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江流域蒸騰繚繞的云霧中,在村落起伏綿延的厚土群山上,那蘊涵生命激情的茶林,幻化成綠色的精靈,在風景里豐滿的恩施玉露茶,于山里山外聲名鵲起。”
——《尋跡中國之一路雷丁一路茶》 恩施玉露
迎著朝陽,乘著微風,尋跡中國探尋茶文化的雷丁車隊來到了湖北恩施。1000多年前茶圣陸羽誕生于湖北,從這開啟了中國茶文化的千年傳承史,恩施玉露作為湖北名貴茶種的重要代表自然不容錯過。
尋茶:不遠千里,只為遇見
果真,這里連綿的茶山不負盛名,遠遠地朝目的地瞄一眼,那一座座錯落有致的茶山在云霧的籠罩下宛若仙境,令人心馳神往,同行的人都迫不及待想要走進。我卻萌生一絲擔心:崎嶇盤山路,到底會是一路享受還是一路折磨呢?
雷丁完美的操控性能解答了我的憂慮,一個個急彎、一處處坑洼都從容通過,我們的車隊一路平穩。看來,應付這種級別的山路,我低估了雷丁的力量。再看同行的人,都靠著柔軟的椅背,在寬大的空間里找到了最舒服的姿勢,安心享受。
不過半個鐘頭的功夫,我們已經抵達了茶園,曲曲悠悠的土家民歌劃過茶尖,芊芊嫩嫩的玉手穿梭茶海,沁人心脾的茶香回味悠長,從聽覺、視覺到嗅覺,無不侵染著我們的感官,成就了一片當地知名的天然氧吧。我們也慶幸,綠色動力的雷丁才真正與這美好的自然相稱。
制茶:用心成就匠心
覽過勝景,我們更加好奇,馳名中外的恩施玉露究竟是如何炒制的?
在當地茶農的帶領下,我們親眼見證了恩施玉露的“誕生”過程,從千回百轉的復雜制作工藝中,我們得出了兩個字,那就是“用心”。
從鮮葉采集、攤放、蒸汽殺青,到搧干水汽、炒頭毛火、揉捻(回轉揉和對揉)、鏟二毛火,再到整形上光、焙火提香、揀選,恩施玉露的形成需歷經十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和要求。比如,采集時,要保證芽葉細嫩、勻齊挺直、色澤鮮綠、狀如松針;整形上光又分兩段,先得把0.8-1公斤的炒二毛火葉,放在50-80℃的焙爐上,用兩手心相對,拇指朝上,捧起插條,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個方向搓揉,至七成干時方可轉入第二個階段,用“摟、搓、端、扎”四種手法交替使用,持續70-80分鐘,直到干燥適度為止……
本著對歷史、對茶文化、對品茶者負責的態度,當地很多人都是祖祖輩輩用心制茶,也正因為用心,恩施玉露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保留下來的蒸汽殺青針形綠茶。
品茶:感受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品飲我們自己親手參與的恩施玉露茶,香甜分外不同。用心烹制的玉露,細看養眼溫和的潤澤,淺嗅輕而不薄的暗香,慢品沁人心脾的回味,這其中嚼不爛摸不透舍不得的,是玉露茶厚重的人文底蘊,而這底蘊竟與1000多公里外的雷丁文化不謀而合。
從研發到生產制造再到售后服務,雷丁的每一款車都是用心的產物。國際化的研發團隊,每年10%的營業額投入研發;汽車級標準的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200多道嚴格的質量檢測;All-care的售后服務理念,專業的售后服務隊伍……雷丁用心成就匠心,與恩施玉露如出一轍。
尋茶、制茶、品茶,一路走來,雷丁與恩施玉露已然結下了抹不開的奇緣,文化層面的共通尤其難得。這個春天,雷丁《尋跡中國之一路雷丁一路茶》活動帶你尋遍中華千年茶文化,下一站即刻啟程,敬請期待!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5147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