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僅僅數年之前,自動駕駛“老炮兒”Mobileye仍是業內廣受追捧的明星企業,憑借一套“芯片+視覺+算法”的軟硬一體打法,橫掃全球各大傳統車企,為智駕行業塑造了早期的主流商業模型;而如今,在高階智駕快速落地的中國市場,廣受一眾本土新勢力車企青睞的模式變成了“高算力+自研”,即車企紛紛選擇高算力的開放架構芯片,同時自主開發智駕算法和軟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Mobileye時常被拿來和英偉達、高通等芯片巨頭做對比,并因此受到了算力和技術方面的多重質疑,在日前舉行的一場媒體采訪中,Mobileye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總經理Elie Luskin 路以理對公司當下面臨的市場局勢直言不諱,同時對質疑給出了自己答案。
Mobileye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總經理Elie Luskin 路以理
Mobileye芯片比英偉達和高通落后?
在回答媒體提問的“為什么Mobileye芯片比英偉達和高通落后?”問題時,Elie Luskin表示,“我們認為市場看待智駕芯片的衡量角度也許應該調整一下,不能只看數字本身,而要從成本、安全、性能三個維度來思考?!?/p>
至于外界為什么會有Mobileye不如英偉達、高通的印象,Elie Luskin認為,除了在市場營銷方面應該投入更多之外,本質上Mobileye和傳統芯片巨頭并不是同一類公司?!坝ミ_和高通近年來大力搶灘智駕市場,所以大家都認為我們是競爭對手,實際上雙方的產品模式還是有差異性。Mobileye除了集成芯片系統還提供內容,也就是全棧的智駕方案,涵蓋硬件、軟件、服務和應用。雖然算力不是我們強調的屬性,但對比開放平臺擁有更成熟的打包交付以及成本優勢,更利于車企進行快速部署。
Elie Luskin稱,我們的產品已經到了“成熟期”,比如吉利集團、大眾的眾多車型已經搭載Mobileye的智駕系統,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從產品中盈利,支持我們后續的系統研發。
據悉,Mobileye實施了定制化的高階智駕方案和優化策略。為中國客戶量身定制的智駕方案,是目前行業內最具成本效益和可靠性的選擇之一?!拔覀兣c吉利集團旗下的極氪、極星、Smart、沃爾沃等品牌建立了牢固的合作伙伴關系,他們的量產車型上已經搭載了Mobileye SuperVision平臺,這是我們主打的‘可脫手/需注視’方案?!?/p>
Elie Luskin指出,與極氪合作的高速領航功能NZP交付,代表Mobileye國內第一個高階智駕量產項目跑通,此后Mobileye也迎來了不少后續訂單。2023年9月,一汽集團宣布與 Mobileye 達成戰略合作,紅旗品牌將在2024年量產SuperVision 方案車型,2025 年底量產搭載Mobileye更高一級的Chauffeur方案的車型。Chauffeur是在一定ODD內可脫手可脫眼的方案,它是Mobileye邁向全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除了一汽集團,Chauffeur也會從2025年起部署在極星4車型上。
中國市場競爭激烈 Mobileye如何應對?
當前,中國市場對新能源車技術開發度高、接受度高。中國市場目前正大步邁向“智能化”階段,這也推動廠商需要進行更強大功能的研發,從而從競爭激烈的行業內突圍。
除了英偉達、高通這樣的對手,Mobileye還要應對中國本土初創企業的圍堵,如何找到中國市場長期的競爭打法,是Mobileye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Elie Luskin肯定了中國市場的潛力,他表示,中國市場對于Mobileye而言非常關鍵,可以說是我們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我們很滿意Mobileye在中國的發展勢頭和所取得的成績,也在過去的幾年不斷加大對于中國市場的投入。
Elie Luskin指出,目前中國市場的競爭很激烈。在ADAS和自動駕駛領域,行業挑戰同時體現在兩端:一端是一些企業的解決方案包含價格高昂的芯片和傳感器系統,這會最終增加OEM和最終用戶的成本;另一端則是一些企業選擇提供更便宜的芯片,但以犧牲關鍵的安全性為代價,用價格換取性能。在我們看來,這兩種策略都是不可持續的,從長遠來看都會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和消費者帶來高昂的成本。Mobileye的理念始終是創造能夠帶來顯著價值的系統,使我們的解決方案能夠被部署在超過1.7億輛汽車上。
隨著極氪NZP項目的落地,Mobileye跑通了首個高階智駕方案,同時也標志著2023年成為了Mobileye轉型的關鍵之年。簡單來說,Mobileye正從基礎輔助駕駛,走向高階智駕。Elie Luskin說道。
相比于競品的解決方案,Mobileye DXP平臺的思路提煉自眾多車企的核心需求,其思路是將界限設定在感知和規控之間。
簡單來說,Mobileye將智駕系統針對目標感知、交通規則以及安全等這些通用的部分作為基礎的平臺輸出,而將駕駛風格的定義(比如車速控制、變道風格、加減速控制)等差異化的部分定義成可調校的接口。包括感知技術棧,車在哪里、行人在哪里、車道在哪里等等,這部分技術不需要差異化。
復雜的部分在于規控算法的切割,在感知的后端,對行人/車輛意圖的預測,比如一輛車停在那里,是停車、等燈還是堵住了,這些情況各有不同,但車輛的狀態是完全相同的,與確定性的感知目標一樣,這些不確定的信息同樣是通用部分。
而在前面這些通用部分的基礎上,相應的規劃、控制以及HMI是各個車企希望差異化的地方。比如一些廠商希望更加平順的駕駛體驗,另一些車型則需要更為激進的風格,而Mobileye提供了大量的接口以及參考樣例。
這樣的設計大幅降低了主機廠的開發風險,從第一天起,車企就能獲得一個可直接投入使用的參考設計,因此沒有交付的風險。唯一的風險是是否成功實施了所有想要的差異化。(卞海川)
來源:TechWeb.com.cn
作者:卞海川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30949
以上內容轉載自TechWeb.com.cn,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