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來搗亂的。”
什么9萬9不可能,14萬9不必講,要我說,小米汽車就應該19萬9,一口價。看,這不海報都出來了?
雖然與廣大消費者心中的“9萬9包郵”相差10萬塊,卻也是現在市場上足夠擁有競爭力的價格了,說不定還能變成小爆款。
可惜的是,每當這種激動人心的猜價格環節,官方就會過來搗亂。這不,眼看著謠言越傳越玄乎,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不得不親自發微博稱:
“所有帶有小米汽車版本和售價的信息、海報都是假的。”
消息真假大家心里還能沒有數?只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雷軍竟然也親自下場,給小米SU7立起了Flag——50萬以內,有對手嗎?
答案很簡單,如果問小米汽車50萬以內有沒有對手,那肯定就是有。不信你看,繼承極氪007“精神”的銀河E8,又掀了一次桌子。
1月5日,吉利銀河E8正式上市,起售價僅需17.58萬元,比預售價18.8萬的價格直接低了1萬多。再疊加首批車主權益、置換禮包等,實際銀河E8的價格可以進入到15~17萬元的區間。
有生之年系列,15萬元價格帶,終于迎來一款正經電動車。
本以為第一款年輕人的電動車非小米莫屬,但吉利打出的這一系列組合拳,卻讓最終結果變得再次不確定起來。
總得來說,吉利帶頭狙擊小米,其實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畢竟此前小米汽車首發亮相,也沒有“致敬”吉利,更不要說小米汽車挖吉利“墻角”的恩怨情仇了。
而另一角度,或許“狙擊事件”的發生,并非全是因為“論資排輩”,而是2024年的市場態勢,就是嚴重到了這個地步。
極氪007、小米SU7、極越07、蔚來ET7、小鵬P7i……僅“7系”車型就開始輪番排隊登場,價格一個比一個卷,甚至800V、高通8295芯片、智能駕駛等配置,通通開始標配。
如此看來,別說50萬元以內,就怕是30萬元以內,都亂成了一鍋粥,刀光劍影之間,招招沖著要害而去。
有人想要坐上牌桌,就意味著有人要被擠下來。而有意思的是,有些造車勢力,早早就埋下了禍根。
就比如高合。
前腳還說中東土豪投資,現在就傳出被供應商停止供貨。消息稱,高合所有工作暫停,包括停止發貨、停止新項目開發。現在供應商不發貨,高合現金流斷了,已經不交車了。
高合會成為2024年第一個倒下的車企嗎?此時說什么都為時尚早。但可以確定的是,2024年注定是中國汽車不安分的一年。
這邊戰火轟鳴,那邊花前月下。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并不相通,車企之間也是一樣。與其它車企的艱難前行不同,比亞迪用銷量證明了自己“大魔王2號”的名頭。
就在不久前,比亞迪正式發布了2023年的12月終端成績,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4.1萬輛,去年同期為23.5萬輛。
至此,比亞迪2023年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302.44萬輛,同比增長62.30%,順利完成年初許下的目標,坐穩中國車市新能源銷量頭把交椅。
而另一方面,比亞迪銷量也已經實現了對特斯拉的超越。縱使特斯拉的地位依舊難以動搖,但我們看到的是,比亞迪已經撕開了一道口子。
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各大國產車的合力之下,這個口子還將越來越大。
混亂、激烈、競爭……從今年年初開始,似乎整個汽車市場的基調已經奠定。
打嘴仗的打嘴仗,吐口水的吐口水,拒絕合作的拒絕合作,總之這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渾水,正在被攪得越來越渾。
當華為、小米、魅族等手機廠商造的車陸續粉墨登場,相關輿論口的爭端,也開始有了爆發的苗頭。傳統車企們當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也在持續發力,試圖爭奪更多的話語權,以壯大不斷被削弱的聲勢。
爭渡,爭渡,汽車行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有人都在追逐機遇。只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這里還是想要再次強調一下:造車要有“底線”,尤其是質量方面。
安全不是小事。各大車企不應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舍本逐末,將老百姓的安全置若罔聞,尤其是電池安全、質量檢測等各個方面。
哪怕現在“軟件OTA召回”甚是流行,但這個缺口還是不要開的好。
搜羅一周車聞,回顧大小車事,車聞軼事盡在【一周車話】,我們下周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1556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