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廣汽集團就開始預熱這場“廣汽集團新聞發布會”,三條合計約20秒的視頻透露了兩個關鍵信息:“2023年,我們一起挑戰更高目標”;“萬億廣汽,領勢前行”。
“萬億廣汽”這個口號,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在12月30日的發布會上,廣汽集團終于為大家釋疑。“萬億廣汽”是廣汽集團制定的2030年發展目標——產銷達475萬輛,營收破萬億元。和今年產銷營收對比,2030目標相當于翻了一倍。
乍一看該目標似乎有點激進,但只要旗下雙子星埃安或者傳祺,能復刻比亞迪高增速(前11月銷量163萬輛,同比增長1.5倍),也是有可能達到的。
“萬億廣汽1578發展綱要”,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廣汽的野心
在發布會上,廣汽集團僅用一張圖就道出了其2030年宏大規劃,將圍繞“完成1個目標”,發力5大增量、夯實7大板塊,落實8大行動。
“1個目標”是到2030年——產銷475萬輛,營收10000億元,利稅1000億元。這意味著,未來8年,廣汽集團產銷營收的年復合增長率都要超過8%,比今年翻一番。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今年,廣汽集團幾乎是超額完成產銷營收目標(既定目標是產銷同比增長15%,銷售收入達到5000億元)。據廣汽集團預計,2022年汽車產銷分別為245.9萬輛和24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約15%、12%;匯總營業收入5,144.6 億元,同比增長約19.7%;利稅總額651.9億元(統計口徑),同比增長約13.2%。
如果保持當前的年增速,廣汽集團明年將挑戰產銷同比增長10%的目標,似乎較為輕松。但2030年目標的實現仍有壓力,這要求廣汽集團年均增量需達到29萬輛以上。現實情況是,自2017年銷量首破200萬輛后,廣汽集團增速明顯放緩,年復合增長率不到2%,年均增量在8萬輛左右。
更為不利的是,受全球經濟衰退、地緣政治沖突、供應鏈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內對明年車市的預測并不樂觀。大眾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里茨日前曾表示,由于全球范圍的通貨膨脹和需求降低等因素影響,預計2023年將比2022年更具挑戰性。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等也發表過類似觀點。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如果沒有強有力政策刺激,明年整個車市有可能陷入負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高倍速增長時代成為過去,將進入緩增長階段,明年同比增幅預計縮窄至30%以內。
但顯然,這不會影響廣汽集團挑戰更高目標,更不會停下擴張產業的步伐。根據規劃,未來幾年,廣汽集團將對整車業務進行轉型升級,并加快出海腳步。同時,還將發力零部件、能源及生態以及出行市場等領域,以助力“萬億廣汽”藍圖的實現。
“雙子星”將接過重擔
“萬億廣汽”目標的實現,關鍵仍著力在乘用車業務。那么,自主和合資兩大板塊,誰將是重要推手?應是雙子星——埃安和傳祺。因為,兩大自主品牌更契合車市發展趨勢。
現階段,廣汽集團的“利潤奶牛”是合資品牌。今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廣汽集團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為121.44億元,占集團投資收益比例超九成。銷量方面,廣汽集團今年前11月累計銷量為222.8萬輛,其中合資品牌占比也超七成。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和部分中國車企一樣,過于依賴合資品牌,是廣汽集團長期被詬病的一大問題。但仔細分析銷量走勢會發現,變化正在發生。
今年前11月銷量,合資板塊方面,除廣汽豐田仍保持27.6%的高增速外,廣汽本田和廣汽三菱已陷入負增長。其中,廣汽本田同比微降2.63%,廣汽三菱降幅接近五成,累計銷量暴跌至3萬余輛。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反觀自主板塊,卻呈走高之勢。前11月,廣汽乘用車(即廣汽傳祺)同期增長11%;埃安更是高歌猛進,同比增長1.28倍。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取代燃油車市場的速度加快,搶先布局該市場的埃安和傳祺將持續受益。而合資板塊,廣汽集團旗下的幾大日系品牌電動車技術積累較為薄弱,投放的純電動車型市場表現一般,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在該市場增幅有限,另一邊還可能面臨燃油車市場份額縮小的危機。
如此趨勢下,雙子星將逐漸承擔起廣汽集團未來發展的重任。電氣化和智能化是雙子星未來發展的重心。其中,傳祺發布鉅浪混動技術品牌,今年落地了多款混動車型,明年首款搭載星靈電子電氣架構的車型也將亮相。
埃安更是舉全集團之力發展的新能源品牌。為了支持埃安發展,廣汽集團將其從廣汽乘用車拆分出來,主導埃安混改,推進其IPO(目前估值超千億元)。不出意外,埃安將成為廣汽集團2030年目標實現的主要推動力。
廣汽埃安2030年的目標是,銷量突破150萬輛,占集團總銷量比例接近三成。為實現這一目標,埃安未來每年將推出不少于2款全新車型,同時加速啟動國際化戰略。
趕在窗口期搏一把
離2030年還有八年時間,廣汽集團產銷需要跨過兩個重要臺階“300萬輛”和“400萬輛”;匯總營收需要邁過萬億門檻。在車市整體大環境不太明朗的當下,加上自身增速放緩,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想要在未來汽車市場更進一步,廣汽集團必須向前。
當前,汽車市場發展已進入下半場。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提到,電動化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現在進入汽車行業發展下半場——智能化。
埃安昊鉑Hyper GT,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目前,中國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條賽道擁有先發優勢。數據顯示,在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國品牌已占有超八成市場份額。受益于此,中國乘用車品牌市場份額即將突破50%天花板。與此同時,新能源市場正在助力中國品牌向中高端發展售價帶不斷提升,已成功打入20萬+中高端市場,與合資品牌之間的差距持續縮小。
但是,必須注意到的是,智能汽車發展的窗口期正在收窄。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日前指出,智能化僅剩三到五年時間。
廣汽埃安品牌傳播部部長邱亮平也曾提到,“未來幾年將有幾個關鍵節點:一是2023年整體車市競爭將加劇;二是2025年智能汽車將出現拐點,無論是無人駕駛整體產品體驗、服務還是商業競爭都將發生巨大變化。”
可以看到,包括廣汽集團在內的中國品牌,都想要趕在窗口期關閉前,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大領域構建更多優勢。
為此,制定了在外界看來較為“激進”的產銷目標,且新能源占比提升明顯。大部分中國車企是以2025年為節點,如上汽集團目標是達成千萬輛(新能源超過270萬輛),長安汽車是600萬輛(新能源占比60%),長城汽車為400萬輛(80%為新能源車)。
與此同時,推動新能源出海,亦成為中國品牌對抗合資品牌,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手段。目前來看,中國品牌新能源出海小有成效。據中汽協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出口1-11月累計銷量為59.3萬輛,同比增長1倍。廣汽集團通過CBU\KD等多種方式,已出口至美洲、非洲、東南亞等27個國家。
因湃電池科技效果圖,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為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產業競爭優勢,降低成本,中國品牌的布局已延伸至零部件、能源等領域。如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能源生態布局是萬億廣汽藍圖新的重要增長點。廣汽集團將建立“鋰礦+基礎鋰電原料生產+儲能與動力電池生產+充換電+儲能”縱向一體化的新能源產業鏈布局。
未來三到五年,廣汽集團不知是否打造出另一個“比亞迪”。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向天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9284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