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卡爾·馬克思所說,歷史會不斷重演,首先是悲劇,然后是鬧劇,“任何試圖威脅我們和我們人民的人,都應該知道俄羅斯的反應將是立即的,并導致你們在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后果。”弗拉基米爾·普京說。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正式拉開序幕,戰爭局勢變幻莫測,給全世界帶來的影響也是瞬息萬變。俄烏戰爭既有冷戰的續集的意思,也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可能。雖然這場戰爭結局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它已產生和將要產生的影響已經在歐洲大陸、亞太地區和世界地緣政治等方面逐漸顯現。
俄烏之爭既催化全球當前諸多問題,也將是世界格局和各個領域由漸變到突變的一個催化劑。俄烏戰爭對汽車和能源行業帶來的影響深遠且巨大。
格局重構
俄烏戰爭致使俄羅斯汽車產業受到重創,6月俄羅斯汽車銷量暴跌八成 產銷水平跌回30年前。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俄羅斯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銷量為2.8萬輛,同比下降82%。而近幾個月,俄羅斯汽車的月度銷量同比下跌幅度均在八成左右,部分月份的汽車銷量也創下了199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22年上半年,俄羅斯汽車銷量為37萬輛,同比下降56.9%。俄羅斯汽車市場下滑主要原因自然俄烏沖突多家歐洲汽車品牌相繼停止了生產和出口。同時俄羅斯汽車本地化水平很低,乘用車仍有約70%到80%的零部件依賴進口,零部件無法到位使一些主機廠無法進行有效地生產。
從今年3月份開始,多家車企就暫停了生產,同時部分車企停止了向俄羅斯出口汽車。雷諾集團在5月也徹底退出了俄羅斯汽車市場。
有退出自然有人加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品牌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在不斷上漲。今年6月,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累計銷售6875輛,占俄羅斯市場份額的21%,創歷史新高。而今年一季度,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市場中的占比僅為9.5%。
中國品牌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在不斷上漲。今年6月,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累計銷售6875輛,占俄羅斯市場份額的21%,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市場中的占比僅為9.5%。
今年5月份,只有2家乘用車品牌的制造商在俄羅斯保持生產運營,包括長城旗下的哈弗和俄羅斯汽車制造商Sollers集團旗下的UAZ品牌越野車。此外,吉利也還在生產,但生產基地在白俄羅斯。
“中國品牌也面臨零部件短缺的問題,但比其他國外品牌的情況好一些。俄羅斯政府非常歡迎來自中國、印度以及其他所有想要進入俄羅斯市場并取代歐洲汽車品牌的新玩家,”俄羅斯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Sergey Burgazliev此前表示。態度不言而喻,有些玩家既然退出牌桌,游戲不會暫停,不如歡迎新玩家帶來點新玩法。
汽車是人類利用能源的產物,汽車的發展歷史與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息息相關。俄羅斯手握能源這個王牌,讓歐洲吃盡苦頭、想破頭。從汽車行業看去,全世界各行各業的制裁并沒有壓垮俄羅斯,反而從全球能源價格大漲中賺得大把外匯,國家財政收入不減反增。
從地緣政治到能源革命
戰爭爆發當日,NYMEX原油和布倫特原油一度沖上100美元/桶創出2014年以來新高。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漲超52%,價格飆升至1560美元/千立方米。
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其天然氣儲量世界排名第一,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給者。俄烏沖突前,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度超過40%以上,突然之間要主動切斷與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管道,能源價格自然居高不下,整個歐洲都被能源打亂了節奏,歐盟快速推行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進程,板上釘釘的禁燃,焦頭爛額的歐洲車企。
地緣政治風險、避險情緒成為助推能源價格上漲的輔助因素。
而雪上加霜的是從莫斯科時間7月11日7時起,“北溪-1”天然氣管道開始常規維護,暫停對歐輸氣。按往年情況,維護工作將持續10天至12天。是“暫停”還是“冰封”暫時不得而知,但早就深陷能源危機的歐洲國家,一邊與俄羅斯“斗氣”,一邊加快開源節流的步伐,今年的“冬天”可能比往年來的更早些,更冷些。
歐洲目前面臨著能源轉型過渡期的問題,各國家已嘗試多種“節流”之道,6月底,歐盟一致支持“到2035年實現汽車零碳排放”的目標,禁燃也成為歐洲節流中的一個大項。
除此之外,波蘭已經號召用不起石油和天然氣的家庭上山撿柴火,德國和法國號召大家減少洗澡的次數,以節約能源。德國甚至不得不恢復燃煤發電,同時還要延遲關閉核電廠??蓡栴}是,德國的煤礦早就關得差不多了,煤礦工人少得可憐。重新啟動核電設備更是說易行難,畢竟德國前幾年就開始了能源去核化的進程。
“開源”自然也是在不斷的嘗試中,國際能源署6月30日發布的報告,歐盟6月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數量,首次超過了從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歐洲尋找能源的方向甚至還伸向了非洲,比如,意大利在4月與安哥拉和剛果達成了購買天然氣的新協議。
在歐洲忐忑不安拼命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的時候,美國開心的敲著算盤,有分析家指出,美國出錢出力推動俄烏戰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俄羅斯從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中攆走,然后取而代之。
另外,日本將與美國合作,對俄羅斯實施能源制裁,包括煤炭和石油進口制裁,但不會對天然氣實施制裁。一旦俄烏沖突結束,預計日俄能源合作將逐步恢復,并會加強能源合作,以便獲取更多能源,而且在油氣通道方面保持合作。
印度欲在美國、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尋求戰略平衡,所以將會與俄羅斯能源合作將持續深化,并將俄羅斯作為重要油氣進口來源。在對俄能源合作中,保持與中國之間競爭態勢。
“以前是能源決定地緣政治,現在好像變成了地緣政治正在塑造能源保障方式?!?/p>
局勢仍不明朗的俄烏戰爭一切皆有可能,但唯一較為清晰的是,隨著“后俄烏戰爭”的到來,全球新能源產業大發展定會迎來歷史性的機遇。只有大勢所趨,各國才能從中獲利。
世界離開任何一種體系都會照常轉動,同時適應世界格局的新體系正在破土而出,雖然等待完善適配還尚需些時間,在這段舊體系坍塌新體系破土而出的時間里,不可避免會有一段混亂黑暗的時刻,但最黑暗的時候往往是黎明前。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8028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