最大的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的產量,這也對當地芯片制造商有利,幫助中國供應商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有時會為最暢銷的產品提供溢價,例如,汽車芯片和PC芯片。
盡管自 2020 年以來新冠疫情導致中國各地的工廠和物流陷入癱瘓,但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仍保持其上海工廠幾乎滿負荷運轉。在上海當局的幫助下,即使上海處于封鎖時期,來自日本的貨運航班仍向芯片廠運送了必要的材料和設備。中芯國際最近公布季度銷售額增長了67%,超過了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格芯和臺積電。
由于對監控產品的高需求,同樣來自上海的富瀚微電子有限公司的收入平均增長了37%。這家視頻芯片設計師在贏得“小巨人”稱號后承諾將擴展到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過去四個季度,設計工具開發商 概倫電子的銷售額平均翻了一番,稱其開發的軟件可用于制造3納米芯片。
拋開對長期盈利能力的擔憂,晨星Phelix Lee表示,中國企業積極的產能建設將提升他們在全球的影響力。
“毫無疑問,中國芯片制造商可以在未來幾年通過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和其他設備實現收入增長,”Phelix Lee說。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但依賴外國公司供應芯片制造設備。在全球芯片短缺嚴重的當下,中國與日俱增的生產實力,可能意味著世界將更加依賴中國供應。把握芯片就相當于捏住了很多行業的命門,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美國處心積慮想要遏制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卻適得其反。這可能就是: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78241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