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錢潮是一家以生產汽車系統零部件及總成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不過,在其頭頂,卻還閃爍著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光環”。
事實上,就在不久前,坊間還曾有傳聞稱,萬向集團將于近期將旗下新能源汽車資產注入萬向錢潮。不過,萬向錢潮證券辦相關人士在接受作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近期從未接到過有關資產注入的通知”。
根據7月9日萬向錢潮發布的201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有望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億元-3.6億元,同比增長50%-80%。
而受益于不俗的業績表現,以及諸多概念性光環簇擁,截至8月19日,萬向錢潮股價半年多來的漲幅(始于2014年1月2日開盤)約180%。
承諾電動車資產注入
雖然萬向錢潮證券辦人士向作者表示,在其所生產的產品中,“有很多都可以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但實質上,萬向錢潮的主營業務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不“搭界”。
公開資料顯示,萬向錢潮專業生產底盤及懸架系統、汽車制動系統、汽車傳動系統、輪轂單元、軸承、精密件、工程機械零部件等汽車系統零部件及總成,是目前國內主要的獨立汽車系統零部件專業生產基地之一。
據公司201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主要以汽車零部件生產構成的機械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6.4億元,占當期公司總營業收入逾82%,毛利率為22.15%;除此以外,以鋼材、鐵合金、煤炭等構成的物資貿易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11億元,也占到了當期公司總營業收入的12%。
而如果說市場一直視萬向錢潮為“戰略性新興概念股”,則主要源于公司于2010年與萬向集團、萬向電動車三方簽署的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萬向錢潮2010年12月30日發布的一份公告顯示,上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核心內容主要有兩項:其一,萬向電動汽車將萬向錢潮列為自身汽車零部件采購的優先或獨家供應商;其二,萬向集團將在條件成熟時,將其持有的萬向電動汽車部分股權轉讓給萬向錢潮。
而值得注意的是,彼時公告所述的“條件成熟時”,被限定為 “萬向錢潮提出入股動議”,或“萬向電動汽車完成產業化,盈利狀況正常穩定”。
不論如何,這份被冠以“重大”之名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隨即成為了萬向錢潮股價表現的分水嶺。
據查詢,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發布前,萬向錢潮股價曾從2010年1月4日開盤時的7.78元/股,一路飆漲至當年11月29日盤中創出的高點18.41元/股,累計漲幅近137%;而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發布后,始于萬向錢潮2010年12月30日開盤價14.15元/股,直至2011年12月30日收盤時的5.66元/股,其股價則大幅縮水了約60%。
業績持續增長需后勁
根據萬向錢潮2013年年報和201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14.96%和27.12%,此外,其更預計在2014年上半年,公司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0%-80%。
雖然公司業績表現不俗,但時隔逾三年,市場仍對萬向集團將新能源汽車資產注入萬向錢潮的承諾充滿了期待。
原因很簡單,人們寄望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為萬向錢潮提供發展后勁。
而事實上,萬向錢潮也曾在2013年年報中分析稱,國外車企憑借強大技術、質量、口碑,愈發受到國人青睞,這導致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業已萎縮的本土車企配套市場上的競爭更加殘酷。同時,公司認為,近幾年國內原材料、能源、人工等經成本不斷上升,整車卻不斷降價,以及新《三包法》的實施等,均會導致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各項成本增加。
來源:證券日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3376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