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本以為經歷春節假期,各家車企都會沉寂一段時間,但沒想到復工第一天車市新一輪的價格戰就來了。
2月5日,特斯拉打響節后降價促銷第一槍,推出了Model 3史上最大力度的優惠組合。
隨后,包括小鵬、蔚來、智己、吉利等多家國內車企也“不甘示弱”,紛紛推出了優惠措施。
從更低的一口價,到5年0息,甚至是0首付,車企不惜自掏腰包也要跟進價格戰。
從“0息”到“0首付”
春節后復工首日,特斯拉率先出招,推出了Model 3限時優惠政策,不但全系可享8000元限時保險補貼,同時還能疊加5年0息貸款政策以及特享充電權益 。補貼后,Model 3的起售價降至 22.75 萬元,月供最低僅2460元。
如果消費者符合條件,還可疊加國家1.5萬元置換補貼或2萬元報廢補貼。
小鵬汽車也不甘示弱,在2月5日宣布推出 “5年0息0首付” 政策,覆蓋小鵬X9、G9、P7i和G6四款車型,活動同樣截止到2月28日。同時,小鵬的最高25000元以舊換新補貼,以及最高10000元新春紅包,都可以疊加使用。
以小鵬X9為例,消費者可享受0首付+5年免息政策,貼息金額最高可達5.7萬元,月供最低5830元。
除了特斯拉和小鵬以外,事實上蔚來早在2月1日大年初四就發布了優惠措施。消費者不但可以享受5年0息貸款政策,首付低至20%,手續費全免。此外,在優惠期間支付定金購車,還可享1萬元選裝基金、價值4800元的48張免費換電券、5 年NOP+免費使用權等優惠政策 。老用戶購車還能疊加5000-10000元的復購優惠。
蔚來第二品牌樂道今日也宣布推出限時0首付3年免息購車政策。同時即日起至2月28日前(含)支付定金的用戶可同時享3年NOA免費使用權、3年電池租用月費付4贈1、24張樂道換電卷、車身顏色選裝優惠、輪圈選裝優惠、3000提車積分。
零跑也在春節假期還未結束時就發布了新的促銷政策,為消費者提供5000-15000元的現金優惠,在增換購、貸款、選裝等方面也有相應的促銷活動。
除了新勢力車企,傳統車企也紛紛加入了這場價格戰。上汽智己針對L6推出 “驚爆價18.99萬元起” 的口號,相比之前的起售價下調了3萬元;吉利銀河將新車L6 EM-i的預售先享提車價下調了7000元,最低至8.28萬元 ,另一款車型銀河E5則可享受最高1.5萬元的禮包和24期0息的貸款政策。
東風旗下嵐圖知音現金直降1.8萬,17.89萬元起售,包括終身免費三電質保;此外東風奕派eπ007限時起售價11.99萬元,eπ008限時起售價16.36萬元。
合資品牌方面也在跟進,包括豐田、奧迪、捷豹在內的諸多品牌也加入到價格戰中。廣汽豐田在2月5日宣布旗下威蘭達和鋒蘭達兩款SUV車型推出 “一口價”,起售價分別為12.98萬元和8.98萬元,且全系可享“0首付、0利息” 政策。
捷豹XFL起售價直降18.81萬元至26.98萬元,近乎‘腰斬’;奧迪Q2L全系官降5.1萬元,起售價下探至17.18萬元。
消費者何時出手最劃算?
在年初最新國補還沒有落地之時,就已經有多家車企推出了補貼兜底政策,并通過現金補貼、保險補貼等方式進行降價。
而僅僅過去一個月的時間,新一輪的價格戰就又來了,從2023年底開始的價格戰,到底還有完沒完了。
事實上,由于1月有春節假期以及消費者對國補政策的觀望情緒等原因,使得1月車市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很多車企的銷量都出現了暫時性下滑。車企為了抓住政策機遇,刺激消費,所以紛紛在節后推出優惠政策,試圖在政策紅利期內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庫存壓力也是促使車企降價的重要因素。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 “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 顯示,2025 年1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 62.3%,同比上升 2.4 個百分點,環比上升12.1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1月車市銷售不暢,部分車型庫存積壓,車企為了清理庫存,回籠資金,不得不采取降價促銷的策略。
當然,價格戰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汽車市場份額爭奪的愈發白熱化。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新年全員內部信中表示,2025年汽車行業將進入淘汰賽階段,市場競爭一定會更加激烈。同時,何小鵬預測,價格戰會從1月開始點燃。
為了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消費者,車企們紛紛選擇通過降價優惠等手段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那么,對于這么頻繁的價格戰,消費者到底何時出手最劃算?
如果是剛需用戶,當前優惠力度已達階段性高點,疊加國補政策,可以優先考慮特斯拉、小鵬等限時優惠活動。
如果是不著急購車的用戶,今年后續將會有大批新車即將上市,比如煥新Model Y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開啟交付,同時小米的首款SUV車型YU7也將在年中上市。
另外,比亞迪今年后續也將會有很多最新的技術搭載在全新車型上面,比如最新的刀片電池,同時高階智駕也會下放到10萬元甚至更低級別車型上面,推動高階智駕普及。
總結:
總體來說,2025年的價格戰既是車企爭奪份額的無奈之舉,也是技術升級與市場洗牌的催化劑。短期看,消費者受益于購車成本降低;長期看,唯有通過技術創新與品牌價值提升的車企,才能在“內卷”中突圍。
來源:TechWeb.com.cn
作者:蕭健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62311
以上內容轉載自TechWeb.com.cn,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