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車禍發生一周后,特斯拉確認:Autopilot當時處于運行狀態。
3月23日,特斯拉SUV Model X在美國加州山景城101高速公路發生嚴重車禍,汽車高速行駛中撞向高速公路未封閉完全的隔離帶,Model X現場起火,后面兩車也因車禍追尾。
特斯拉車主不幸在事故中喪生。據稱是一位剛入職蘋果公司的華裔工程師。
因為該起致命車禍與Uber無人車事故發生時間相近,也因為特斯拉Autopilot屢屢成為事故爭議主角,于是這次車禍曝光后,Autopilot再次成為“嫌疑人”。
現在,通過車內電腦的日志恢復,特斯拉官方公布最新細節。
特斯拉在官方聲明中稱,在致命車禍發生前,特斯拉Autopilot處于運行狀態,自適應巡航控制的跟車距離被設置在最小值。
此外,司機之前已經多次收到儀表盤警報,告知駕駛員將手放在方向盤,但發生碰撞前的6秒里,司機都沒有理會。
特斯拉稱,按照當時情況,司機有大約5秒反應時間,但駕駛員沒采取行動。
此后,Model X與隔離帶相撞,汽車前部盡毀。在車輛日志中,沒有留下任何其他采取緊急措施的記錄。
特斯拉官方將此次車禍主因歸于隔離帶前的撞擊減速裝置,它們在事故發生前已經受損,且沒能被及時恢復,于是Model X高速撞向了又硬又厚的混泥土隔離帶,受損程度也前所未見。
Autopilot有失誤嗎?特斯拉認為沒有。
官方聲明中表示,迭代后的Autopilot,已經將撞車事故率降低了40%多,可靠性更甚以往。
而且搭載Autopilot的特斯拉,比其他汽車更安全。比如美國汽車每8600萬英里就會有一起致命車禍,但Autopilot加持下的特斯拉,3.2億英里才會有一起死亡事故。
也就是說,特斯拉涉及致命車禍的概率,遠遠低于平均值。
特斯拉還強調,不能因為Autopilot的使用造成車禍事故,就認為自動駕駛不安全,因為更多車禍事故并不會引起太多關注。
全球每年約有125萬人在汽車車禍中喪生,如果這其中每輛車都達到特斯拉的安全等級,可以每年挽救90萬人。所以應該對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有信心。
然而爭議也始終圍繞于此:特斯拉的Autopilot,真的完全沒有責任嗎?特斯拉的Autopilot,到底能不能代表自動駕駛?
特斯拉致命車禍發生后,美媒ABC7 News聯系到了車主家屬:黃先生的兄弟。
他并不認為AutoPilot完全無責。
黃先生的兄弟說,這輛Model X原本是車主自己慶祝入職蘋果公司的禮物,但此后多次抱怨AutoPilot系統的問題。
車主曾向經銷商投訴,說特斯拉AutoPilot多次轉向障礙物,車主要求經銷商解決這個問題,但每次都不了了之。
此爆料一出,自然引發軒然大波。后來特斯拉發言人也作出了回應,暗示該車主并沒有抱怨過AutoPilot的任何事情,唯一的一次客服記錄是關于導航問題的。
所以真相究竟如何?現在雙方各執一詞,沒有答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圍繞AutoPilot展開的爭議只會愈演愈烈。
起初只是AutoPilot對外宣傳“自動駕駛”引起擔憂和不滿,因為嚴格意義來講,AutoPilot只能算高級輔助駕駛的一種,無法離開人類司機。
但一旦按照“自動駕駛”宣傳,在具體駕駛過程中,就可能會導致不少司機注意力渙散,以致于在真正需要時無法及時接管車輛,最后造成嚴重事故。
實際上,與特斯拉Autopilot相關的許多事故都是由于司機過于相信這個系統。
例如,他們會認為:1)如果介入,那么Autopilot就會一直介入;2)在介入時,Autopilot可以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確保安全駕駛,在運行域內不會發生危險。
如果人們并不清楚系統的局限性,那么就會出事故。
所以更核心的根源,在于特斯拉AutoPilot的真正安全性、可靠性。
之前量子位有報道過,由于馬斯克浮夸宣傳自動駕駛,工程師不滿陸續離職,其中核心焦點就是Autopilot。
雖然用戶們很信任Autopilot,但特斯拉的工程師對自己的作品可沒有這么充分的信心。他們并不認為Autopilot可以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安全可靠地開車。
早在2014年10月,特斯拉就發布了在緊急情況下自動剎車、提供碰撞預警的軟硬件。但在這次事故的過程描述中,他們并沒有提到這些功能,似乎它們根本就沒有出場。
而且半自動駕駛功能失效時需要給司機多長時間來接管、怎樣確保司機的注意力等問題,也早在2015年就被一些工程師和供應商提了出來。
但至今為止,也沒有完善的解決方案。于是只要發生致命事故,就會讓Autopilot成為嫌疑人——幾乎每次都中。
最后,此次特斯拉致命事故,只是其最近狼狽不堪的麻煩之一。
更大的麻煩在于Model 3的量產難題,以及特斯拉正在遭遇的財務危局。
最近的事故和陰霾不散的Model 3量產難題,已經讓特斯拉遭到穆迪下調債券評級,特斯拉股價也一路下行,在27、28兩日遭遇股債雙殺。3月迄今,特斯拉股價已經下跌24.86%,在自2010年IPO上市以來最差表現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據AdventuresInCapitalism網站分析,特斯拉或許已經掉入了備受金融大鱷索羅斯推崇的反身性理論(Theory Of Reflexivity)怪圈。
簡單而言,這種理論認為市場預期會導致參與者們按預期行動,結果預期成真,形成一個自我實現的循環。
分析還說,特斯拉今年的現金損失預計將在30億美元至60億美元區間,另外還將有40億至6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林林總總下來,特斯拉需求的現金流可能要到100億美元,而按照當前的燒錢速度,資金將在今年夏末就會耗盡。
此誠危急之春矣!
所以華爾街到硅谷,傳得沸沸揚揚的消息越來越像那么回事:一旦特斯拉Model 3量產仍然解決不了,手握大把現金流的蘋果就會直接出手收購,或者也有買“車廠”需求的Alphabet.
還有一條路,允許特斯拉有更多自主權:增發股票。但潛在的風險也顯而易見,增發籌資,股權必會受到稀釋,股價如果繼續走低,投資者就可能拋售,股權就會進一步被稀釋,如此循環往復,結果可能比被蘋果或Alphabet收購還差。
另外,特斯拉的狀況也讓股東開始抱怨CEO馬斯克的“精力分散”。
硅谷鋼鐵俠現在依然堅持多家公司一起干,每個月在特斯拉辦公一星期,投資者們認為太少了。
當然,馬斯克肯定也很煩心。
就在今天早間,馬斯克最愛的太空火箭發射公司SpaceX完成了一次發射,但過程中,火箭整流罩因為失誤沒有有效回收,直接損失600萬美元。
雖然600萬美元在火箭發射中“不算事”,但近期接二連三的不順加一起,還是挺糟心。
要不強烈建議下馬斯克挺進幣圈?先宣布All in區塊鏈,再搞個交易所,最后自己發個空氣幣收割下我們?
“成本低,來錢快,取之于民改變世界。”
但!馬,斯,克,不,會。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66014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