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數據,過去四個季度,全球20家增長最快的芯片行業公司中,有19家來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 而去年同期只有8個。也就是說在美國對華為和海康威視等本土龍頭企業實施制裁后,中國芯片行業的增長速度反而更快,超過了世界其他任何地方。
這些總部位于中國大陸,對芯片制造至關重要的設計軟件、處理器和設備供應商的增長速度是全球芯片領先的荷蘭阿斯麥爾ASML公司的幾倍。
盡管這些公司的規模和水平尚不夠高,但對于想遏制中國發展的始作俑者——美國來說,如今再看,曾經制裁策略是不是得不償失?
在現代經濟中,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電子通訊到人工智能,從民用技術、高端制造業到國防科技,幾乎所有都離不開芯片。而過去芯片行業形成了全球化的布局,但近年來因為中美貿易的摩擦和美國遏制中國科技企業發展的策略而發生變化。
2020年,美國開始利用自己的經濟強權,限制向中芯國際和海康威視、華為等公司銷售美國技術,試圖遏制他們的發展。但是中國芯片在被扼住喉嚨之后,定會另尋出路,間接推動了中國芯片制造的投資熱和發展加速。如今這個價值5500億美元的芯片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除了政府支持,鼓勵采取“購買中國制造”的策略來規避美國的制裁。本土品牌的崛起引起了一些最挑剔客戶的注意,據說蘋果將揚子存儲科技有限公司視為其最新的iPhone閃存供應商。
彭博社援引分析師的觀點:“最大的潛在趨勢是,在新冠封鎖的推動下,中國尋求供應鏈的自給自足。過去主要使用進口芯片的中國客戶需要尋找國內產品,以確保順利運營。”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7848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