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美國密歇根州第六大城市安娜堡的鋰電池初創公司Sakti3近日獲得了英國家電巨頭戴森(Dyson)1500萬美元的投資,這家專門從事鋰電池研發的創業公司手中握有一項絕技,那就是Sakti3研發的電池能量密度達到每升1000瓦時,這是目前普通鋰電池的兩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的電池性能將因此大大提高。而戴森就是來幫助把Sakti3的鋰電池技術轉向商業化,并將其整合到他們的家電產品中。
Sakti3實驗室里的超薄電池原型進行測試
Sakti3的神秘電池使用了新型材料和生產技術,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他們聲稱可以存儲每升1000瓦時,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從256英里提升到480英里(約772公里),制造成本低,充放電速度快,更環保,而且比有些標準更安全。這項技術棄用了傳統鋰電池中的可燃液體電解質,通過其高能存儲材料實現技術進步,最重要的是,它的價格更低,每千瓦時約100美元,要遠低于目前200到300美元的市價,未來能夠應用于受限于成本和里程限制的電動汽車。
此前,Sakti3已從Kholsa Ventures、通用汽車及其他投資方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研發資金。
戴森創始人兼首席工程師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一份聲明中說:“Sakti3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技術突破是目前的電池技術根本無法做到的。”
目前,Sakti3的鋰電池技術在處于研發階段,距離商品化還需要“數年”,戴森必然會成為技術果實的承接者,整合到自己的電器產品中。盡管戴森沒有透露詳細計劃,傳聞可能就是他家未來的無線吸塵器。
除此之外,Sakti3的鋰電池技術還使大規模量產25000美元且里程翻倍的平價電動車成為可能,這想必就是通用汽車的投資圖謀。但是,Sakti3可能會首先與戴森組隊,而把消費電子公司和汽車制造商排在后邊,因為一旦技術實現商品化,必然要進行安全測試,選擇無線吸塵器肯定比人們手里拿的智能手機或者裝有可燃材料的汽車要謹慎而聰明的多。
1500萬美元是戴森的首輪投資,未來四年預計會產生100種新家用電器。
很多電池初創公司都在努力將實驗室技術轉化成真實商品,但是一直也沒有重大突破,部分原因在于他們的原型產品是定制的,需要使用昂貴的制造技術,難以批量生產。而Sakti3的原型產品則采用了標準生產設備,經過完善升級,實現商業化的可能很大。
說到這里,還要扒一扒詹姆斯·戴森爵士,他是戴森公司的創始人,也是氣旋技術的發明家。詹姆斯現任戴森公司總工程師,主要負責戴森公司的研究、設計與開發工作,目前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第318位,擁有資產價值47億美元。
有了戴森的投資并能不保證Sakti3一定能成功,眼下的成果雖然讓人小震驚,但還有太多技術細節沒有披露,制造成本也沒有說明,難保商品化不會受到材料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總之,Sakti3與戴森的合作給電動汽車業帶來了好消息,我們知道了美好的開始,也希望看得到數年后美好的結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曉紅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3780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