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Uber宣布開始與JUMP Bikes合作,下周開始將在舊金山地區開展無樁單車業務。此項業務稱為Uber Bike,所有用戶可在Uber應用中使用電動助力單車。目前的定價標準為半小時2美元,超過半小時之后,每分鐘需支付7美分。
此前,JUMP與市政交通部達成了合作,可在舊金山地區投放250輛電動助力車,如果運營狀況良好,9個月之后,可增加一倍的投放量。
而早在2017年12月,滴滴曾經參投的印度打車公司Ola也開啟了無樁單車服務,將之命名為Ola Pedal。這項服務的推廣路徑也極像ofo,將大學校園選作試點,并計劃在城市鋪開。
最早開始布局單車賽道的滴滴,也試圖從目前的戰局中尋找新的打法。就在昨天(1月31日),滴滴內部孵化的青桔單車在東莞和佛山上線,小藍單車也宣布重新投入線下運營。盡管與ofo創始團隊屢屢有不和消息傳出,但滴滴目前也仍然是ofo的大股東。
可見,中短途出行與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的疊加,已經成為各種打車應用的標配。不過對于此前都在自動駕駛上發力的Uber來說,上線單車業務可能出于幾方面的考量。
自從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出局之后,Uber的權力結構早已改變。
根據Recode報道顯示,軟銀投資12.5億美金之后,已持有Uber17.5%的股權,并成為最大單一股東。而股權也意味著話語權,軟銀擁有的董事會席位達到17個。此前創始人卡蘭尼克對“自動駕駛”的狂熱和燒錢作風顯然不會被資本接受。
卡蘭尼克曾把自動駕駛當成是Uber的當務之急:“如果我們不把自動駕駛搞定,企業不會活得太久。”
此后,卡蘭尼克與沃爾沃共同斥資3億美金,在自動駕駛系統應用領域達成合作;同時,Uber也以2.2億美金收購了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業公司Otto。但顯然,Uber在付出真金白銀之后并沒有得到預期中的回報。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此次軟銀注資達成的必要條件就是,Uber董事會向軟銀承諾將在2019年啟動IPO。
對Uber來說,單車業務意味著營收增量。
目前來看,實現IPO目標最大的困難是Uber難看的財物報表。
自2010年成立以來,Uber就始終沒有實現盈利。2016年,Uber虧損28億美元。2017年第三季度,Uber凈虧損擴大至14.6億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10.6億美元,被稱為“史上虧損最多的創業公司”。
對此,Uber CEO達拉·科斯羅沙西(Dara Khosrowshahi)表示,優步開始開始縮減虧損,出售一些虧損業務,逐步改善自身的財務業績。他也對盈利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Uber計劃將在2022年前實現盈利。1月30日,Uber宣布已經把汽車租賃業務轉讓給了美國加州一家新創科技公司Fair.com。而Uber與JUMP達成合作之后,在美國本土的單車業務也可以提升資本市場對其的信心。
而比起虧損更加嚴重的是估值縮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軟銀的最近一輪融資達成后,Uber的估值僅為480億美金,較此前680億美金估值縮水30%。此前,Uber嘗試過許多衍生業務。包括自行車快遞服務Uber Rush、便當快遞UberFRESH、快遞服務Uber Cargo。但這些業務基本都是打車業務的擴展,且進展狀況不夠理想。
在Uber深陷各種丑聞和虧損泥潭的時候,競爭對手們倒都伺機補上空位。
Uber老對手滴滴以560億美金的估值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美國本土的lyft也在2017年年底拿到了10億美金的融資,并迫使Uber的打車業務長期處于補貼狀態。
不論如何,Uber都需要“共享”單車這個新的故事。
來源:虎嗅網
作者:長江公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62363
以上內容轉載自虎嗅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