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周就要春節了,是不是稍微能休息一下了?”
“你在開什么玩笑,天天還是加班到十點。”
“就這么拼?和去年相比呢?”
“可以說幾乎沒什么變化,甚至隱隱感覺還要內卷。”
絕不是杜撰,文章開篇的一段對話,就發生在我與某位來自主機廠的友人之間。從他的反饋中已然能夠察覺到,經歷了2024年殘酷的洗禮,仍留在牌桌上的一家家所謂的晉級車企,一進入2025年便投入到愈發血腥的戰斗中。
無論承認與否,這就是目前整個大盤的現狀。
而身為一名入行六年的媒體,同樣有著類似的感受。除了本身繁忙且復雜的工作任務,就舉一個簡簡單單的小例子:北京時間1月1日,恰逢元旦假期,可長城依舊選擇位于保定總部,為旗下重磅選手坦克500 Hi4-Z舉辦了上市發布會。
你可以說它有些不近人情,也可以說它是想搶占先機,總之這家自主品牌對外展現出的態度,無疑集中在:“2025,開年即決戰。”
當然,不僅僅局限于長城,僅從最近幾天諸多車企的操作來看,紛紛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祭出了新年的第一波攻勢。至于最終目的,肯定是為了在一季度率先搶占先機,為后續的上揚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
不然,便會像文章標題提及的那樣,“一季度搞不定,全年也沒戲。”
蛋糕與野心都在變大
如果要用一句話為2025年的中國車市定一個調,我會用:“蛋糕與野心都在變大。”短短九個字怎么理解?答案需要拆分來看。
首先,“蛋糕”部分,代指的便是接下來300多天,整個大盤在累計銷量端將會攀升到一個怎樣的高度。
不吹不黑,按照2024年已經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勢頭,以及國家政策層面的繼續保駕護航,應該在數據上會有著不錯的最終結果。
譬如,不久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媒體溝通會上曾做出預測。
“2025年,中國車市整體將穩中有進,全年銷量為3200萬輛左右,其中國內市場銷量為2600萬輛左右,增速為3%。樂觀估計,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1650萬輛左右(含出口),增速近30%,滲透率超50%。內需有望達到1500萬輛,滲透率超55%。”
隨后,他還補充道:“結合整個宏觀形勢和汽車行業發展規律等,我國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平穩增長的階段。其中,新能源車仍處于積累規模效益、夯實優勢的關鍵期。”
換言之,“油電爭霸”仍會是最轟轟烈烈的主旋律。期待中,一邊的碾壓與另一邊的垮塌,都沒有那么快降臨。
而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隨著雙方的交鋒與博弈,共同促成了“蛋糕”的越變越大。順勢,弱肉強食的生存法也在不斷加深。更直白來講,身處充滿荊棘的中國車市強肉吃,馬太效應會再次加劇,“頭部大口吃肉,尾部湯都難喝”的情況會十分突出。
由此,引出“野心”的部分。
實際上,很多讀者都應該明白我想闡述的究竟是什么——目前已知部分車企2025年的銷量目標。
從傳言中鴻蒙智行試圖沖擊的100萬輛,到理想的70萬輛,到零跑的50萬輛,到蔚來的45萬輛,到小鵬的35萬輛,再到小米的30萬輛,光是幾家主流的新勢力,人人都可以說信心爆棚。
相比之下,2024年剛剛分別拿下中國汽車市場企業銷冠與中國汽車市場品牌銷冠,以及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冠,三項含金量頗高榮譽的比亞迪,在邁過427萬輛大關后大概率直指500萬輛。
反觀另一大自主品牌吉利,完全沒有遮遮掩掩,直接官宣2025年銷量目標為271萬輛,較2024年提升25%。其中,吉利品牌為200萬輛,極氪品牌為32萬輛,領克品牌為39萬輛,另外2025年新能源銷量目標為150萬輛,對比2024年新能源總銷量增長69%。
至于奇瑞,能夠獲悉的只有一句話,“2025年集團將繼續堅持把經營質量放在首位,目標是銷量增長率再超行業10-20個百分點。”為此,拋出一個冷知識,2024年其全球共售出新車超260萬輛。
而上述三巨頭的火力全開,同樣能夠反映出目前中國車市“割裂”的現狀。開篇提及的長城,包括幾位國家隊成員,相信2025年的銷量目標也很夸張,野心紛紛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當然,新王的登基,注定伴隨舊王的落幕。合資品牌的2025年,彌漫著一種悲涼與寒冷的氛圍。
正在進行中的一季度,便是最好的觀察錨點。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
今年的春節假期,因為橫跨1月、2月的緣故,對于所有主機廠而言,都是一場“喜憂參半”的考驗。
一方面,屆時到店開車的客流量應該會保持上揚,對于累計訂單肯定有正向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整個交付的節奏肯定會被一定程度上的打亂,而如果前兩個月始終無法邁入正軌,全靠3月份去彌補,整個一季度或將兇多吉少。
不可否認,這也是撰寫文章的“引子”。
由此進一步延展,如果一家車企沒有在一季度打好地基,盡可能的提振內部信心,那么全年也都將陷入到苦苦追趕的節奏中。
所以,為了規避“窘境”的發生,我們能夠發現從2024年年末開始,大多數不愿躺平的選手,已經提前有所準備。
更具體而言,什么限時優惠、什么現金紅包、什么置換補貼、什么國補地補兜底、什么各項優惠權益好禮贈送,全部一股腦拋向持幣觀望的終端消費者。
據相關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不下30個品牌加入這場“搶單大戰”,并且還有源源不斷的后來者涌入其中。
大家的潛臺詞更像是:“2025年,不跟隨便是死,跟隨了還有活的希望。”
作為見證者,發自內心的感嘆:“此刻的中國車市,絕對是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一片細分板塊。能夠在這里游刃有余的收割,拋開一些不可抗力,放到其它任何地方都將勢不可擋。”
過去,總有這一種天真的聲音認為,“那些主動推出中國車市的合資車企,只不是不愿意無腦的內卷罷了,更像是識時務者為俊杰的放棄。”但經歷了時間的沉淀,慢慢地我們發現,在華熬不下去的它們,身處全球同樣危機重重。
由此把視線重新拉回到一季度,很負責任的說,這可能是過去多年以來,炮火最為夸張的開年大戰。所有參與其中的主機廠,不為別的只為能夠留在牌桌上。
而徐徐拉開帷幕的2025年,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廝殺的強度將會與日俱增。
最后,借用比亞迪掌舵者王傳福,早在2023年年的一段忠告作為結尾,“當下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一家車企在未來3-5年如果沒沖上去,就沒機會了。”
看著吧,馬上還會倒下一批品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5965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