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前段時間沈陽的共享寶馬。
一家宣稱要入局共享汽車的公司買了一批埃斯托藍的寶馬 1 系投入市場,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后沒了音訊,之后網上又有一個用共享寶馬漂移的視頻躥紅。先不說是公司行為的宣傳炒作還是共享用戶的沒素質濫用,共享寶馬這事兒還是涼了。
前段時間一家叫做 EZZY 的共享汽車公司倒閉了,這家公司最早也是在北京運營了一波共享寶馬,用的是寶馬的純電動 i3 車型提供服務。結果也是沒有什么存在感的茍活了一段時間,最后因為運營不下去了就倒閉了。
共享汽車不像共享單車,自行車單車成本低,維護成本也低,同樣的共享模式套用在汽車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共享經濟生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運營和盈利方式。
但是寶馬官方還是挺看好中國市場,絕對要在中國市場推行官方運營的共享寶馬了。
據外媒報道,寶馬公司表示,將于 12 月份推出其在中國的第一個永久性共享汽車項目,該項目將使用寶馬i3電動車。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共享寶馬的項目將會延續之前 ReachNow 的名字,這項服務在 2016 年在美國上線,之前在北京也做過一段時間的試點運營。這一次,寶馬官方決定將這個共享服務放在成都來做。
與中國市場遇冷不同的是,共享汽車在歐美市場還是處在一個健康的運營狀態。根據寶馬的表述,與 Sixt 汽車租賃公司合作在歐洲運營的共享汽車項目 DriveNow 產品賣個 2015 年到現在,已經有了 100 萬的注冊用戶,而且這個項目還是盈利的。寶馬也希望自己能不僅僅做一家汽車制造公司,而是將出行服務也劃入自己的運營范圍中,而非僅僅是基于汽車的所有權。
從汽車制造商到出行服務提供方,看起來是從傳統制造業跨越到互聯網服務圈,但實際上, 這樣的轉型或者說業務拓展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并不艱難。對于單純的互聯網服務提供方來說,運營共享汽車最大的一部分成本還是源于租車或者是直接從汽車制造商買車來運營服務。但是對于寶馬這樣的汽車制造商來說,能夠將運營共享汽車的車輛生產和維護成本降到最低,接下來要做好的,就是規劃好運營模式進行互聯網式共享運營就行了。
寶馬計劃最初在成都投放 100 輛寶馬 i3 車型,用戶在使用完車輛時,無需將其停放到固定地點。
能夠自由取還車輛,是共享汽車的用戶痛點和運營難點。這要求城市中有足夠富裕且合法的停車空間,所以寶馬官方也說了,之前在北京試運營時候沒做這個功能,就是因為北京不太適合這種方式,而在成都的共享汽車項目包含了“自由浮動”停車,是因為成都的交通狀況更有利于將共享汽車的隨用隨取變成現實。
官方寶馬做共享寶馬這事兒能成嗎?
只能說互聯網公司遇到的問題,寶馬同樣會遇到,但是因為寶馬初期投入的車輛不多,對于寶馬的體量來說維持一個共享汽車項目的運營成本也能接受,成都的共享寶馬雖然在未來長時間內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依然只能作為一個嘗鮮服務來體驗,但是如果寶馬能夠堅持運營下去,確實能培養出一個小規模市場。
另外,用過挺長一段時間共享汽車,也寫了不少關于共享汽車的文章,就一個意思,希望讀者們能對這種新興的出行服務報以善意,別像對待共享單車一樣隨意。
來源:虎嗅網
作者:張博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59066
以上內容轉載自虎嗅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