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環境問題是國際汽車工業面臨的長期共同挑戰。近幾年,全球能源與環境的嚴峻形勢,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汽車產業的巨大沖擊,推動世界各國加快交通能源戰略轉型,掀起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新一輪熱潮,種種跡象預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的爆發式發展,新能源汽車在當下受到的極大關注,也預示了動力鋰電池領域必將成為眾多鋰電池生產企業的必爭之地。
最近,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權威的新的國家產業政策文件,”信息、新能源、有色金屬、新材料生產”和”鋰離子電池用磷酸鐵鋰等正極材料”作為鼓勵類重點產業給予扶持。在此大背景下,天齊鋰業(002466)與國內領先的動力鋰電池生產企業強強聯手!
瞄準汽車動力 攜手央企布局新能源產業鏈
天齊鋰業曾于2011年4月7日與上海航天電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航天電源”)簽署《增資擴股框架協議》,而早前備受媒體關注的天齊鋰業增資航天電源的事件在近期將很快塵埃落定6月3日晚間公告,天齊鋰業擬使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的超募資金8,208.96萬元增資入股航天電源。在之前《框架協議》的基礎上,天齊鋰業近期將與航天電源的原股東完成正式增資擴股協議的簽署工作。
6月6日晚間公告顯示,天齊鋰業在成都與上海航天工業總公司(航天八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對長期關注天齊鋰業發展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
聯手打造
5000萬安時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
筆者在簽字儀式上獲悉,協議簽署完畢后,天齊鋰業將成為上海航天電源除國資以外的第二大股東,持有航天電源20%的股份,增資后,航天電源注冊資本將增加至3.4億元,在航天電源現有1500萬安時動力鋰電池生產線的基礎上,雙方將共同在上海建造5000萬安時的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
除了簽署增資擴股協議,據悉,航天電源此次成都之行還有兩項重要的目的。其一是航天電源的上級企業上海航天工業總公司(下稱”上海航天”)與天齊鋰業成功簽署了《推進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書》,明確雙方在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如磷酸鐵鋰方面的合作意向。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由天齊鋰業控股,適時共同投資建設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及相關產品的產業化項目。其二是航天電源將利用此行對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環境、動力電池的發展現狀以及綜合投資環境進行考察,探討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天齊鋰業的資源優勢和四川地區的區位優勢,與天齊鋰業在四川共同建設新的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
攜手央企實現優勢互補
此次強強聯合的兩家企業在動力鋰離子電池領域均有不凡的實力。天齊鋰業是全球最大的礦石提鋰生產商,是國內鋰行業中技術領先、規模最大、基礎鋰產品最全、綜合競爭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在磷酸鐵鋰等高端鋰材料研發、生產、市場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同時,天齊鋰業擁有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鋰輝石礦區(甘孜州雅江縣措拉,占地23.54平方公里)的優質鋰礦資源,并與全球最大的西澳格林布什鋰礦有著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這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而上海航天工業總公司隸屬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實力雄厚,主要承擔運載火箭、人造衛星、戰術導彈、宇航工程和民用產品的設計、研制和生產。上海航天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全資企業,其下屬航天電源是專業從事以動力鋰離子電池及其管理系統為主的新能源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上海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大力打造車用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航天電源是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成員,已與上汽集團、東風汽車(600006)、上海通用、上海華普等國內汽車制造商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為亞運會、世博會、中國首個電動車國際示范區上海嘉定區等項目做過多次鋰電池動力車配套,具備豐富和成熟的產業化配套經驗。
由于雙方優勢互補,上海航天與天齊鋰業經過全面的相互考察和充分的溝通協商,共同制定了強強合作、攜手推進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路。
據悉,雙方將分步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發展:首先,天齊鋰業投資航天電源,建造5000萬安時的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其次,上海航天與天齊鋰業合資投入正極材料產業化項目,初步完成產業布局;隨后,航天電源擬與天齊鋰業合作,共同建設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鞏固雙方在產業中上游的領軍地位。
”攜手央企,將成為天齊鋰業進軍動力鋰電池市場的跳板。”天齊鋰業副總經理兼董秘李波表示,加大資本運作步伐,推動鋰電池全產業鏈縱向一體化將是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重點。天齊鋰業將通過此次增資參與到下游以中央企業為主力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產業,在尋求利潤新增長點的同時,進一步延伸公司鋰產業鏈,以提升整體競爭力。李波還透露,公司在不久的將來將不局限于鋰電中下游產業鏈,而是要通過對自有鋰輝石礦山的勘探開發,加快形成從上游礦山、中游鋰電材料到下游動力鋰電池的全產業鏈布局。
電動汽車未來將迎來關鍵時期
其實,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和鼓勵發展力度是顯而易見的。受政府鼓勵政策和商業模式試水等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進入提速階段。而之前發改委有關人士也表示,我國應加大新能源汽車的配套基礎設施投入和消費補貼,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在國家大力提升居民收入的背景下,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未來或將爆發增長。
日前,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司副司長張志宏表示,未來五年是電動汽車從研發向產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科技部已研究制定了電動汽車”十二五”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將重點開展七個方面工作來支撐行業科技發展的需要。張志宏指出,發展電動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應對能源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是中國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選擇。根據各大汽車公司發布的產品計劃,明后兩年將有更多的電動汽車產品推向市場。規劃總體目標是,全面掌握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培育自主創新開發能力,發揮市場資源優勢,形成有較強競爭力的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工業體系,這對鋰電池產業發展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機遇。
經過10多年的努力,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有200余款電動汽車進入汽車新產品公告,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自主開發和商品化,特別是在代表未來方向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和應用上,處于世界前列。中國自主研發出鎳氫和鋰電兩種類型多個系列車用動力蓄電池,其中,鋰電池的功率密度提升到2500瓦/千克以上,電池模塊的常規壽命達到1000次以上。
據介紹,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包括電池、電機和電控三部分,其中電池是最為核心的部件。目前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最大的瓶頸在于電池制造成本過高,不能將先進的技術轉化為商業產品,這就極大影響了該產業的良性發展。而目前航天電源生產的磷酸鐵鋰體系為主的大容量、高安全、長壽命動力鋰離子電池相關產品已經具備產業化能力,并已向上汽集團、東風汽車等國內一流汽車廠商供貨;另一方面,鋰電池的發展也存在著原材料性能和成本難以控制的瓶頸。這些問題都極大影響了動力鋰電池產業的良性發展,也是天齊鋰業要躋身新市場所必須逾越的壁壘。但是,依靠公司自身的力量,只能解決部分問題,仍有無能為力之處。所以,尋求合作才是企業發展之道。
由此可見,依靠航天電源的現有技術優勢,動力電池成本高、無法商品化的瓶頸將不復存在。同時,天齊鋰業自身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公司擁有中國鋰電池基礎材料市場約50%的份額,并在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研發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已經得到國內外主流電池制造商的認可,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實力。在這兩家企業合璧之后,所有阻礙公司進入動力鋰電池市場的障礙都將土崩瓦解,而他們也將在這片新天地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邁上更高的臺階。
四川新能源汽車產業環境將極大提升
上海航天與天齊鋰業的合作符合四川省新能源產業的戰略發展方向,符合著力培育自主品牌的總體思路。更重要的是,雙方合作是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除了將提升雙方的綜合實力以外,正極材料項目、動力鋰電池項目如能落戶四川,還將為本地新能源整車制造商提供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上游配套,促進產業技術創新、盤活產業供應鏈,從而極大地提升四川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環境。
據悉,向航天電源增資只是天齊鋰業與航天電源實施的首步戰略合作。在簽署增資擴股協議的同時,天齊鋰業已與航天電源的上級企業上海航天工業總公司簽署了《推進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書》,明確雙方在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如磷酸鐵鋰方面的合作意向。從天齊鋰業的一步步發展規劃可以看出,天齊鋰業在借助資本市場以后,謀求在鋰電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在增強,擴張動作在加快,投資手筆越來越大,擴張的視野不斷放大。預計天齊鋰業新的市場形象和行業地位將在”十二五”重新樹立和閃亮登場。
( 編輯/邵陽 )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劉敏 汪澤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581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