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造電動中巴就要上路了”。這個消息喊了3年,最快本周就要成真了。8日,雨中,松山湖控股大廈副樓前的停車場,作者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首批即將上路的東莞造純電動巴士。金屬光澤的外立面,玻璃上“節能零排放”的標識異常醒目。車門上,“松山湖汽車運輸公司公交分公司”顯示著它們未來的歸屬。作為首批東莞造純電動巴士,它們將被投放在松山湖4A公交線路中。
8日,東莞新能源車產業技術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揭牌。揭牌儀式上透露了上述好消息。聯盟成立,意味著本土企業正式抱團“東莞造車”。緊接著,他們將有一項最緊要的工作,就是“抱團”參加即將開始的東莞首批2500輛新能源汽車的“競標”戰役。
首批10輛電動巴士最快本周上路
首批東莞造車,由東莞中山大學研究院負責技術與研發。站在廊檐下,東莞中山大學研究院院長宗志堅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在東莞籌備醞釀了整整3年,東莞造首批10臺“新一代輕量化純電動汽車”最快本周將掛牌上路了。
作者了解到,目前牌照正在辦理中馬上就能下發,充電電樁也正在由易事特準備中,首批10部車將主要作為松山湖的穿梭中巴,來回往返于4A線路上。
“作為首批投入運營的車輛,選擇的線路主要在不太繁華的路段。”負責車輛的研發、生產、制造的東莞中山大學研究院的孵化企業東莞三新市場部部長陳煉透露了背后的考量。
自主研發約7成零部件全東莞制造
作者冒雨走進車內瞧個究竟。進入車門,扶著把手,LED燈照亮了通道。坐在皮制的座椅上,靠著鋁合金的車身,方向盤指引著方向……站在廊檐下,宗志堅看著車子說,這輛車70%的零部件都是東莞制造;包括車輛的研發設計等一系列環節。
稍有遺憾的是,因為東莞暫時還沒有整車生產廠家(宏遠尚剛剛奠基),因而首批東莞造車生產于深圳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但在未來,這輛車里將有更多的零部件來自莞產。”宗志堅帶領著團隊主要負責東莞造車的研發和設計等,他這樣透露著未來的計劃。
走進車內,21個座位呈對向布置,稍有些窄。仔細測量,首批即將上路的東莞造車長6.4米,寬1.9米,高2.37米;比一般的公交車稍小稍窄一些。車頭部位,你若細細打量,將發現他只有前進鍵和后退鍵;并沒有現在一般公交車的手動掛檔裝置。“以后,司機開車將更簡單。”陳煉告訴作者,首批10臺車的司機將由公交公司自行配備。但最大的不同,還在于以后車輛不“喝油”改“充電”。根據預測,這批車輛每次正常充滿電約需2-3個小時,上路后在夏季開著空調的情況下能跑150公里。
東莞造車“抱團”競標2600輛新能源車
8日,東莞邁步造車夢的路上出了一個重磅新聞——由9家企業、科研院所聯合發起成立的廣東東莞新能源車產業技術聯盟正式掛牌。目前,聯盟已集聚了東莞鉅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廣東戈蘭瑪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等20余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優秀企業。
與之密切關聯的是,近期,有消息傳出,東莞即將啟動首批推廣應用的2600輛新能源汽車第三方承包方的“招標”工作。
“聯盟籌備成立的一個重要的動因,也正是希望東莞企業能抱團整合各方資源,增強競標時在團隊、技術、商業運營模式等各競爭實力。”宗志堅一語點破背后的深意。
正謀劃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未來,聯盟將繼續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并在產業鏈條各事業群里集聚更多優質企業,整合優質資源,不斷做大做強東莞新能源汽車產業。
有了企業的集聚,東莞在“造車夢”路上一個更大的計劃也就順理成章:東莞正謀劃在松山湖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該產業園將整合三大產業集群:整車企業群、電池企業群和應用企業群,推動東莞新能源汽車產業邁步向前。
東莞新能源車產業技術聯盟在松山湖高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東莞和深圳9家企業共同結盟,將以新能源公交車為切入點,于松山湖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掘金這一“朝陽產業”。而莞產的五洲龍新能源公交車,每次充電后可續行150公里,首批25輛新能源公交車近期將投入園區運行。
在當天的結盟儀式上,廣東易事特電源、中汽宏遠汽車、邁科新能源、東興鋁業、東莞中山大學研究院,以及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沃特瑪電池、巴斯巴科技和四川西部資源9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組鏈”成立東莞新能源車產業技術聯盟,臺灣新能源車產業技術聯盟召集人袁建中博士也將參與其中,為兩岸發展新能源車“牽線搭橋”。
據該聯盟主席、廣東易事特電源董事長何思模透露,圍繞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應用產業鏈條,聯盟將相應設立整車、充電、儲能、電控、材料和配件六大事業群,打造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并在產業鏈各事業群里集聚更多優質企業落戶松山湖。目前聯盟已集聚了東莞鉅威新能源、廣東戈蘭瑪汽車系統等20余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優秀企業。
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航表示,根據有關的實施意見,到明年底廣東將在整個珠三角地區推廣應用新能源車4.5萬輛,其中東莞首批將投放2600輛。“本月底或最近一兩月,首批25輛新能源公交車將投入園區試運行”。
而莞產新能源公交車當天也一并揭開神秘面紗,盡管其車型外觀尚稱不上十分精致。實際上,東莞中山大學研究院早已潛身園區、研發新能源公交車近3年,據其院長宗志堅透露,新能源公交車通過合作方式以五洲龍為牌子,“通常充電一次,可在城區續行150公里”。
來源:東莞陽光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3281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