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傳統品牌主導的油車時代真的要迎來終結嗎?是,又不是。大量混動車的出現,掩蓋了純電車增速放緩的趨勢,傳統合資車企又在加快自己的轉型進度。究竟這個時代的底色帶了多少改天換地的驅動力?依舊沒人能說得清。
2024這一年,相較于異常亢奮的中國車企,各大合資公司的日子可真的算不上好過。
價格戰當前,大量的王牌車型被逐一放上了打折的貨架,或暗地里加大優惠力度,或索性在腦門上貼上大幅降價后的新價簽。為了應對輿論的沖擊,各家更是絞盡腦汁,試圖規避一切風險。
但不管怎樣,以現在的市場環境來說,相信這些舉動總是治標不治本的。如何繼續生存下去?又該如何拿出扭轉乾坤的方案?毋庸置疑,擺在合資車企面前的眾多難題,很是棘手。
而眼下,距離今年收官已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要想跑贏市場切換的速度,對于合資車企而言,沒什么比盡快施展拳腳,更關鍵了。它們的未來是否值得所有人期待,理應在這期間內有所體現。
廣州車展開幕在即,我們其實很清楚,身處其中的車企會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這場近距離的肉搏戰。新車加速上馬、營銷出位、信息轟炸等等能用上的手段,在這些天里,只可能會只增不減。但話到此處,如果中國車市的發展走勢以廣州車展為劃分,我會認為,能留給它們的時間也僅此而已。
特別是坐鎮主場的日系三強,在經歷數年的市場蹂躪,當后來者一遍遍圈走潛在用戶,這一屆廣州車展會成為它們從過去走向未來最特別的舞臺。
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和大部分車企一樣,廣州車展無非也是其對外用以銷售新車的渠道,可今時今日,眼看市場變了天,豐田、本田、日產已然沒了躺平的籌碼。對于它們而言,如果環境不再如昨,此刻的所有表現既決去留,更決生死。
未來容不得怠慢
電動化當道,合資車企到底還有沒有出路?這一話題幾乎貫穿了2024年,但從市場表現上看,不說本就慢熱的日系三家,對中國市場抱有極大期待的大眾、通用等歐美車企均很難有所突破,似乎都在真實地給了我們一個人人都不愿看到的答案。
這邊,南北大眾的ID.4/6仍在以價換量、上汽大眾的ID.7S量產計劃被叫停、大眾(安徽)ID.與眾上市即滯銷;
那邊,通用寄予厚望的“奧特能”平臺在折騰了一陣子后,旗下產品接連陷入沉寂。要是再加上BBA等豪華品牌過去電動化戰略“雷聲大雨點小”的落地態勢,仿佛一切都在以最壞的結果呈現在我們面前。
得此情形,日系三強還能否重新振作起來?別看這是市場留給我們的疑問,我想,大多時候,它們也自知市場陣痛下的處境。要想回到從前,豈止是簡單地向市場投放些產品力不痛不癢的電動車就可以實現的。
既然如此,豐田、本田、日產究竟該如何安排自己的未來?
對于全面落實電動化戰略,或是單純玩命造電動車,我承認,時至今日,日本車企都很難下定決心選擇ALL IN。先前,豐田章男反復為燃油車站臺的場景,無非就是在給外界傳遞著這么一個信號:在產業轉型之際,事關新舊能源的切換,日本車企雖未挑明立場,但就選擇來說,一定是模糊的。
世界的底色本不是非黑即白的,汽車工業的發展又怎會在油電對立中向前邁進?道理是這么個道理,可還是那句話,如果中國車市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在電動化轉型上投入所有,試問,誰真的能置之不理?
這一年來,為了留在中國,日系三家多多少少在電動化決策上有了些更具中國特色的地方。只是,當本屆廣州車展愈發成為劃分新舊時代的節點,現實給予的急迫感總會令它們好好審視下中國市場當前的發展。
“日本人對于自己的電動車真的是太自信了。”在bZ4X、艾睿雅、e:NP1/S1誕生的那幾年,每當聽到這樣的評價,我們都能感覺到,日系電動車要水土不服了。而事實證明,現實的確如此。
這不,本屆廣州車展上,不管你說是與全球車市做切割也好,或是專注于中國也罷,豐田、本田和日產不得不回過神來。廣汽豐田 鉑智3X、本田燁:P7/S7、日產全新純電轎車均會以完全體登陸車展,正式和中國車企貼身肉搏,其目的就是想借此契機告訴外界:中國車市的巨變還是讓它們感受到了危機。
現階段,中國消費者還能對日系電動車提起興趣嗎?隨著中國電動車快速崛起,這個問題的確很難回答。單一這屆廣州車展為參考,任誰也無法就此給出一個篤定的眼神。但無論如何,只要一天不放棄中國市場,我堅信,豐田、本田、日產當下所做的一切,依舊是有意義的。
不放棄就要有不放棄的樣子
在日系三強的全球版圖中,中國市場的比重到底有多少?
當行業電動化不斷逼迫著它們讓出市場,由中國車企引領的技術變革又在全面對其擅長的混動領域進行覆蓋,旁觀者一定會認為,對于它們而言,中國車市將不再如往日那樣重要。
但事實上,2024年不達預期的市場表現,只是在一定范圍內表露著日系車的難處。要想讓日本人對中國車市的未來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無疑是不現實的。
別管中國車市當前的發展有多么刺痛日系車企,鑒于其財報所反映的盈利現狀、轉型效率、技術迭代等多方離不開中國市場支持的這一客觀因素,要想日系合資選擇就此躺平,得過且過,都是不可能的。
今年早些時候,本田在輿論重壓下都要堅決落實新舊工廠的停產和再建,發布全新電動品牌「燁」的同時,口口聲聲說,要將本土化研發放在戰略重點的最前沿;
而剛剛結束的進博會上,一邊,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在指出,“中國市場是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焦點,也是日產汽車的戰略重點。”
另一邊,日產中國日產汽車公司企業副總裁關口勛又在補充說明,“在所有不確定性中,確定的一點是:與中國伙伴合作。”
那到了今天,正當所有人眼巴巴地看著主場作戰的日系三家能拿出什么的產品壓制中國對手,路透社又發文稱,為了提升在華產量,豐田計劃加強其在中國的銷售和生產運作之余,還要給予當地高管更多的自主權來推動產品研發。
說白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日系三家的態度早已擺在那里了,事關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不會在它們的戰略行進中消失。
市場再難,輿論壓力再大,都難以改變它們的既有規劃。而廣州車展的到來,勢必會成為日系合資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上再行突破的全新開始。
所以,車展雖剛剛啟幕,可從已知信息中,我們還是能看到日系合資車企不再固執的一面。
廣汽豐田鉑智3X,這是一款徹頭徹底遵循屬地開發理念的純電SUV,從中國消費者所在意的大空間、內飾高級感,到全套智能化裝備,一應俱全;本田「燁」P7/S7幾乎將本田能求來的諸如電子后視鏡、雙電機四驅、前雙叉臂懸架等各個維度的高階配置都裝在了身上;日產全新純電轎車亦將傳統“日產大沙發”的技藝,用更具科技感的方式再次演繹。
是的,在過去二十多年里,廣州國際車展所承擔的使命遠遠高于成都、粵港澳大灣區等車展,一直都是汽車行業新技術、新理念發布的一個重要舞臺,更是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這十多年的快速發展。而身在華南,依托地區固有消費勢能,日系車企一直都過著很舒服的日子。
那今時今日,廣州車展的初心并不會改變,只是,屬于日系車企的好日子不再,必定就要求它們斷了“靜待花開”的念想。
徹底本土化的研發是它們當下正在落地的全新指導方針,但面對未來太多的不確定性,那些來到車展的一系列量產新車,只能是“開胃菜”。中國消費者可以給予它們一些時間來適應環境,到頭來,還得日系車企真正放下高姿態,完全以中國車市為根據地,進入電動化轉型的腹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5397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