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將過半,造車新勢力們都怎么樣了?
恒大汽車、自游家、威馬、愛馳等多家炙手可熱的造車品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走向落寞。
倒閉、裁員、發不出工資,坊間嘈雜聲不斷,后疫情時代疊加市場價格戰的大背景下,整個汽車行業的陰暗面,遮羞布再也掩蓋不住。
當大家都在說百舸爭流、爭渡爭渡,屬于新能源汽車的前路,卻變得愈加模糊起來。
“蔚來不行了,銷量拉胯。”“何小鵬,當選今年最慘的人。”“零跑還能撐下去嗎?”
坊間叫衰聲層出不窮,但大家都知道,這些絕不是危言聳聽。自2023年開年以來,特斯拉、比亞迪連番上演“全武行”,價格戰的掀起,打了所有造車新勢力一個措手不及。
沒錯,面對經濟與需求的雙重疲軟,造車新勢力首當其沖。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今年第一季度的銷量整體下滑。
盡管銷量不能代表一切,但往往會讓消費者、市場,乃至整個行業對其產生諸多質疑。
“2023年第一季度我們主要進行了2023款車型的生產導入,新車型2023年3月中旬開始交付。在新車型上市之前,我們同時對老車型的銷售和生產進行了調整,疊加春節假期及有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府補貼取消影響,2023年第一季度的車輛交付數量有很大下降,這也導致2023年第一季度的財務數據同比和環比均有所下降。”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零跑今年一季度的銷量成績,并不理想。而在零跑的一季度財報中,朱江明對公司數據下滑,進行了相關說明。
綜其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方面受需求疲軟的市場大環境影響,零跑身處其中,成本、訂單承壓是必然;另一方面,零跑正處于產品迭代的關鍵時期,產線、零部件等制造端相關事項,正在更新換代,需要時間成本。
那么問題來了:此時此刻,遭受過重壓的零跑,緩過來了嗎?零跑,將依靠什么撐下去?接下來,零跑能否站著贏?
看到“性價比”之外
“大家都反復聊到價格,價格是我們的敲門磚,希望用這樣一個非常有誠意的價格,讓更多的用戶可以看到我們。”
此前,零跑董事長、CEO朱江明,在接受采訪時,講到了零跑換新后的價格變化。而其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在如今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零跑需要“性價比”作為引子,將公司的優勢,更廣泛地展現出來。
事實上,零跑就是這樣做的。
從T03小車開始,零跑便在主打性價比、經濟性。小車有小車的好處,T03也曾經是零跑的銷量擔當,但可惜的是,并不足以支撐起零跑市場發展的良性循環。
后隨著C11、C01產品的推出,零跑逐步改變了這種“依賴小車沖銷量”的狀態。尤其是今年3月份,零跑開啟全系換新,同時推出2023款 零跑C01、C11舒享版,將“戰場”直接遷移到了15萬元價格區間。
以C01舒享版為例,其本身的變化很小,減少了部分不太常用的智駕配置和舒適配置,但核心產品力仍做了保留,并未因價格下調,而跌完配置大減駕乘感受。
零跑通過配置和定價策略調整,把一款尺寸超過5米、續航超過500公里的純電轎車價格打到15萬元以內,短期內做到了絕無僅有。
“定義選車標準”“15w級無敵手”,并非空口之談。零跑C01舒享版14.98萬元起的售價,525公里的續航,在一眾純電轎車之中,絕對稱得上是,續航、價格的雙重占優。
而且事實勝于雄辯,零跑4、5月份的銷量表明,零跑走對了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零跑4月份的銷量,達到了8726臺,不僅回升明顯,甚至還強勢壓了小鵬、蔚來一頭。
到了5月,第一周新勢力品牌上險數,零跑僅次于理想,以2152臺的成績,排名第二;第二周新勢力品牌上險數,零跑以2644臺的成績,依舊排在第二位。
如此勢能之下,5月份的零跑,勢必能夠重回1萬臺銷量。而這一水到渠成的結果背后,不僅僅是性價比在發揮作用,還包括以技術為核心的堅定,“做用戶代工廠”的初衷。
作為零跑今年的扛鼎車型,零跑C01舒享版承擔著重振零跑旗鼓,推動銷量維穩上升的重擔。所以,除了有目共睹的價格優勢之外,零跑C01舒享版在體驗上,同樣擁有著諸多亮點。
首先是智能座艙 ,標配高通8155芯片,擁有“可見即可說”智能語音控制系統,支持整車OTA遠程升級,配備360°全景影像,誠意十足。
其次是智能駕駛,雖有所減配,但在單目攝像頭、環視攝像頭等10個感知硬件的組合配置下,零跑C01舒享版可實現ACC全速自適應巡航、FCW前方碰撞預警、LKA車道保持等6項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最重要的是,純電平臺帶來的超短前懸及后懸設計,使得零跑C01舒享版擁有了同級最長的2930mm超長軸距,完全是以A級車價格,給到了C級車的空間與舒適。而這一點上,也是零跑C01舒享版的重要競爭優勢所在。
向前、向前、再向前
必須承認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大勢的到來,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往日合資獨霸天下的日子一去不返,哪怕今年汽車市場略顯波折,但大方向并沒有改變。
身處變革之中的零跑,何以抓住機遇?答:向前、向前、再向前。只有那一往無前的勇氣,才能夠配得上“站著贏”。
毫不夸張地說,15萬級別的轎車市場,并沒有想象中那般風平浪靜。這里長期充斥著硝煙與競爭,不僅僅自主品牌的秦 plus ev、深藍SL03在四處跑馬圈地,傳統合資品牌的凱美瑞、雅閣、帕薩特、天籟等,更是占據了很大部分市場份額。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利可圖。從用戶角度出發,滿足其“既要又要還要”的多元化需求,便是零跑競爭力的一種體現。
就比如對于消費者鐘愛的“大轎車”,零跑C01舒享版5050*1902*1509mm的尺寸,2930mm超長軸距,可以為用戶帶來越級的空間體驗,以及家庭和個人的多種需求。
此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零跑除了外在的“夠大”,更加內斂的能力還在于技術“夠強”,且全域自研。
“像零跑C11、C01,哪怕10萬塊錢的成本,其中有7萬塊錢零部件是自制的,如果外購有10%毛利空間差價的話,零跑就比別人有7000元的競爭力。”
關于成本控制,零跑掌舵人朱江明曾經算過這樣一筆賬。在他看來,技術自研、零部件自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降本方式。而零跑之所以敢于喊出“重塑產業標準”的口號,其底氣便在于技術的“零跑式全域自研”。
毋庸置疑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汽車“三大件”確實發生了改變。造車新勢力們,只有掌控了新時代汽車技術,才有機會更好的活下來、走下去。
似早有洞見,零跑自研原生整車架構、自研電子電氣架構、自研電池底盤一體化CTC、自研電驅架構、自研智能網聯系統……
這一系列技術,不僅已經標配于C01車型之上,而且還會在更多的車型上發光發熱,進一步降低整車成本,令“用戶代工廠”名副其實。
把性價比當做敲門磚,堅持以技術為核心,再加以敢于打破邊界的銳意進取,這樣的零跑,沒有困難險阻可以嚇到。
而在新一代零跑C01、C11,以及后續即將出現的B類車型加持下,零跑必然會在今年完成全方位、多維度的布局。一方面,將自研技術普遍適配,進一步降低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借日益豐富的產品矩陣,征戰更廣闊市場。
不難預見的是,屬于零跑的機會,就藏在那些樸實無華,卻又異常珍貴的堅持之中。而零跑的新轉機,也已經隨著5月回升的銷量,漸露端倪。顯然,全系列產品換新之后的零跑,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所以,接下來的零跑,能站著贏嗎?時光不語,但已經有了肯定答案。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0314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