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成為極星的榜一大哥,極星乘風破浪的背后是吉利的保駕護航。
2024剛開年,蘋果造車宣布放棄,高合的停產,比亞迪帶頭降價都能直觀的感受到了汽車行業的殘忍。汽車行業的前幾年是全球投資行業的香餑餑,大家爭相為其注資,各行業都希望能夠從汽車行業分一杯羹。
然后,在領略到中國乃至全球電動車領域的內卷后,熱情迅速冷卻。頭部品牌開始進場收割,壓縮空間。沒有沖進頭部的品牌,開始尋找依靠和合作,沒有找到便直接進入了淘汰賽。
當沃爾沃宣布減持極星股份時,很多人都為極星捏了一把汗。畢竟之前注重于海外市場的極星,在中國市場遲遲沒有打開局面,但吉利很快為極星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2月的倒數第二天,極星宣布了幾件大事,首先是,宣布成功獲得9.5億美元的外部融資,這筆融資可以助力極星在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方面大步邁進,同時加強未來商業布局,推動業務戰略的落地,并實現其2025年發展目標。
這一融資計劃為期三年,由法國巴黎銀行、法國外貿銀行、渣打銀行、西班牙對外銀行、匯豐銀行和浦發銀行等12家國內外知名銀行聯合提供,支持極星未來發展計劃。從汽車市場的角度來看,極星獲得外部融資也反映了投資者對電動汽車市場的看好和對極星品牌的認可。
在很多新能源車企紛紛堅持不住的2024年,極星的融資成功是給汽車市場和消費者的一劑強心劑。
極星首席執行官托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表示:“獲得全球銀行的融資證明了合作伙伴對極星發展充滿信心。我相信有吉利控股在財務融資、科技創新和工程研發領域的全力支持,極星將實現2025年現金流收支平衡的目標。”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極星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約為7.5億美元。在資產負債表上,現金通常被列為流動資產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直觀感受得到兜里有錢心中不慌的極星將會在今明兩年大規模發力。
作為極星的戰略合作伙伴和重要股東,吉利控股集團CEO、極星董事會成員李東輝表示,吉利控股將繼續為這個標志性的高性能汽車品牌提供全面的運營和財務支持。
他表示:“我們將長期持有極星的股份,并適時參與極星未來的融資計劃。吉利控股的技術實力和工程研發優勢將對極星全面開放,加速極星實現全球增長目標。”
吉利成為公司重要新股東的同時,極星依然保持了與沃爾沃汽車的深入合作關系,將繼續在商業和售后方面為客戶提供安心且一致的服務。
在公司全新的股權架構下,吉利瑞典控股將成為極星的第二大股東,同時沃爾沃汽車將繼續持有18%的股份,這將為品牌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一變動也使得極星的所有權結構現在變得十分清晰,它將作為吉利生態系統中一個獨立品牌運營,與其他品牌,比如Lotus、沃爾沃汽車、寶騰、Smart等一樣。吉利直接持有極星的新股份,是吉利對Polestar品牌雄心壯志的有力證明。
吉利對于子品牌的支持,從來都是技術實力和工程研發優勢的全面開放,并給予充分的空間促使品牌邁向獨立發展。
接下來,極星將加強商業布局,致力于2025年實現現金流收支平衡,年銷量超過150,000輛,并大幅提升毛利率。
2024年,極星蓄勢待發,將有3個在售車型,現下的銷售重點當然還是Polerstar2,其中極星4在全球的銷量迅速提升,極星3也已在中國投入生產并已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成功完成首次試生產。將為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此外,性能GT車型概念車極星5也將在2024年加速推出——這也是極星在自己粘合鋁平臺上生產的第一輛汽車。
在這個爬坡沖刺的檔口,吉利和外部融資適時加入對于極星來說是一場春雨,而極星自己的硬實力和清晰規劃才是制勝的關鍵。
之前的極星在中國沒有獲得很大突破的原因有三個,首先是品牌沒有給予消費者足夠的安全感,線下門店的數量會直接影響,售后維修和試駕距離等問題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其次,就是極星在品牌的聲量上被淹沒在了喧嘩的新能源市場。
年初星紀魅族集團高級副總裁、汽車事業部總裁陳思英正式加盟極星科技,擔任首席運營官(COO),全面負責公司營銷板塊。陳思英就任極星COO后,將原先多個部門整合為包含用戶增長、用戶發展及用戶運營三大板塊的市場營銷業務體系。
這位在汽車圈有20余年從業經驗的“老手”,無疑會為極星在中國市場發聲起到關鍵作用。
不僅如此,去年吉利收購魅族后正式建立星紀魅族,并與極星成立合資公司,極星汽車獲得智能化的加持。并且因為星紀魅族現有的技術平臺Flyme Auto與極星4的深度綁定,星紀魅族與極星汽車之間也有著高度的互通性。
在去年極星4的發布會上,沈子瑜也肯定了智能化軟硬件賽道的重要性,所以融合了星紀魅族技術的極星汽車,必定將在智能電動化時代展現出更好的發展前景。
吉利的全面支持也意味著可以為極星提供更先進的技術支持和研發資源。同時,吉利在中國市場擁有廣泛的銷售網絡和市場渠道,可以為極星提供更廣泛的市場覆蓋和銷售機會,從而提高極星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從而,為極星獲得更強大的品牌支持和市場推廣,以及提高極星的產品開發效率和產品競爭力,這是很多吉利系品牌已經走過并探明的道路。
2024年的汽車市場注定比2023年更加殘酷,但國內中高端純電動汽車市場面臨廣闊市場空間和前景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只要產品今年如約上市,技術持續更新,極星就能夠在中國市場產品開發效率和競爭力角度占據上風。
2024年,在信心和支持下的極星,將會擦亮東方的天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2096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