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了十二個小時,終于從北京到了洛杉磯,我們會在接下來幾天從這兒開車 300 英里到達拉斯維加斯,正式開始 2018 年 CES 的報道行程。
前兩天我們的推送都有點兒「長篇大論」的感覺,「CES 觀展指南」和「2017 年自動駕駛行業總結」這兩篇文章都達到了 6000 字的篇幅,但是請各位放心,這并不意味著 2018 年我們要開啟長文模式。
為了表明決心,今天的文章不如「輕量化」一點兒,我想分享的是這半天在洛杉磯的所見所聞——當然,跟我們所關注的汽車科技、出行領域相關。
租的 Suburban 可以說是非常不契合這篇文章的環保調性了……)
在 Elon Musk 的那本傳記里,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介紹 SpaceX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故事。Elon Musk 從 Paypal 項目套現之后就醉心于制造火箭,他找來航空航天領域的各個大牛,組成一家規模不大但是極有創新能力和吃苦精神的新公司,致力于降低火箭發射的成本,甚至推進火星移民計劃。雖然曾經距離公司破產只有一步之遙,但是經歷種種磨難終于成為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私人航空航天公司。
某種程度上來說,SpaceX 能走到今天,比特斯拉經歷的困難和挑戰要大得多,創新的技術含量也更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控制權始終牢牢掌握在 Elon Musk 手里。
而 SpaceX 的總部,其實就在距離洛杉磯國際機場非常近的霍桑(Hawthorne)。于是租到車之后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去霍桑 Rocket Road 1 號的 SpaceX。
需要了解的背景是,洛杉磯所在的南加州是航空航天產業比較發達的城市,這也是當初為什么 Elon Musk 選擇將 SpaceX 落戶于此,這有點兒像把一家初創電動車公司放在上海嘉定,不管是人才還是資源,都會更快的聚攏過來。
SpaceX 總部旁邊就是一個小型機場,前一陣兒特斯拉電動卡車和 Roadster 的發布會就是這兒辦的。其實 SpaceX 的大樓看起來并不是特別「雄偉」,但是一個獵鷹 9 號火箭聳立在街角的地方,這就極大的增加了這個地方的「傳奇色彩」。
之所以叫「獵鷹 9 號」,是因為火箭底部搭載有 9 個推進器。SpaceX 的安保人員說,這是一個真火箭,并不是模型,而且是真正被發射過、又被成功回收的一個。
在 SpaceX 總部所在的園區里里其實還藏著一個特斯拉的設計中心,嚴格的說,它應該是從 SpaceX 的辦公場地里被劃分出來的一部分區域。當初 Model S 的設計就是在這兒完成的。我們只能遠遠看看特斯拉的大紅 logo,但是電動卡車和 Roadster 2 的原型車保不齊還在里面。
更大的驚喜是 Model 3。雖然特斯拉目前已經逐漸提升了 Model 3 的產能和交付量,雖然來之前我就預計在洛杉磯看見 Model 3 應該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兒,但是在 SpaceX 總部外面,我們很快就抓獲一臺停在路邊的野生 Model 3,這個速度還是有點兒快了。
這輛車是黑色的,車主是 SpaceX 員工,擋風玻璃上的 VIN 碼顯示這應該是第 853 輛被生產出的 Model 3。
因為停在路邊,所以我們能仔細看看它的細節。
比 Model S/X 更夸張的無臉化設計還是需要時間適應(加州的車可以不懸掛前牌照):
大燈細節,這張可以看看接縫:
輪轂:
車尾,延伸到車頂的后擋風玻璃有點酷:
門把手:
攝像頭方案和搭載 Autopilot 2.0 硬件的 S/X 是一致的:
中控臺和前排:
空調出風口是比較有意思的設計:
我們拍照的時候,有一個開寶馬 X5 的小哥,直接把車停在路中間,坐在自己車里給這輛 Model 3 拍了幾張照片。
又過了一會兒,一輛沒上牌的 Model 3 開進了 SpaceX 所在園區:
今天一路上我們總共看到 4-5 臺 Model 3,這個能見度和外媒關于「Model 3 產量提升、交付上千臺」的說法基本可以互相佐證,而特斯拉自己也在新一季度的季報里公布 Model 3 的交付量是 1550 臺。在 2017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總共生產了 2425 臺 Model 3。
特斯拉在提速,除了內部員工之外的預訂用戶也開始拿到自己的車,這對 Elon Musk 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
而在 SpaceX 總部門口的馬路上,我們還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東西:
這其實是由 SpaceX 舉辦的名為「Hyperloop Pod Competition」超級高鐵競賽所用的一段比賽軌道,總長約 1 英里,通過下面這個視頻,你可以看到 2017 年比賽的情況:
各個從事超級高鐵研發的團隊(公司/院校/科研機構)把自己設計的高鐵車艙模型拿到霍桑,在這個軌道里進行測試和比賽,SpaceX 和 Elon Musk 創立這個比賽的初衷顯然是想更快的推進超級高鐵的技術進展。
所以有意思的事情來了:SpaceX、特斯拉、超級高鐵,Elon Musk 對于未來交通的幾乎全部構想,都能在霍桑這個小地方找到蹤跡,實在是「一站式觀光景點」……
我們的心情,自然是難以名狀的~
當然除了 SpaceX 和 Elon Musk,洛杉磯還是另一家最近爭議巨大的公司的總部所在地——Faraday Future。
從霍桑開車沒多久就能到 FF 的總部。當初媒體曝出 FF 租下這個地方的時候,我還為了寫文章特意在谷歌地圖上查它的信息。這次終于親眼所見,也很是感慨。
有意思的是,這次我發現,FF 總部旁邊就是 91 號公路,不知道 FF91 的命名是否和它有點兒關系。
最近圍繞 FF 和賈躍亭也是真假消息滿天飛,FF 到底有沒有拿到融資還是個疑問,就在我們上飛機之前,國內媒體還曝光了一份「FF91 項目概要」的文件,里面詳細記錄了 FF 量產車的成本、投入等情況,如果文件屬實,那么相當于 FF91 整個進展和資金狀況都被展示在大家眼前,在此之前,還很少有關于這輛量產車如此詳細的信息流出,尤其是在研發、工程、制造層面。
FF 總部的院子里車停了不少,就在我隔著園區圍欄,試圖在這些車里尋找 FF91 蹤跡的時候,馬路對面有兩臺車無聲開過——居然就是 FF91 的測試車!這個運氣也是好到不行了:
自從去年拉斯維加斯 CES 看過 FF 發布會之后,這還是我第二次看到 FF91 實車,而且還是在公開路面上。雖然這兩臺車的外殼還沒有涂裝,但是整車的造型比例還是很明顯的有別于市面上現有的產品,并且塊頭不小。
這兩臺車轉了一圈之后從正門進入 FF 園區,這至少說明他們并沒有停止對 FF91 的測試工作。當然,或許被祖國人民熱盼的賈躍亭此時此刻也就在這個辦公樓里。
此前 FF 表示會在 CES 期間在拉斯維加斯向公眾開放 FF91 的試乘體驗,可能他們最近也在為這個活動做測試車的調試工作。
總之,如果不刻意告訴你,你很難想象在這個地方辦公的團隊,正身處國內巨大的爭議漩渦中心。
但是如果按照那份被曝光的項目概要來看,FF91 的量產至少在今年前景并不光明。它的售價很高但是成本更高,而且現在 FF 可能確實拿不出足夠的錢把它量產出來。
在洛杉磯,和汽車、出行有關的公司可能還有很多,但是這短短半天,就足夠讓人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種種戲劇性。如果再把洛杉磯和硅谷做個連線,里面的故事還會更多。
對了,在 FF 園區外面,我們還抓獲了一輛野生的本田 Clarity 氫燃料電池車:
除此之外,在半天時間里,我們還看到了數不清的寶馬 i3、雪佛蘭 Volt、特斯拉,以及雪佛蘭 Bolt。在加州想用最快速度認出一臺新能源車,請認準此 logo: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60642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