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汽集團發布2023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集團實現合并營業總收入3265.5億元,同比增長3.3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9億元,同比增長2.54%。
上汽集團2023半年報主要會計數據(圖片來源:上汽集團公告)
2023年以來,國內車市價格內卷嚴重、消費動力不足、合資品牌整體影響力下降等不利因素,給包括上汽在內的大多車企帶來一定沖擊。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1-6月,上汽集團整車累計批售207.2萬輛,同比下降7.28%。其中,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合資品牌在集團總銷售額中占比超70%,但卻集體遭遇滑鐵盧,同比下滑幅度均超過10%,直接影響到了公司整體業務表現。
在此情況下,上汽依然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著實不易。在筆者看來,這與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以及海外業務“三駕馬車”的加速拉動密不可分。
自主拉升明顯,新能源逐月環比連漲
從銷量數據看,自主品牌上揚態勢凸顯。上半年,上汽乘用車累計銷售41.1萬輛,同比增長12.3%;上汽大通累計銷售10.6萬輛,同比增長17.74%。自主品牌逐步成長為集團增長潛力股,根據上汽規劃,到2025年,自主品牌銷售占比將達到60%。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公告
作為業務增長的另一大亮點,新能源汽車上半年也取得不錯的表現,自1月份以來保持“逐月環比連漲”,累計銷售達37.2萬輛。其中,上汽乘用車新能源車月銷量逼近3萬輛大關。合資品牌也全面“加電”,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新能源車7月銷量首次“雙雙破萬”;上汽通用五菱繽果電動車月銷量超2萬輛,全新純電車型寶駿 “云朵”一亮相便引發較高關注度,開啟盲訂10天內訂單破萬。上汽指出,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沖刺“月銷10萬”。
上汽集團2023年1-7月新能源銷量表現(圖片來源:企業官方海報截圖)
盡管取得一定成績,但行業新賽道競爭也日趨激烈。為此,上汽集團在創新技術研發及落地方面開啟“加速跑”。官方資料顯示,未來三年,上汽智能電動創新技術將集中落地。今年三季度,智己LS6將率先搭載800V碳化硅電軸,充電5分鐘補能200公里;2024年,率先推動固態電池技術大規模量產落地,能量密度翻番、安全性能更高、成本更低。2024年,“整車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技術(VMC)”將量產落地,使車輛能夠在不同駕駛模式和復雜路況下,始終保持車身穩定;2025年,“中央計算+區域控制”全棧3.0智能車解決方案將全面落地,實現“艙、駕、算、聯”四域合一,域控制器數量減半、數據帶寬提升5倍、線束長度減少30%、OTA速度提升70%。
海外業務將實現“規模性盈利”
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達234.1萬輛,同比增長76.9%,再度給行業帶來驚喜。上汽作為領頭羊,上半年海外銷量達53.3萬輛,同比增長40%,占國內汽車出口總量的22.8%,占集團銷售總量的25.7%。由此來看,海外業務正在成為上汽營收中的重要引擎。
細分來看,自主品牌MG依然是銷售主力,今年1-6月在歐洲銷售11.5萬輛,同比大漲143%,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50%,并且已連續4個月單月銷量突破2萬輛,在中東、智利、澳洲和墨西哥等地均進入市場前7,市占率超過5%;上汽通用五菱寶駿530成為墨西哥細分市場銷量冠軍、Air EV在印尼細分市場份額占到四成;上汽大通海外零售同比增長47%,在澳大利亞、歐洲和墨西哥市場上半年銷量均已破萬。
上汽集團指出,隨著海外銷量的快速攀升,今年全年海外業務將實現“規模性盈利”。按照規劃,2023年,上汽將力爭在海外打造1個“20萬輛級”市場(歐洲)及5個“10萬輛級”市場(美洲、中東、澳新、東盟及南亞),預計全年海外銷量超過120萬輛。
總的來看,上汽轉型呈良態發展,自主品牌、新能源以及海外業務正在成為未來集團發展的重要支撐。不過,除了這些長期規劃戰略外,對上汽而言,短期靈活的營銷戰略在提升業務表現方面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據了解,從第二季度開始,上汽結合國家和地方促進汽車消費、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政策,推出購置稅補貼、高保值置換、優惠金融方案等一系列營銷“組合拳”,在此助推下,二季度銷量環比第一季度增長 32.5%。而從下半年企業釋放的信息看,將有諸多新品推出,疊加較大的讓利幅度(如上汽大眾單車至高綜合優惠6萬元;飛凡F7最高降幅2萬元等),相信這些將會為上汽帶來新的業務增長。不過大的市場環境不明朗,消費持幣觀望依舊存在,且行業競爭白熱化,企業面臨的壓力依然不小。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任慧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0921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