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首次正面回應威馬汽車“創始人12億年薪”、銷量“掉隊”、虧損和裁員風波,并還原了威馬經營的現狀。
今年1-10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29284輛,同比下降14%,而同期零跑汽車交付量達到94628臺,哪吒汽車交付量高達12.9萬輛。
沈暉回應稱,今年資本市場遇冷,疊加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短缺等不利因素,市場環境非常嚴峻。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慣用的“以虧損沖銷量”的模式逐漸失效,靠持續燒錢的形式維持企業經營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導致部分企業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相應的股價和估值也跌得更多。
“銷量排行榜就是虧損排行榜,賣得多虧得多,造車新勢力一直以來以虧損來沖銷量的模式是有問題的,包括威馬也是,整個行業都有問題,競爭的方式就是持續燒錢。”沈暉表示,造車新勢力都需要反思。
沈暉表示,威馬銷量滯漲并不是賣不了,而是有意收著賣。“依靠‘虧損’打造銷量壁壘的模式已不再具備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產業亟需回歸商業本質,實現健康的財務指標及可持續性發展。”沈暉表示,當下的威馬,不再刻意追逐銷量的提升,而是將重點放在了運營質量之上。
“威馬在輔助駕駛和電池的安全性、智能座艙的穩定性以及智慧停車和充電方面的服務都做得非常出色。以后可以投入更大的力氣,優化安全性、引入新的場景、提升功能的穩定性、把從停車到充電的完整價值鏈補得更順一些。”沈暉表示。
日前,一封名為《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威馬內部信在網上流出,信中稱,為了應對資金壓力,公司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一半,同時對公司整體運營費用進行精簡,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具體舉措是:從2022年10月開始,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調整公司發薪日,從次月8日發放上月工資調整為次月25日發放上月工資;本年度不再發放額外獎金(第13薪)、留任獎金(第14薪)及年終獎,暫停發放購車補貼。
“‘資本寒冬’大環境下,我們這個行業發展也不健康。在董事會、股東會的支持下,威馬也主動做了組織結構的優化,包括裁員、降薪這些動作,某種程度上這樣的動作對員工而言是‘陣痛’,但是我們希望公司通過這些動作提醒所有管理層和員工,運營一家企業,最后還是要以效率、競爭力來發展,而不是通過不斷融資來做。”
對于外界對威馬全員降薪的質疑,沈暉指出,互聯網平臺帶起的互聯網熱潮的融資方式不持久,當下的資本市場不會這樣做了,威馬“節流”也是要提醒大家控制好成本,盡快增長。
“公司資金鏈和生產運營都一切正常。只是大環境不好,需要收著點過日子。降薪也好,調控銷量也罷,其目的都是為了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結構等戰略目標,以期穩健渡過行業寒冬,并在未來能夠可持續發展。”沈暉透露。
“從管理層角度來看,降薪也是提醒自己。因為不‘肉痛’、沒有涉及到自身利益,很多事情不容易做到。”沈暉表示。
威馬全員降薪消息一出,“創始人12億年薪”再度被提及,并與威馬員工“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是個別自媒體的誤讀。12億是中國香港的‘薪酬’計算方式,和內地的年薪是不同的概念,這不是收入,和現金也沒有一點關系。”對此,沈暉解釋稱,所謂“12億年薪”是股權激勵期權,前提是要實現一系列的目標。
沈暉表示,招股書披露自己的實際年薪是201萬元,和行業平均水平差不多。“說得比較直接一些,12億是根據公司當時的估值進行估算的數據。創業不成功,歸零,一分錢都沒有;如果創業成功,可能估值還不止當時估算的12億。”沈暉表示,做到這些指標,受益最多反而是股東、董事會、用戶員工。
“如果創業很成功,拿到12億的是整個管理團隊,不僅是我,我們成立‘共同富裕基金’。”沈暉進一步解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9019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