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年銷售收入4000億元夢想”的北汽集團,將開始在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的正式征程。
4月份,首款北汽制造的交叉型乘用車C306將正式上市發售。在4月下旬的上海車展 上,北汽生產的自主品牌轎車C301、越野車B40等也將會亮相,同時,北汽的品牌戰略也有望發布。而到今年底,基于薩博平臺的北汽中高端自主品牌轎車也將會發布。另外,北汽在今年還將投放11款新能源汽車,是新能源車推出數量最多的國內車企。
與此同時,在北汽股份內部,涉及中高層的人事調整也基本到位。上周,北京現代副總經理熊偉被調任北汽服務貿易公司的負責人,而此前北京奔馳執行副總裁司衛也被調回北汽股份。
對此,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這都是北汽發展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徐和誼表示,北汽正在從重視發展速度向提升經營效率轉型,按照”微笑曲線”的原理,北汽也要加強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在調結構的策略之下,自主品牌、新能源、國際化、服務貿易等正成為北汽的重中之重。
新能源車
此前,在新能源車領域,北汽并不算引人注目。但在汽車工業協會去年所做的一份新能源車調查報告中,北汽卻在國內汽車集團中名列第一。
徐和誼頗為自豪。按照他的說法,北汽為數不多的、真正具有新能源車三大部件開發能力的汽車企業,在產品層面是做的最全最豐富的,且真正能夠供應市場。目前,北汽共有3000余輛各類新能源車在路上運行,共有八個產品,而今年則將從大到小、從商用車到乘用車11款車型。
在這11款新能源車中,有4款為乘用車,其余則是大客車、環衛用車等。4款乘用車中,第一款為基于薩博平臺的純電動轎車Q60FB,這是一款中高端轎車,目前,北京市公安局已經預定了400輛;第二款是基于北汽自主品牌C301基礎上開發的緊湊型電動轎車,也將被率先用于政府公務用車;第三款則是基于自主品牌C306基礎開發的電動交叉車,將被用于郵政系統和市區內的物流公司;第四款車則是出租車,目前在北京延慶,北汽福田迷迪電動出租車已經開始試運行,今年C301電動車也將會被用于出租車。
徐和誼介紹說,北汽的新能源戰略是非常扎實的,其不僅僅是做整車,還包括三大核心零部件的開發。此前,在北京大興采育開發區,北汽成立了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通過這個公司,北汽整合了新能源技術資源。例如,在電池上,北汽合資組建了”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磷酸鐵鋰電池,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池生產企業之一;在電控系統方面,北汽與北京理工大學達成了合作協議;而在電機方面,則在3個月前與中山大洋電機(002249,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北京汽車大洋電機科技有限公司”,這樣,北汽就擁有較為完善的新能源車產業鏈。
對于新能源車項目,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是比較大的。此前就有傳聞稱,北京市有望對私人購買電動車放開牌照限制。
自主品牌
與新能源戰略同時進行的,還有北汽的自主品牌乘用車項目。
據悉,北汽的自主品牌計劃,被分為兩大部分,在北京、湖南株洲、廣東寶龍、重慶四大基地展開。其中,一大部分為交叉車型,即傳統意義上的”微面”,4月初上市的306就是這類車型。按照北汽的整體規劃,這類低附加值的車型,擁有獨立的品牌和渠道,并將被放在北京之外的基地生產。
另一大部分是轎車和越野車,將共用一個品牌 (此前傳聞為 ”北京”牌,目前來看,采用此品牌的可能性不大)。按照規劃,這部車型將包括五個轎車平臺和三個越野車平臺,約有20余款車型,產品覆蓋A0到C級車市場。
眾所周知,北汽在生產越野車方面是有悠久傳統的,當年的北京212曾遍布大江南北。因此,在北汽自主品牌規劃中,越野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今年上海車展上,北汽將發布B40,并將于年內上市。另外,在規劃中,還有B60、B70、B80和B90,其中B90就將采用八缸發動機,要與豐田蘭德酷路澤競爭。
在轎車上,北汽也有兩大體系:薩博平臺和非薩博平臺的。其中,薩博平臺車型從A+級到C級,產品包括C50、C60、C70、C80,年內亮相,明年上市銷售。其中,C80的目標是挑戰奧迪A6。而非薩博平臺車型則多為小型車,包括今年上市的C301,這款車曾被外界認為”山寨奔馳B級車”。
在技術上,北汽的自主品牌將會倚重2年前收購的薩博平臺。用徐和誼的話講,”收購薩博這單買賣是抄上了”。目前,北汽正加大對薩博技術的消化程度。為此,徐和誼不惜一次一次推遲了新車上市計劃,目的就是要把薩博技術完全融入北汽自主品牌,以適應中國市場需要。例如,在發動機上,北汽就正在試圖將薩博發動機小型化、輕量化,目前,北汽正在研發1.5T的渦輪直噴發動機。
徐和誼認為,北汽的自主品牌將定位于中高端。其中,政府采購市場將是一個重要突破口。因為有消息稱,政府公務車采購要求將會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偏重于自主品牌。
不過,這也存在一個矛盾。由于,率先上市的自主品牌產品,都是非薩博平臺的,并不能真正代表北汽的技術實力,這必將會影響品牌形象。
徐和誼將更多的寶押在了技術品質上。近期,北汽仍在尋找海外并購的機會,變速器、天窗等零部件公司已經被列入北汽的海外收購名單。
顯然,自主品牌將是北汽的一場鏖戰,但又是北汽不得不面對的。
( 編輯/李驕 )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437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