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隨著零售滲透率正式突破50%大關,新能源車無疑身處中國車市再次迎來了所謂的里程碑時刻,并且對于燃油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階段性銷量的超越。
由此不禁反問,為什么?
答案其實十分簡單,還是由于綜合產品力的趕超。更好的駕乘質感,更高的舒適體驗,更優異的智艙智駕,更低的使用成本,都讓消費者愿意掏出真金白銀為之買單。
可即便如此,依舊不可避免一些“瑕疵”的出現。譬如,相比傳統燃油車,同價位新能源車的保險費用就是高出許多,并且在逐年續保的過程中,往往不降反增,甚至出現被拒之門外的情況,進而引發諸多用戶的抱怨。
至于背后的原因,肯定是多維度的。
什么整車維修成本貴,什么單車換代周期快,什么事故發生頻率高……都讓保險公司不得不提升新能源車的保險費用,來保證自身能夠盈利。反正,匯總下來,如今的新能源車險市場,確實正面臨著供求兩方的困局。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選擇親自入場,試圖從根本上解決上述亂象。
譬如,目前中國車市的“大魔王”——比亞迪。
交出第一份成績單
“比亞迪進入新能源車險行業,將利用技術、銷售、用戶等方面的積累,在費用節儉、科學理賠等方面,來全方位的賦能。”
本段開篇,首先拋出一段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表態。
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曾發布批復稱,同意比亞迪財險在安徽、江西、山東(不含青島)、河南、湖南、廣東、陜西和深圳地區使用全國統一的交強險條款、基礎保險費率和相應的費率浮動系數。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強調,比亞迪財險應高度重視交強險業務,嚴格執行交強險財務核算、費用分攤、準備金評估、單證及標志管理、系統管控和信息披露等各項制度,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和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消息一出,立即位于行業中掀起激烈討論。
有分析認為,因為比亞迪擁有大量汽車和車主數據,可以有效實現精準化、合理化的定價和理賠,降低車主保費和車險成本。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批文,已然預示著靴子落地。
殊不知,就在本周,比亞迪財險交出了屬于它的第一份成績單。
根據其發布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726.23萬元,實現凈利潤1846.20萬元,其中二季度凈利潤603.72萬元。
車險方面,上半年比亞迪財險實現車險簽單保費6739.39萬元,均由直銷渠道貢獻,車險車均保費為4900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比亞迪財險綜合成本率為-1834.03%,綜合費用率為-1424.78%。
對此,其官方在報告中做出解釋,“因公司于2024年5月恢復業務經營,缺少歷史業務轉回,導致本年度已賺保費為負值,進而導致綜合成本率、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為負值。隨著經營周期的逐步進展,本年新簽保單會逐步實現滿期,指標將逐漸轉變為正值。”
另外,根據相關數據推算,從5月中旬開啟投保至6月末的1個多月內,且投保范圍比較有限的情況下,比亞迪車險出單量達到約1.37萬件,4900元的件均價格,略高于我國新能源車險2023年約4000元的件均水平。
不過,理性客觀的講,車均保費的實際數值,既與車輛風險大小有關,也與車輛實際價值有關,還與車險業務銷售管理成本有關。
比亞迪財險作為新晉選手,目前尚處剛剛起步的階段,所取得的第一份成績單,已經證明其漸漸步入了正軌。
有不少業內人士覺得,“主機廠車對于新能源車的技術、性能等具體情況更加了解也更專業,可以更好地定制車險產品、控制成本。因此,消費者愈發期待比亞迪財險之后能將保費價格繼續打下來。”
當然,可以放心的是,根據王傳福的另一段表態:“比亞迪將進一步降低保險業務中的各項成本和費用,讓新能源車險不但不賠錢,還可以賺錢。”
這位大魔王最終想實現的,一定是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
頭部梯隊必須入場?
看到這里,或許還有讀者對于新能源車險板塊的困局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那讓我們繼續用論據說話。
從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的統計來看,去年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車均保費達4003元,約為傳統燃油車的1.8倍。而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預測,今年新能源車均保費將繼續上漲至5001元。
那么,保費高了,保險公司賺到錢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根據中國銀保信(CBIT)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新能源車的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大約21%。而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近85%,對于大部分險企來說,該業務板塊都處于盈虧線邊緣,甚至不乏一些公司已經在賠錢賺吆喝。
也正因如此,改變迫在眉睫。
這不,就在近日,積極的信號隨之展現。有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研究推動優化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率,推動提高新能源汽車社會化維修服務能力,著力解決群眾購車后顧之憂。”
雖然落地仍需時間,但政府層面已經介入。
同時,除比亞迪之外,多家頭部梯隊成員,無疑同樣正在積極布局車險業務。例如,2023年3月,在匯鼎保險經紀收購工作落地后,蔚來將其在2022年1月成立的蔚來保險經紀注銷,并將匯鼎保險經紀改名為蔚來保險經紀。2022年6月,理想則通過收購銀建保險經紀公司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可以直接開展車輛保險相關業務。
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還是——特斯拉。
身為主機廠中掘金車險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品牌,早在2019年4月,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便在本土通過收購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并率先在加州推出自營車險服務。
2020年8月,特斯拉在中國成立“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經營范圍為保險經紀業務,登記地址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江山路5000號二樓,也就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所在地。
不過,十分微妙的是,該公司成立以后,卻遲遲未能拿下保險經紀牌照。而今年3月下旬,被申請簡易注銷。到了4月中旬,企業狀態從存續正式變更為注銷。
可短短4個月后,特斯拉卷土重來。不久前,其保險經紀(中國)有限公司再次成立,注冊資本依舊為5000萬元,經營范圍為保險經紀業務,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均為朱曉彤。
如此操作背后展現出的信號,不言而喻。無論承認與否,隨著蛋糕還在變得愈發誘人,新能源車險漸漸成為了主機廠尤其是頭部梯隊“生態鏈”的重要一環。
當然,自營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充滿著種種挑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4230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