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時代,滑板式電池包底盤設計使得軸距的加長成為潮流,在對更大駕乘空間的追求下,駕乘的舒適性與靈活性和車身尺寸如何做到魚和熊掌二者兼得?
華人運通高合汽車自主開發團隊聯合愛信、博世等合作伙伴,落地全速域主動后輪轉向技術,并在HiPhi Z上實現全系標配,其轉角左右擺幅變化13.2°(±6.6°),而且可以與其他駕駛輔助科技協同配合,實現在不同速域范圍內的智能化行車控制,以技術實力全面引領高端電動汽車市場。
提前五年布局,2018年首發34°四輪驅動四輪轉向輪轂電機技術
傳統機械式的后輪轉向是通過在后懸架中增加軟性材質(一般是橡膠材料),由轉彎時產生的側傾擠壓帶動軟性材質發生形變,從而帶動后輪發生一定角度的變化。這種變化是被動式的,需要達到一定的側傾才能被激發,因而它的控制并不夠精確,應用范圍也相對有限。
隨著時間推演、技術發展,后輪轉向技術也漸漸從機械形式衍化為現在的電氣化形式,實現了穩定性提升。由此便誕生了主動后輪轉向技術,通過電機控制轉向桿的左右移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后輪轉向功能。
早在2018年,華人運通便首發34°擺幅四輪獨立轉向技術,通過精確獨立的四輪驅動及四輪轉向,開發出了14 套不同工況/模式下的智能駕駛驅動技術和算法,可實現“原地掉頭”、“無障礙漂移”、“平移入庫”等,是眾多前瞻研發創新項目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該項技術為華人運通后續的量產項目完成了前期技術研發鋪墊,如“主動四輪轉向”“整車集成控制”“分布式驅動”等技術都導入到不同的量產項目,賦能華人運通高合汽車的后續車型,擁有行業領先的電子時代精準操控。
算法成果迭代積累,全系標配全速域后輪轉向技術造就“十佳底盤”
受限于硬件成本以及控制邏輯難度,主動后輪轉向系統長期以來只有研發實力強的廠商在旗下百萬級大型豪華轎車和SUV中有配置。在燃油車時代,諸如奔馳S級、寶馬7系、奧迪Q7、保時捷911等豪華車型才提供選裝。而在電氣化時代,這項技術依舊是極少量高端車型的專屬黑科技。
華人運通高合汽車自2018年起便與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愛信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結合華人運通四輪轉向輪轂電機工程車自研的成果,打造后輪主動轉向技術。其復雜的車控技術均為華人運通自主研發,通過雙方的緊密合作,軟件硬件的深度融合,將全世界領先的技術率先應用在車上,實現了相關后輪主動轉向技術在中國的量產落地。
在2021年5月開啟量產交付的旗下首款旗艦高合HiPhi X上,當時全球領先的擺幅10°主動后輪轉向系統使得HiPhi X可在40公里/小時及以下的車速情況下,實現智能控制后輪與前輪以相反的方向偏轉,使得轉彎半徑可縮短0.5米以上,最小僅為5.8米。
而在2022年底開啟交付的第二款旗艦HiPhi Z上,結合整車豪華純電超跑GT定位,華人運通再次攜手愛信,打造全系標配的全速域主動式后輪轉向系統,可以在全速域范用內按需調整,后輪最大轉可達驚人的13.2°。在高速行駛時,前后車輪進行同向隨動偏轉,極大程度地提升了整車的駕控性能和極限駕駛的能力。在高速行駛工況下,后輪會進行同向偏轉,面對連續變線時,后輪轉向可大幅度減弱因轉向不足或過度所帶來的推頭、甩尾現象,提供更準確的后輪循跡性和更高的車身穩定性,極大程度地提升了整車的駕控性能和極限駕駛的能力;低速工況下,后輪可反向偏轉,實現僅為5.7米的轉彎半徑,輕松應對泊車、掉頭等場景,帶來更便捷靈活的駕控體驗。
依托行業領先的全速域主動后輪轉向系統,高度集成了后輪轉向、制動、動力輸出等多方面、與博世聯合開發和調校的 IVC(Integrated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動態底盤集成控制系統,HiPhi Z實現整個底盤控制的高度集成,讓原本各自為陣的控制器、執行器統一協作、調用,形成更好的底盤合力,提高底盤動態響應控制,進而提升整車性能。按照ISO-3888-2測試標準,HiPhi Z可輕松獲得82km/h以上的麋鹿測試成績。
華人運通在電動汽車整車控制領域尤其后輪轉向技術方面的研發歷程,不斷證實了其在技術自研、資源整合方面的領先優勢,也為高合雙旗艦積累了豐富的高端產品技術經驗,夯實了高端品牌的身位優勢與獨特性。對于創新技術的大膽采用、精細研發也展現出了作為科技型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的積極態度。而此前高合HiPhi X、 HiPhi Z雙旗艦車型分別斬獲2022中國“十佳車身”、“十佳底盤”大獎,也證明了華人運通高合汽車長期積累的開發能力與技術創新。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忻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9624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