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品牌全球公司研發副總裁羊軍 來源:36氪Auto攝
作者|劉楊
編輯|蘇鵬
新能源車企們逐步完成向新能源賽道的初步轉型后,市場愈發成熟的產品體系帶來的是更全面的競爭。
在2023廣州車展上,smart除了帶來了全系產品之外,還宣布了最新的產品規劃,將此前“三年三款全新車”的產品規劃延續到2025年,升級為“四年四款全新車”。戰略意圖很明顯,smart希望最短的時間內推出更多車型,攻入更多的細分市場,搶占市場份額。
置身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smart需要盡快加速產品落地,以求在更多的細分市場跑馬圈地;另一方面,產品的競爭落腳點依然是技術,smart要加速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盡快將自己與第一梯隊拉至同一身位。
智能駕駛方面,smart Pilot Assist 2.0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已經在上個月如期上線,首搭smart精靈#1鉑金版供用戶選裝。2.0版本支持最新的HWP高速領航輔助功能和NSP智能領航輔助功能,可以實現?速及?架上點對點的智能領航駕駛,并根據導航規劃自動駛入駛離匝道。這些功能目前已在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和寧波五城開通,并將在更多城市解鎖。
“我們擁有前沿的智能駕駛科技研發團隊,堅持以軟件自研為目標,全力構建業界前沿的智能駕駛科技研發團隊。”smart品牌全球公司研發副總裁羊軍表示。
據悉,目前smart在杭州灣的研發團隊總人數已超700人,主要是負責全新產品工程的研發;在斯圖加特有歐洲的研發團隊,主要負責輸入歐洲市場的需求,包括參與開發過程中的聯合駕評,以及歐洲產品的驗收;在上海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智馬達上海機器人有限公司,負責開發智能輔助駕駛相關的算法。
以下是媒體與smart品牌全球公司研發副總裁羊軍的對話內容,有刪節:
Q:smart Pilot Assist 3.0版本,相比現在smart Pilot Assist 2.0,有哪些突破性的技術?
A: 我們主要以功能進行區分,smart Pilot Assist 2.0版本次配備NSP智能領航輔助系統,可以實現?速及?架上點對點的智能領航駕駛,并根據導航規劃自動駛入駛離匝道。
smart Pilot Assist 3.0版本,是具備城區領航輔助駕駛能力,為用戶帶來更智能的輔助駕駛及更可靠的主動安全產品體驗。
smart Pilot Assist 3.0采用NVIDIA DRIVE Orin作為最新的集中式計算平臺,首發產品將首次配備激光雷達,為用戶帶來更智能的輔助駕駛及更可靠的主動安全產品體驗。
Q:以小車用戶群體來說,智能領航駕駛功能究竟是否已成為剛需?
A:以smart精靈#1,或者smart精靈#3的細分用戶人群需求而言,高階智能輔助駕駛不一定排在最前面。
智能化當然同樣是他們考慮購買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當前L2+智能輔助駕駛能滿足這個細分市場領域里絕大部分的用戶需求。
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可能是滿足一些愿意去嘗鮮、體驗更高科技的用戶。
Q:未來smart要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現在的底盤控制能夠滿足需求嗎?智能駕駛和智能底盤,究竟是否構成強關聯?
A:現在主流有一種說法叫智能控制、智能底盤、智能執行化,甚至ADAS系統是做到全感知,從這點看,做智能控制底盤是有這種趨勢的。
對于現在的L2、L3來講,我認為現有的底盤是可以支撐的。對底盤來講,響應主要體現在速度和精準度。現有的結構,我覺得控制在120km/h,完全是可以做得到。而且,我們通過感知的提升,它可以提前做到預判,對控制系統進行提前減速。
我們在底盤的機械調校、操控等各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比如,在專業調校團隊上,我們讓smart精靈#1做到以舒適為主,但又帶有運動的感覺。而smart精靈#3是以運動為主,但支撐性各方面也做得很到位。
我們保留德國車的駕控基因,在歐洲用戶和中國用戶中間不斷找到平衡點。
Q:現在歐洲市場跟國內市場,包括智駕等技術路線,后續用兩套方案,還是一套?
A:我們希望用一套解決方案滿足中國和歐洲對ADAS的基本需求。中國ADAS發展快,跑得猛,但歐洲它有法規推著你往前走。他們的法規是以安全為導向,不管是新車還是在售車型,都必須符合法規要求,現在smart精靈#1、smart精靈#3都能滿足要求。
smart更多追求安全、可靠,還有舒適。比如在彎道控車的時候,車輛在自動轉向時,它的摩擦力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做到平順、舒適。
我認為做智能駕駛不僅是提供舒適駕駛,更多還要關注安全。我們做的是全球產品,我們把全球最好的技術法規引入到國內,去匹配國內的市場。
Q:國內做的高速輔助駕駛是否在歐洲無法應用?
A:國外的很多高速是不限速的,而且插入口和我們設計不一樣,我們暫時不會在歐洲推廣。不過,我們在歐洲同步推出了撥桿變道,這需要駕駛員去確認,安全性得到保證。
Q:20萬級別市場現在越來越卷,在技術方面,smart如何脫穎而出?
A:20萬的細分市場的確非常卷,如何平衡研發投入與售價不僅是我們的考題,更是汽車行業友商間的共同探索。
但從產品競爭力以及智能化的表現來說,smart在同級市場中一定是占據領先位置的,這點我們非常有信心。
Q:智能駕駛功能是否將考慮訂閱的模式?
A:根據用戶反饋,我們取消了靈活訂閱模式,而采用了靈活選購。用戶在購車前或后均可根據自身需求,通過“靈活選購”方式為愛車啟用相關選裝功能。
Q:充電補能是大家購車比較看重的因素,smart在這方面做怎樣布局和規劃?
A:smart正積極探索在國內建立品牌自營充電補能網絡的可能性,同步鋪開目的地充電、商超快充、跨城超快充三種業態。根據用戶的實際出行生活場景需求,smart致力于打造更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補能體驗。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劉楊06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13959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