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的大背景下,各車企紛紛加快布局速度。而作為一家擁有主機廠背景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廣汽新能源自7月份成立之初,便受到了業內人士廣泛的關注。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雙積分落地和未來燃油車禁售成為可能的情況下,現在的燃油汽車公司未來勢必將轉化為新能源汽車公司,廣汽集團還要單獨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反而讓人有些不理解。
對此,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是吃飯,二是發展。沒有現在傳統汽車的發展,企業的生存就無法解決,但是面臨未來行業的變化趨勢,企業必須要通過新能源汽車來謀求發展。
廣汽新能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若是新能源車與此前的傳統燃油車共用生產資源,其實反而會造成成本上漲。因為“新能源車本來就是顛覆傳統燃油車來的”。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未來廣汽新能源將獨立申請生產資質,但不會謀求上市。古惠南表示,建立新公司“是為了獨立的更好的發展”。
獨立新能源公司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的50%。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統燃油車領域里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廣汽在自主新能源方面的步伐算不上太快。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廣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總產銷為296輛,市場份額低于同一陣營的品牌。
而在去年,北汽、奇瑞等公司便紛紛成立了專注于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獨立子公司。其中北汽新能源還在今年完成了總額111.18億元的B輪融資。
對于廣汽為何在新能源方面發展有些失衡,古惠南認為,是現有的大部分量產純電動汽車都是基于傳統燃油車平臺改造的,這些車為了搭載動力電池往往犧牲了乘客的舒適性。
而這也正是廣汽集團選擇成立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的重要原因。古惠南表示:“未來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專屬平臺無法與傳統燃油車共用產線,更何況共用產線會導致車輛成本的上升。”
同時,在銷售渠道方面,“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天生就是敵人,是相互替代的關系。”古惠南表示,獨立后的新能源產品將不會放在同一個4S店中銷售。
廣汽新能源公司作為廣汽集團新能源戰略實施的重要載體,其目的就是推動廣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從廣汽集團內部來看,新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更多的是為了應對未來行業的變化,更多在于布局和探索。在他看來,不僅是廣汽,在傳統燃油車限售之后,由自主品牌車企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都將面臨新的轉型。
將獨立申請資質
雖然也有部分車企設立了新能源子公司,但古惠南表示,廣汽新能源的獨立與其他主機廠或新造車企業不一樣。盡管公司也會進行諸如獨立申請新能源資質、接受外部融資和開展員工持股等“標準動作”,但并不會謀求獨立上市。
“廣汽集團是A+H股的上市公司,而兩地的證監會均規定一家集團的兩家上市公司不可開展同業競爭,因此廣汽新能源公司并不會獨立上市。”古惠南向記者表示,“未來公司的員工持股比例會在10%左右,但我們成立獨立公司不是為了IPO,而是為了更好地造車。”
據記者了解,在此次的廣州車展上,廣汽新能源主要帶來了3款重磅車型:GA3S PHEV、GS4 PHEV和純電動的GE3。公司方面表示,未來將每年至少推出2款純電動車型,不斷豐富自身產品線。
在古惠南看來,新能源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陷入傳統燃油車這樣“慘烈”的競爭格局。他表示,現在新能源車企要做的不是競爭市場,而是要基于全新平臺,努力去打造最好的產品和車型。“中國汽車年產銷量已接近30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連百萬輛都不到,這是一片藍海市場。”
而記者注意到,近日,普華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詢公司發布第六年度開展的《2017年數字化汽車報告》,普華永道思略特預測,2025年左右,因充電設施充足,電動車發展迅速,價格也將達到臨界點。2025到2030年間,純電動車成本將低于內燃機車。
這樣的預測顯然也對車企進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提出了要求。
具體到廣汽新能源來看,古惠南表示,對2018年新推出的新能源車型而言,實現400公里的續駛里程是底線。而到2019年,續駛里程在500公里-600公里的新車將非常普遍。解決了快充、續航里程的問題,消費者購車的意愿就會大幅度提高。
除此之外,他提到,成本的下降來源于技術的進步。作為車廠,還是要在背后控制好電池成本上升所帶來的成本壓力。“這是最終決定一家新能源車企最終能走多遠的問題”。
來源:證券日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59246
以上內容轉載自證券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