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造出電動汽車的老牌車企,通用汽車在近年來的新能源車銷量競賽中卻未能領跑,后起之秀特斯拉在去年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中占據了近70%的份額,通用僅占6%左右。不過,自去年發布Ultium奧特能平臺以來,通用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儲備已經開始生效,大象加速轉身。
在日前舉辦的投資者大會上,通用汽車信心滿滿地宣布,預計到2025年,通用在北美銷售的電動汽車將實現穩定盈利,達到傳統燃油車的同等水平。這比通用在去年投資者大會上承諾的2030年提前了5年。
11月22日,通用汽車在上海舉辦了“2022科技展望日”,展示其在Ultium奧特能全球電動平臺發布一年多來的最新進展。公司宣布,將于2025年底前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15款基于奧特能平臺的電動車型,并于明年推出全新軟件平臺,全面加速推進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
“中國市場對于通用汽車推向電氣化的未來扮演著重要角色。”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在當天的媒體訪談環節中稱,“中國市場是我們銷量第一大、利潤第二大的市場。通過不斷向中國市場推出電動車型,能助力我們邁向純電動的未來。”
■2023年國產4款奧特能平臺車型
去年發布的Ultium奧特能平臺正大力驅動通用汽車不斷推進電氣化戰略。
由于奧特能平臺具有高度的集成化和靈活性,可支持不同包裝、尺寸、容量的電芯。電芯在模組內垂直排布時,便于打造皮卡、SUV和跨界車等大型車輛,而水平排布時可適用于底盤較低的性能車,中型車和緊湊型跨界車也同樣通用。
目前,奧特能平臺已經應用于GMC純電悍馬超級皮卡和純電SUV、凱迪拉克CELESTIQ(參數|詢價)和LYRIQ銳歌、Cruise Origin自動駕駛共享車型、雪佛蘭Silverado EV、BrightDrop純電物流車等諸多車型。
在國內市場,今年9月,基于奧特能平臺打造的凱迪拉克LYRIQ銳歌開始交付。繼銳歌之后,2023年將有4款國產奧特能平臺車型上市,未來5年三大品牌共有超過10款國產純電產品落地,全面覆蓋多個品牌和細分市場。到2025年,通用汽車在中國電動車產能將達100萬輛。
本次科技日上,通用汽車還全球首發了雪佛蘭FNR-XE純電概念車。據悉,雪佛蘭首臺奧特能量產車型將在明年年底前上市交付;加上凱迪拉克和別克第二款奧特能車型明年也會上市。未來兩年內,通用汽車還將推出新一代油電強混技術和插電式混動技術。
柏歷認為,電動汽車轉型的趨勢不可逆轉,而中國市場在電動汽車發展的速度要快于全球其它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變為市場驅動。至于通用汽車由燃油車轉型至電動汽車的時間有多長,這個要比外界想象得更快,拐點已經到來。
■自動駕駛落地靠一攬子技術
近期,自動駕駛的“寒氣”正在向行業蔓延。一家背靠福特與大眾兩大巨頭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由風光無兩,最終走向破產。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日子還好過嗎?
實際上,在自動駕駛方面,通用汽車一直在穩扎穩打。柏歷稱,通用汽車的自動駕駛聚焦于四個方面:
一是Cruise自動駕駛――通用汽車收購硅谷的一家無人駕駛的初創企業,目前Cruise已經在舊金山向公眾提供付費服務,實現了商業化落地。Cruise出租車在夜間已經完全開啟了完全無人駕駛,但白天還是由安全司機駕駛。未來,網約車服務還將拓展到中東,繼續擴大付費服務范圍。
二是全新的Ultra Cruise系統,它將于明年正式推出,適用于95%日常駕駛場景,可實現“點對點”放手駕駛,幾乎覆蓋所有道路類型。
三是Super Cruise超級輔助駕駛系統,最近在中國也推出了增強版功能,新增了指令變道和自動變道功能,讓輔助駕駛體驗更加便捷舒心。預計到2025年底前,Super Cruise將廣泛應用于凱迪拉克全系車型,并將快速覆蓋別克與雪佛蘭車型。作為業內首個在適配高速公路上解放駕駛員雙手的駕駛輔助技術,Super Cruise目前安全行駛里程已超5400萬km。
四是通用汽車于去年9月對中國自動駕駛初創企業Momenta投資3億美元。這將支持通用汽車加速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制下一代解決方案并投入應用。
柏歷認為,自動駕駛不是靠一個技術路線去涵蓋的,通用的策略是一個技術與一個技術的結合,是提供一攬子技術。
“Cruise自動駕駛業務已經在北美的城市公開道路上進行商業化運營。后期,我們也會在中國持續跟相關的政策部門政府機關去合作,去探討這些先進技術的落地,為中國市場的應用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柏歷稱。
在輔助駕駛技術上,通用一直強調安全,這是通用的重中之重。“現在很多汽車品牌都在強調自動駕駛技術,或者半自動駕駛,我想強調,宣傳推廣智能駕駛的統一前提,一定要以安全和消費者信任為基礎。”
因此,通用汽車在應用輔助駕駛技術時,會一直提醒消費者,不要過于去信任它。super cruise采取駕駛員注意力保持系統,它會通過視覺警示、座椅震動警示等多種方式,不停地去提醒駕駛員要目視前方。
2024年起,通用汽車還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高階、覆蓋更多場景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包含高速道路和城市開放道路的領航輔助、記憶泊車等。
■電動汽車穩定盈利時間表提前了5年
根據日前投資者大會上獲得的信息,通用汽車2025年前全年凈收入有望突破2250億美元(2021年為127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2%,這主要得益于電動車銷量和軟件服務收入增長。到2030年,電動車、Cruise自動駕駛、軟件定義汽車以及BrightDrop等新興業務將驅動公司實現營收翻番,利潤率達12%至14%。
要知道,2025年實現電動汽車的穩定盈利,并達到傳統燃油車的同等水平。這比通用去年承諾的2030年提前了5年。在原材料瘋狂漲價,各家新能源企業賣一輛虧一輛的背景下,通用汽車的底氣在哪里?
公司高管在投資會上表示,部分原因是得益于拜登政府《通脹削減法案》中提到的新聯邦補貼政策。政府對美國電池生產設施的激勵措施,以及對電動汽車購置稅抵扣的修訂,有助于該公司在未來幾年提高利潤率。
為了滿足補貼增設的“本地制造”要求,通用汽車在北美將有5個裝配廠制造電動汽車。到2024年底,該公司與韓國電池巨頭LG新能源的合資企業Ultium Cells將在俄亥俄州、田納西州和密歇根州開設工廠。
與采購第三方電池相比,通過合資企業建造自己的電池將節約大量成本。同時,通用預計將成為首批有資格獲得7500美元消費者稅收抵免的公司之一。
至于通用汽車的電動汽車業務何時能在中國市場盈利,柏歷并透露。“我們并不會單獨披露中國電動汽車業務的盈利情況,但想強調的是,奧特能平臺可以快速地推出跨品牌跨細分市場跨價位的車型,能夠快速擴容,實現經濟效應,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會很快實現電動汽車的整體盈利。”柏歷對通用汽車的銷量充滿信心。
另一方面,本土化戰略是實現盈利的關鍵因素。在中國市場,通用和上汽高度穩定的合作關系,也讓上汽通用不斷地加大戰略投入。在去年宣布500億元投入規劃的基礎上,上汽通用將新增200億元,計劃到2025年在電動化、智能網聯化新技術領域的總投入將達700億元。
“通用已在中國市場發展近30年,我們有非常本土化的供應鏈,以及高度垂直整合的供應鏈體系。”柏歷稱,“未來,無論是電池還是電機,我們在中國市場電動汽車的主要零部件都會在本土采購。”據悉,目前上汽通用實現了奧特能平臺超過95%零部件的本土化采購。
實際上,上汽通用汽車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都有全程參與奧特能電動車平臺及相關車型的同步開發,并聯合本土供應商為中國市場研發出專屬電芯配方。在新能源體系建設方面,繼去年啟用上海奧特能超級工廠、泛亞新能源試驗大樓和廣德電池安全試驗室之后,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也將在年底前投產。
“同樣在軟件平臺開發上,你也需要有本土的實力。”通用汽車將在明年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全新的軟件定義汽車的平臺。柏歷認為,“你必須要很好地了解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必須具備本土化能力,通用汽車前瞻技術中心以及泛亞的軟件團隊,都會幫助我們不斷地增強軟件方面的能力,將全球化平臺和本土合作做融合。”(文/汽車之家 彭斐)
來源:汽車之家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8984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之家,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