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城市公交、政府班車、環衛清運等領域,由中國自主研發、以”雙電”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已投入日常使用。低能耗、零排放、無噪音的綠色汽車夢想正在我國成為現實————具有”中國技術”的節能汽車得以走出展臺、實驗室”駛”入市民生活,這離不開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產品研發需要技術創新
今天,采用上海瑞華新能源技術的電動汽車已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運行,范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青島、大連、合肥等城市。5年以來累計有上百輛汽車投入使用并穩定運行,并與多家汽車制造商進行生產和技術合作。其產品入選奧運、世博和亞運的新能源用車。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09年的大連達沃斯論壇都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身影。上海世博會期間,瑞華”雙電”純電動中巴、大巴服務于海內外游客,參與接待了美國、印度、印尼等國政要。
”任何產品的研發和制造,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制造商瑞華新能源汽車表示。除了具有一般純電動汽車的”以電代油”和”零排放”的主要優點,這種”電池+電容”新能源汽車還能滿足非正常路況的瞬時高功率需求,在國內純電動汽車關鍵技術指標上處于領先水平。
高科技產品由研發走向生產,需要一步步的資金投入。然而僅僅數年前,多數人還只曾在車展上接觸新能源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課題研究,多數還停留在學術論證和研發實驗中。在這種情況下,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前沿領域,對這家瑞典華僑創建的科技企業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研發的成功,凝聚了科技人員日夜付出的辛勞和智慧。瑞華新能源汽車表示,目前全國有74%的純電動汽車運用了這一具有我國專利的新能源技術。綠色的城市交通出行環境,不僅為市民帶來健康的生活環境,還促進了我國交通領域的能源應用升級。
節能汽車創造社會效益
這種汽車究竟能節約多少能源?以2萬輛城市公交車為例,如果采用新能源汽車,每年可節約柴油5萬噸,減少一氧化碳排放1900噸,二氧化碳排放69萬噸,在行駛過程中還能回收36%的電能。此外,在實施電價峰谷收費的條件下,夜間充電還能進一步節約新能源汽車的運營和使用成本。
據了解,”雙電”電動汽車的相關技術已獲得27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企業自主研發的”雙電”技術,已獲國家發明專利并居國際先進水平。2010年5月,上海瑞華新能源研發的RH-EF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總成獲得國家科技部、環保部、商務部等認定的國家重點新產品。
在上海公交20路、28路、604路、825路及世博園區線路,采用瑞華新能源技術的新型第三代 ”雙電型純電動汽車”一次需充電4小時,最大行駛里程能達到250公里以上,此外還可以提供自動電子變速箱和變頻冷暖空調等服務。據了解,與傳統新能源汽車技術相比,這一車型在開啟空調的情況下可以在公交工況線路上行駛14個小時,能夠納入正常的公交班次排程。此外,這些節能汽車使用的電池壽命可達8年,降低了采購和維護的成本。政府扶持降低應用門檻”國家近幾年來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和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上海瑞華新能源汽車公司表示。2009年,上海等城市被列為國家首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財政的多方支持和資助,緩解了困擾新能源汽車產業多年的購置成本問題。按上海市出臺的相關政策,新能源汽車產業被納入公共領域采購、示范、應用的重點范圍,上海將有4000至5000輛各類新能源汽車服務于公共領域————與傳統能源車輛相比,新能源汽車能夠有效降低車輛排放對城市環境的危害。不過,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認為,任何市場的發展都離不開市場需求這道坎。新能源汽車技術在研發階段投入較大,在應用階段也會具有一定的難度。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業屬于后發型,電動汽車在現實中存在著配套設施、價格成本等應用障礙。隨著研發制造技術及配套產業政策日臻完善,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擁有巨大前景,但從市場來說,還需要各方合力培育我國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在性能提升的基礎上,使節能汽車從公交服務領域真正”駛”入尋常百姓的出行生活。
( 編輯/張翠翠 )
來源:人民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642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